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人形機器人,上海超前培育「未來的未來產業」

2025年03月23日07:20:21 科學 5314

超越人形機器人,上海超前培育「未來的未來產業」 - 天天要聞

超越人形機器人,上海超前培育「未來的未來產業」 - 天天要聞

能自動摧毀腫瘤的細胞機器人、聽計算機指揮的動物智能體、晶元上耦合體外培養的腦細胞……這些令人腦洞大開的創意不是科幻創作中的虛構,而是實實在在的科研項目——它們正從實驗室走向現實,探索未來進入產業化的可能。

昨天,「2025浦江創新論壇-前沿與交叉創新專題論壇生物混合機器人專場」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如果說6g、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領域屬於未來產業,那麼這場論壇上匯聚的則是「未來的未來產業」——碳基與硅基共融的生物混合機器人。

這場「極具科幻色彩」的前沿交叉論壇,向外界傳遞出一個鮮明信號:上海正以更前瞻的眼光,超前培育「未來的未來產業」。市科委副主任屈煒表示,要從研發起步就突出其產品視角,以產品和應用落地為導向,探討生物混合機器人的未來產業應用場景和重大命題。

或許,在一次次真槍實彈的「演練」中,「未來的未來」真的會加速到來。

20年前開始布局,超越人形機器人

當人形機器人還在走進尋常百姓家的路上,它的「超越者」生物混合機器人已在實驗室孕育了十多年。

何謂生物混合機器人?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熊燕解釋,生物混合機器人指的是將諸如細胞、組織等生物材料,與機器人技術相結合所形成的新型機器人。它具有更多的生命特徵,可在多尺度下作為可控機器進行工作——小到亞細胞級,大到生物個體。

早在2006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就開始布局這一生物技術,最初希望開發出可控的半機械昆蟲。2018年,美國發布《半導體合成生物學路線圖》,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不同學部的聯合支持。截至2022年,nsf已支持31項相關研究,投入項目經費超過3250萬美元。

此外,darpa還在腦機介面領域部署了基於細胞、微生物和動物的生物混合機器人,以及工程活體材料、生物感測器、昆蟲微機電混合系統等一系列前沿項目。如今,蜻蜓無人機、器官晶元等多項技術成果進入產業化階段。

多學科交叉,孕育「碳基-硅融合生命體」

我國自2008年起步發展合成生物學以來,越來越多學者從不同學科路徑向「生物混合機器人」這一融合碳基與硅基生命的尖端領域匯聚

天津大學教授李曉紅原本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受到「缸中之腦」和《黑客帝國》的啟迪,走上了「片上腦機介面」的研究之路。「讓體外的腦細胞『長』到晶元上,形成神經網路,從而為生物腦與人工智慧的融合構建交互系統。」她說,片上腦機介面在無人控制、混合智能、醫療康復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潛力。

浙江大學教授宋吉舟原先從事力學研究,卻在骨骼肌的力學探索中開始關注生物「機器」。他的課題組沒有生物學背景,為了研製出骨骼肌驅動的類彈簧游泳機器人,集聚了力學、生物學、電子學、材料學、機械控制等多個學科的人才。

超越人形機器人,上海超前培育「未來的未來產業」 - 天天要聞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張中海則致力於類腦計算與硅基計算的結合,希望通過發展類腦cpu,發展神經晶元,為下一代人工智慧平台突破能耗瓶頸。它們或許能像人腦一樣,給點葡萄糖就能工作,而不再需要消耗天量電力。

一場前沿論壇,既有科學家也有投資人

這場長達三個半小時的論壇,屈煒全程聆聽。「上海正圍繞腦機介面、量子計算、6g等細分賽道,加快未來產業全鏈條布局。」他表示,多學科跨界交叉研究為科技與產業創新帶來變革性突破和全新發展機遇,而生物混合機器人是多學科深度交叉前沿領域的典型代表。

在籌備這場論壇時,市科委相關負責人向論壇主席、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葉海峰建議:不要辦成一場純粹的學術報告會,要更多研判未來研究方向、探討產業落地可能性。因此,參會者既有科學家,也有投資人和產業孵化機構,報告人既有定向邀請,也有開放招募而來。這充分體現了專業性和開放性,也傳遞出超前培育未來產業的導向——哪些技術已具可行性?不妨「拉出來試試」。

據悉,這也是浦江創新論壇首次以會議季活動的形式,舉辦前沿與交叉創新專題系列論壇,旨在激發前沿交叉領域創新活力,激勵跨界融合。市科委表示,將持續優化和完善前沿交叉領域的科研組織範式,在載體支持、資本賦能、場景開放等維度構建全鏈條支撐體系,貫通產學研創新鏈條,加速突破性成果落地。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北京新型研發機構再「+1」 - 天天要聞

北京新型研發機構再「+1」

北京前瞻人工智慧安全與治理研究院近日成立。該研究院是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將聯合相關創新主體,共同開展人工智慧安全研究與治理實踐,積極構築全球化交流平台,建立健全覆蓋技術研發、風險評估、倫理審查、應急處置的全鏈條安全治理體系。「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全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變革。我們在經歷、體驗與感受的同時...
我國量子計算產業迎新進展!中國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發布 - 天天要聞

我國量子計算產業迎新進展!中國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發布

我國量子計算產業迎來新進展。近日,中國科研團隊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國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本源天機4.0」。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天機」研製團隊負責人孔偉成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系統可以有效縮短百比特規模量子計算機的研製時間和...
四川大學馬朗、程沖、羅紅團隊《AFM》可注射刺狀人工過氧化物酶複合水凝膠,用於生物適應性和協同對抗子宮內膜感染 - 天天要聞

四川大學馬朗、程沖、羅紅團隊《AFM》可注射刺狀人工過氧化物酶複合水凝膠,用於生物適應性和協同對抗子宮內膜感染

子宮內膜感染可導致急性子宮內膜炎和子宮持續炎症,嚴重時會導致不孕。子宮內膜感染的臨床管理主要依賴於及時的抗生素應用。然而,抗生素的過度和不恰當使用已經引發了耐葯菌的大量增殖,加劇了藥物耐藥性的危機。急需開發一種利用感染微環境有效對抗子宮內膜感染和促進子宮內膜修復的局部抗菌治療策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粉色預警!餘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報! - 天天要聞

粉色預警!餘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報!

最近,在河道邊散步時,你有沒有注意到一串串粉紅色的「葡萄」?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而是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的卵塊!小余兒提醒:發現粉紅色卵塊請立即上報!隨著近期氣溫攀升福壽螺即將進入全年最瘋狂的繁殖期如果您遇到上面這些「粉色葡萄串」千萬要注意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蟲子08:蜜蜂 - 天天要聞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蟲子08:蜜蜂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當中我曾經提到過,我們這代人小的時候,經常見到的蟲子基本上都會成為我們的「玩具」,而蜜蜂,則是當時小男孩證明自己「勇敢」的蟲子之一。我小時候是長在市區的,很難接觸到蠍子、蜈蚣這種真正「兇猛」的蟲子,蜜蜂,已經算是頂級的了。
創新葯5月以來最新進展 - 天天要聞

創新葯5月以來最新進展

海外創新葯進展• 阿斯利康BTK抑製劑獲批新適應症:當地時間5月6日,阿斯利康宣布其BTK抑製劑阿可替尼與苯達莫司汀和利妥昔單抗聯合使用已在歐盟獲得批准,用於治療未接受過治療且不適合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的套細胞淋巴瘤(MCL)成年患者。
哥倫比亞神秘金屬球體引熱議:科學家發現疑似外星技術痕迹 - 天天要聞

哥倫比亞神秘金屬球體引熱議:科學家發現疑似外星技術痕迹

2025年5月,哥倫比亞小鎮布加的天空中曾出現一個以「非傳統飛行軌跡」移動的球形物體,引發全球關注。當地人稱其為「UFO」,而科學家通過對該物體的初步分析,發現其內部結構複雜且存在未知符號,進一步激發了關於「外星技術」的猜測。儘管官方尚未確認其來源,這一發現已在學術界和民間引發激烈討論。今年3月,多名目擊者...
標本「飛天」報告提速!深圳龍崗無人機醫療運輸網月底全覆蓋 - 天天要聞

標本「飛天」報告提速!深圳龍崗無人機醫療運輸網月底全覆蓋

5月8日,寶龍灣區未來科技園正式開園,標誌著深圳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領域又邁出了堅實一步。由龍崗中心醫院與亞輝龍攜手打造的 「低空物流 + 集團檢驗中心」 創新成果在開園儀式上驚艷亮相,成為全場焦點。據悉,5月下旬,「無人機運輸社康標本」項目還將陸續開通7條航線,完成龍崗中心醫院下屬29個社康全覆蓋。今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