對重大災害隱患主動防治 我國地質災害隱患識別用上了航天技術

2025年05月12日10:22:04 科學 1750

今天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2025年全國極端氣候事件總體呈多發態勢,地質災害防治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如何科學預防地質災害?

目前,我國通過空天地一體化監測技術體系,已經實現對重大災害隱患的主動防治。

目前,我國已經有10多顆遙感衛星應用於重大自然災害的防控,包括光學衛星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從2020年至今,自然資源部門開始利用遙感衛星進行地質災害隱患識別,截至目前,已經在全國識別出重大地質災害隱患4.6萬多處。

對重大災害隱患主動防治 我國地質災害隱患識別用上了航天技術 - 天天要聞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遙感技術研究所所長 葛大慶:在甘肅青海四川雲南這些省份,一些大型隱患的識別正確率達到80%。對於那些地面調查工作難以到達的地區,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對重大災害隱患主動防治 我國地質災害隱患識別用上了航天技術 - 天天要聞

衛星識別出風險源以後,通過航空無人機的低空觀測,可以進一步提高識別的精細程度,再結合地面的調查,就可以確定地質災害的風險隱患點,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通過衛星、無人機和地面調查,我國可實現對重大災害隱患的主動防治。

對重大災害隱患主動防治 我國地質災害隱患識別用上了航天技術 - 天天要聞

近年來,我國還通過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北斗滑坡監測儀、泥位計等感測器,實現對地質災害風險的實時監控。北斗滑坡監測儀對地表形變的測量,精度可以達到毫米級。目前,全國有27個省份建設了自動化監測台站,覆蓋了7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當大熊貓玩起了穿越 《熊貓歸來》講述國寶歷史 - 天天要聞

當大熊貓玩起了穿越 《熊貓歸來》講述國寶歷史

封面新聞記者 劉葉 雅安攝影報道 在科技發達,但大熊貓卻面臨生存危機的未來,一群外星大熊貓乘坐飛船,抵達1869年的雅安。這裡,是它們的故鄉,熊貓家族從此處走向世界。在血脈的呼喚下,外星熊....
螢火蟲發光的原理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螢火蟲發光的原理是什麼?

每年夏天的夜晚,螢火蟲在森林、草地或河邊飛舞,它們閃爍的光點如同星星落入人間,給夜晚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魅力。不過,你是否好奇過:這些小小的昆蟲為何能在黑夜中發光?它們的發光原理又是怎樣的呢?什麼是生物發光?螢火蟲的發光現象屬於「生物發光」。生物發光是一種生物體通過化學反應產生光的現象。這種發光現象廣泛...
印度墜機或因副駕駛誤操作!航空專家:「拉錯操縱桿,導致襟翼升起」 - 天天要聞

印度墜機或因副駕駛誤操作!航空專家:「拉錯操縱桿,導致襟翼升起」

據參考消息援引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報道,一名航空專家稱,印度航空公司AI171航班副駕駛可能犯了致命錯誤,導致飛機墜毀。事故已造成機上和地面總共279人死亡。墜機事故現場清理客機殘骸(圖源:新華社)前美國航空公司飛行員史蒂夫·沙伊布納是資深商業航空公司飛行員,他說:「這只是我的看法。我認為當時執飛的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