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2025年03月12日12:12:08 科學 1151

信息來源於閃電新聞,semanticscholar,中國農業科學,昆蟲學報。

蜜蜂的重要性

大多數人都知道:蜜蜂是重要授粉者之一。雖然這點非常重要,但這並不是蜂蜜對自然界的唯一功勞。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蜜蜂為何重要》指出,蜜蜂的授粉活動影響著全球35%的農業用地,並支持87種主要農作物品種的生產,其影響力超過任何農業管理實踐。依賴蜜蜂的農作物的全球價值每年在2350億~5770億美元之間,沒有蜜蜂人類還真不一定吃得飽飯。

當然也存在其他種類的授粉者,但沒有一種能與蜜蜂的重要性相比。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蜜蜂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將花粉從一朵花運送到另一朵花並為各種植物和樹木授粉,它們改善了植物物種的多樣性,進而影響了特定生態系統中昆蟲和動物的多樣性。

另外蜜蜂還催生了以養蜂產業為主的多種營生。前期的飼養和收集蜂蜜;中期的生產,比如蜂蜜、蜂花粉、蜂蠟、蜂毒、蜂王漿等知名產品;後期的銷售等等。這些產業都支持著相關的人類從業者的生計。

蜂蠟通常用於化妝品和製藥行業,花粉可以作為營養補充劑,蜂王漿用於醫療行業,也是治療病毒感染的天然藥物。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目前已知有20000多種的蜜蜂,它們分布於世界各地,各自都是最適配當地環境的原生物種。然而當它們被人類帶到了非原生環境,即使是如今辛勤勞作構建地球生態的它們,也可能會成為禍害。

捅蜂窩捅出奇蹟

時間得回溯到2017年。

這個是一個下午的午後,青島市南區逍遙三路5號的小花園裡,居民王女士散步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古力井下藏著個馬蜂窩!她詢問了周圍的民眾,得知有不少人已經被蟄過了。於是她趕緊聯繫了消防隊希望可以盡解除隱患,消防隊轉而聯繫了當地著名的養蜂專家潘月孝。64歲的潘月孝於是領著開發區陽光義工協會的隊友們,帶著工具前往現場查看情況。

到達現場後,潘月孝一看蜂巢就樂出了聲,倒不是因為他對解決問題有多胸有成竹,而是因為這些根本不是馬蜂,而是瀕臨滅絕的野生中華蜜蜂!能發現野生的個體實在是非常難得。它們作為蜜蜂當然也可能蜇人,但遠沒有馬蜂的威脅大。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消防隊員們於是幫助潘月孝穿上消防隊的隔離服,一起合作將古力井蓋打開,露出了長寬高差不多都是30厘米的蜂巢。這個蜂巢上白下黃,顯然是比較新的蜂巢。蜂巢外圍密密麻麻擠著大量的中華蜜蜂,有的身上還明顯裹著花粉,它們此時還不知道要被帶走,正努力地進行著釀蜜工作。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圍觀的群眾被疏散到很遠的地方,但不時能聽到有人提議用火燒,噴洒殺蟲劑等直接了當的方式處理。對此潘月孝很難認可,因為中華蜜蜂作為我國的原生蜜蜂,除非是被激怒,不然它們基本上不會主動攻擊人,而且其對我國自然環境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種群數量跟上個世紀相比已經下降了80%,是很瀕危的蜜蜂。他希望民眾以後看到類似的中華蜜蜂窩的時候,盡量不要用毀滅式的方法解決,去叫專業人士來處理。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於是潘月孝用刀慢慢將蜂巢割到紙盒裡,紙盒裡用樹枝作為填充物,目的是防止搬運的時候擠壓,破壞了蜂巢。前後花了1個多小時他才將整個蜂巢處置完畢,後續打算將這個蜂巢搬到遠離人類,植被豐富的野外。

中華蜜蜂遭擠兌

1896年,義大利蜜蜂被大量引入我國進行養殖。

義大利蜜蜂的個體較大,但反而比較佛系,它們的窩建好後就不太可能逃走,另外義大利蜜蜂的蜂蜜產量是中華蜜蜂的幾十倍!而且它們還能額外生產蜂膠和蜂王漿,經濟效益更高當然就能讓蜂農們賺到更多的錢。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這些因素使得蜂農們開始嫌棄中華蜜蜂。雖然中華蜜蜂的抗蜂蟎抗病能力強,能採食的花粉種類更多,蜂蜜的質量和味道都遠遠勝於義大利蜜蜂。但因為產量差異太大,只要中華蜜蜂賺到的錢沒比義大利蜜蜂高,那說啥都是白搭。於是蜂農們開始大量拋棄中華蜜蜂,轉而養殖起了義大利蜜蜂。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除了被蜂農們擠兌,中華蜜蜂還面臨著義大利蜜蜂的威脅。義大利蜜蜂雖然不太會離開養殖區域,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比較溫順,相反的它們攻擊性非常之高,經常會主動襲擊中華蜜蜂,原因是消除競爭對手。義大利蜜蜂的體型較大,且翅膀振動頻率與中蜂的雄蜂很相似,因此它們很容易就能混入中華蜜蜂的種群,然後在內部挨個捕殺沒搞清楚狀況的中華蜜蜂。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甚至有些義大利蜜蜂會偽裝成高質量中華蜜蜂,然後被中華蜜蜂的蜂王「接見」後,藉機殺死蜂王。這麼搞會直接打散整個中華蜜蜂的蜂巢,導致它們大量死亡。可以說只要有義大利蜜蜂的地區,中華蜜蜂都會持續性的遭到獵殺。

從那時開始至今,在我國繁衍了7000萬年的原生物種中華蜜蜂的種群大量消失。據統計,如今它們的數量減少了80%以上,分布區域縮小了75%以上。而且中華蜜蜂的各個亞種,包括華南型、華中型、雲貴高原型、華北型和東北型都飽受摧殘。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好在國家已經建立了5個國家級中蜂保護區,分布位於長白山、神農架、沂蒙縣、蕉嶺縣、上饒五個地區,使得中華蜜蜂得以有機會繁衍。

中華蜜蜂更適配我國自然環境

中華蜜蜂已經繁衍生息了7000多萬年,它們必然是更適配中國的自然生態的。而且從殷商時期開始,它們開始被古人馴服、養殖,形成了悠久的文化。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中華蜜蜂對生態環境的貢獻是義大利蜜蜂完全不能比的。 中華蜜蜂的耐受溫度範圍較廣,中華蜜蜂能耐受比義大利蜜蜂低3℃~5℃的環境溫度,在早春和晚秋都能為在較低氣溫中開花的植物授粉,比如柃屬、香薷屬、菊科,十字花科等等。

中華蜜蜂的工作積極性較高,它們日常活動範圍很遠,只要知道一片區域有花就會去,哪怕那邊只有零星的幾朵。這讓很多數量較少的植物,低灌木或者草本植物都能得到授粉的機會。而義大利蜜蜂只會在蜂窩附近區域活動,而且只會去找成片花源地。

中華蜜蜂已經瀕臨滅絕!2017年老人捅蜂窩,卻意外捅出了「奇蹟」 - 天天要聞

義大利蜜蜂非常害怕蜂蟎,實際上大部分蜜蜂都怕。這種寄生蟲很容易導致蜜蜂大量死亡。但是中華蜜蜂卻不怎麼怕,它們有自己的應對策略,那就是「團結力量大」。當它們察覺自己被蜂蟎寄生後,就會瘋狂抖動吸引同伴,同伴來了就會幫助將蜂蟎叼走。

顯然義大利蜜蜂除了產量高之外,在中國自然環境中,它們無法取代中華蜜蜂發揮生態作用。如果中華蜜蜂真的消失了,很多植物都會因為無法得到及時的授粉而難以延續,進入影響整個生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北京新型研發機構再「+1」 - 天天要聞

北京新型研發機構再「+1」

北京前瞻人工智慧安全與治理研究院近日成立。該研究院是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將聯合相關創新主體,共同開展人工智慧安全研究與治理實踐,積極構築全球化交流平台,建立健全覆蓋技術研發、風險評估、倫理審查、應急處置的全鏈條安全治理體系。「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全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變革。我們在經歷、體驗與感受的同時...
我國量子計算產業迎新進展!中國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發布 - 天天要聞

我國量子計算產業迎新進展!中國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發布

我國量子計算產業迎來新進展。近日,中國科研團隊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國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本源天機4.0」。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天機」研製團隊負責人孔偉成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系統可以有效縮短百比特規模量子計算機的研製時間和...
四川大學馬朗、程沖、羅紅團隊《AFM》可注射刺狀人工過氧化物酶複合水凝膠,用於生物適應性和協同對抗子宮內膜感染 - 天天要聞

四川大學馬朗、程沖、羅紅團隊《AFM》可注射刺狀人工過氧化物酶複合水凝膠,用於生物適應性和協同對抗子宮內膜感染

子宮內膜感染可導致急性子宮內膜炎和子宮持續炎症,嚴重時會導致不孕。子宮內膜感染的臨床管理主要依賴於及時的抗生素應用。然而,抗生素的過度和不恰當使用已經引發了耐葯菌的大量增殖,加劇了藥物耐藥性的危機。急需開發一種利用感染微環境有效對抗子宮內膜感染和促進子宮內膜修復的局部抗菌治療策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粉色預警!餘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報! - 天天要聞

粉色預警!餘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報!

最近,在河道邊散步時,你有沒有注意到一串串粉紅色的「葡萄」?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而是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的卵塊!小余兒提醒:發現粉紅色卵塊請立即上報!隨著近期氣溫攀升福壽螺即將進入全年最瘋狂的繁殖期如果您遇到上面這些「粉色葡萄串」千萬要注意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蟲子08:蜜蜂 - 天天要聞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蟲子08:蜜蜂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當中我曾經提到過,我們這代人小的時候,經常見到的蟲子基本上都會成為我們的「玩具」,而蜜蜂,則是當時小男孩證明自己「勇敢」的蟲子之一。我小時候是長在市區的,很難接觸到蠍子、蜈蚣這種真正「兇猛」的蟲子,蜜蜂,已經算是頂級的了。
創新葯5月以來最新進展 - 天天要聞

創新葯5月以來最新進展

海外創新葯進展• 阿斯利康BTK抑製劑獲批新適應症:當地時間5月6日,阿斯利康宣布其BTK抑製劑阿可替尼與苯達莫司汀和利妥昔單抗聯合使用已在歐盟獲得批准,用於治療未接受過治療且不適合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的套細胞淋巴瘤(MCL)成年患者。
哥倫比亞神秘金屬球體引熱議:科學家發現疑似外星技術痕迹 - 天天要聞

哥倫比亞神秘金屬球體引熱議:科學家發現疑似外星技術痕迹

2025年5月,哥倫比亞小鎮布加的天空中曾出現一個以「非傳統飛行軌跡」移動的球形物體,引發全球關注。當地人稱其為「UFO」,而科學家通過對該物體的初步分析,發現其內部結構複雜且存在未知符號,進一步激發了關於「外星技術」的猜測。儘管官方尚未確認其來源,這一發現已在學術界和民間引發激烈討論。今年3月,多名目擊者...
標本「飛天」報告提速!深圳龍崗無人機醫療運輸網月底全覆蓋 - 天天要聞

標本「飛天」報告提速!深圳龍崗無人機醫療運輸網月底全覆蓋

5月8日,寶龍灣區未來科技園正式開園,標誌著深圳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領域又邁出了堅實一步。由龍崗中心醫院與亞輝龍攜手打造的 「低空物流 + 集團檢驗中心」 創新成果在開園儀式上驚艷亮相,成為全場焦點。據悉,5月下旬,「無人機運輸社康標本」項目還將陸續開通7條航線,完成龍崗中心醫院下屬29個社康全覆蓋。今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