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3月20日訊(編輯 宋子喬) 見慣了會空翻、會越野的陸上機器人,能在水下作業的機器人是什麼新物種?
3月20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深海所、浙江大學,歷經6年共同研發的深海小型多模態機器人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頂刊《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該機器人身長不到50厘米、體重僅1500克,能在萬米深海實現多模態運動。研究團隊在多個深海地點進行了實地測試,深海低溫高壓下機器人的運動性能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實驗室常溫常壓下的運動性能。目前,團隊正朝著深海柔性機器人+ai的研究方向努力,為深海智能作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海洋一直是各國的戰略發展領域,海洋總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其中水深在3000米以上的大洋面積約佔89%。深海資源之豐富,95%卻因複雜海況而未被開發——深海環境面臨高水壓、能見度低、複雜環境等不利因素,需要多部門學科結合、採用機械化手段進行作業。
水下機器人便是開發海洋資源的核心裝備,其可潛入水中甚至深海,代替或輔助人類進行極限作業。通過水下目標探測和識別、水下導航定位、水下通信等高新科學技術,水下機器人不僅可實現水下打撈救援、水下探測、水下資源開採、水下娛樂等功能,更是海洋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新增「深海科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到要加快深海水器、深海作業裝備、深海搜救探測設備、深海智能無人平台等研製及創新應用。這一背景下,水下機器人的需求有望增加。
auv(自主潛航器)、rov(遙控潛航器)和uuv(無人潛航器)等水下航行裝備都可視作水下機器人:
auv是一種自主導航的水下機器人,能夠在沒有人工實時控制的情況下,依靠預設指令自主決策和執行任務,主要用於科學研究、環境監測、海底地形測繪等需要大範圍自主探測的任務;
rov通過臍帶電纜與母船連接,由操作員實時遙控操作,適用於需要精細控制和實時反饋的任務,如海洋石油開採、水下維修、搜救任務等;
uuv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指的是所有無人駕駛的水下航行器,涵蓋了auv和rov的應用領域,特別在軍事偵察、反潛作戰和水下基礎設施檢查中發揮重要作用。
圖源:廣發證券
廣發證券日前發布研報稱,深海裝備為深海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各國皆高度重視發展深海裝備技術,研發了各類auv、rov等裝備。萬米級、高性能載人潛水裝備,多功能、實用化、高續航高智能的無人潛水裝備等已成為國際發展重點,我國近年來已開發了多款自主水下機器人平台。
浙商證券表示,深海裝備是技術落地的物理載體,當前深海勘探裝備進口依賴度較高,是國產替代的重點方向,看好深裝備的國產替代以及深海載人潛水器、水下機器人、深海感測器等智能裝備需求爆發,建議聚焦深海載人潛水器、auv/rov機器人、海工裝備等領域。
具體到投資機會,鈦材料、電纜等上游核心材料、零部件被機構看好。
國盛證券表示,深潛主要包括rov和uuv,是深海科技的內涵之一,其中uuv類似於空中無人機可用於偵查打擊、海洋勘探等,呈現井噴發展態勢,將在2025年迎來1-100批產放量。對於深潛裝備,深海耐壓材料及加工是基礎支撐,鈦合金是最為核心的支撐材料,uuv和深海空間站的用鈦量非常巨大。核心標的包括西部材料、寶鈦股份、金天鈦業、派克新材。
民生證券也稱,鈦合金憑藉其高強度、耐腐蝕性、強抗衝擊性、耐用性,成為深海裝備的優選材料,相關公司包括寶鈦股份、西部材料、西部超導、金天鈦業、寶色股份。另外,深海裝備的鈦合金外壁主要應用特種鍛造工藝,僅少數鍛造廠商具備技術實力,相關公司包括派克新材、航宇科技、中航重機。
華源證券則表示,目前的水下機器人主要包括rov和auv,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rov需要採用電纜與水面相連而auv不需要。臍帶纜技術壁壘高,國內僅少數臍帶纜廠家具備供貨資質,有望受益於深海科技發展,該機構關注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