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如今,全球科技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在半導體行業,根據《日經亞洲》的報道來看,中國已經在半導體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而且迅速擴充正在將市場價格降低到史無前例的水平。
令人意外的是,來自德國晶元製造商X-Fab的銷售總監馬克表示,當他看到中國供應商對於碳化硅晶圓的報價時,更是十分震驚。
那麼曾經在半導體行業寸步難行的中國,如今又是採取了怎樣不同的策略,實現了意想不到的超越?
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
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程度堪比戰場,只不過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全球各國都在努力爭取技術領先的地位,特別是先進位程的研發,同時國際局勢的緊張也讓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增添了不少風險。
面對當下的困境,各國都在想著辦法解決,而中國則是採取了一種特殊的策略,那就是專註於技術成熟的生產工藝,建造一個能夠自我掌控,不受制於人的產業體系。
在過去很長時間,我國半導體發展一直都是落後的,為了掌握先進的晶元製造技術,可以說是走了不少彎路。
不過中國半導體如今已經在相對成熟的晶元製造工藝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對全球市場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就拿6英寸的碳化硅晶圓來講,在2021年時,歐美日公司生產的相同規格每片高達800-1000美元,2023年雖然晶元價格有所下降,但是每片還維持在600-700美元的價格。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中國企業天科合達和山東天岳卻以每片400美元的超低價出現市場範圍內,這個低價也成功改變了市場局面,更是掀起了半導體行業的價格戰。
面對中國的低價,許多資深企業都沒反應過來,他們完全想不到,中國廠商竟然會大幅度降低碳化硅材料的價格,更是令德國X-Fab等公司難以招架,其中X-Fab的銷售總監馬克表示道,中國企業的碳化硅材料報價完全低於他們的生產成本。
因此,X-Fab公司不得不退出6英寸的碳化硅市場,轉戰到8英寸生產線上,可是產線升級需要的時間可不短,而這也變相地給X-Fab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
同時美國的大型晶元公司科銳也採取了策略的轉變,他們將公司內部的碳化硅製造部門獨立了出去,組建了名為Wolfspeed的子公司,同時還關閉了美國本體的一座6英寸晶元製造廠,決定全力投入8英寸碳化硅晶元的研發和生產。
而他們之所以這樣調整,其實也是他們的無奈之舉,畢竟在價格上比不上中國企業的低價,只能選擇避免,轉向其他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企業產品的價格比較低,但並不是簡單的「甩賣」,而是因為他們在成本控制上有著非常不錯的把控,能夠有效的確保價格低,而且性能好。
除此之外,中國在工業用電價格上也比國外要便宜很多,而這也讓生產成本進一步的下降,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扶持,這都讓中國企業有效的減少了成本的支出。
中國半導體設備自主研發
當然,面對國外的技術制裁,中國半導體產業要想突破,還是需要自主研發晶元製造設備,畢竟這將關係到整個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講,沒必要急著去追趕最頂尖的技術,而是要在相對成熟的技術領域中建立起自己的完整供應體系。
也正是在這種戰略的引導下,中國的設備製造公司在許多關鍵技術上實現了重大進步,就拿中微半導體成功開發出了5納米刻蝕機,而且這款機器已經投入到了台積電的生產線上,並且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了四分之一的份額。
5納米刻蝕機
除此之外,北方華創生產的14納米薄膜沉積設備也完成了大規模生產的驗證,華海清科的14納米CMP設備已經成功實現國產,並開始批量生產,除了這些身為半導體產業的「老大哥」光刻機,中國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時中國為了更快地開發和應用國產設備,還組建了「中國集成電路創新聯盟」,這個聯盟彙集了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儲蓄、中微半導體等國內一流的晶元公司。
這些企業通過互相授權技術和共享互利,將原本需要測試設備2年的時間縮短到了1年,這種方式也是加快了各項設備研發和測試的速度。
中國晶元產業崛起
如今中國晶元產業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競爭趨勢,而且中國晶元憑藉著價格優勢和性能提升,在國際市場也深受青睞。
從2023年開始,我國集成電路出口已經連續兩年上漲,2024年出口更是達到了1595億美元,成為世界出口額第一。
並且中國晶元產業的崛起,也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點有著一定的影響,如今德州儀器在中國擴大12英寸生產線的規模,三星也在考慮在中國建設更先進的晶元封裝基地,這些都表明了一種明顯趨勢。
韓國半導體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在高集成存儲晶元方面的技術水平已經相當成熟,達到了94.1%,甚至比韓國高出0.8個百分點,這說明中國在存儲晶元技術上的進步顯著。
美國應用材料之類的公司為了打壓中國企業,降低了成熟晶元製造設備的價格,降幅高達30%,這個舉動非但沒有成功打壓中國企業,反而幫助了國產設備更快的進入市場,被更多的企業採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說過,晶元就是現代技術的驅動力,沒有晶元就沒有中國未來的現代化。
隨著中國在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原本那些領先的國家和企業已經不再獨佔鰲頭,中國這種新的力量如今正在逐步崛起,並且掌握著更多的話語權,很有可能會徹底改寫整個行業的競爭趨勢。
原本領先的國家或企業不再獨佔鰲頭,新的力量正在崛起並掌握更多的話語權,整個行業的競爭態勢因此被徹底改寫。
文章信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2023-11-03——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沒有晶元就沒有中國未來的現代化
新浪財經2025-02-24——韓國半導體:只2年,絕大多數領域被中國反超?日本歐洲在苦撐!
金融界2025-03-09——中國芯又賣爆了:前兩月集成電路出口1804億,同比增長13%!去年出口額世界第一,產能約佔全球27%
新浪財經2025-02-27——中美晶元戰爭蔓延至「成熟製程」
財聯社2025-11-21——三星擴產先進封裝 包括中國蘇州廠與韓國天安基地等
觀察者網2025-02-26——成熟晶元價格也被打下來了,「中企速度和積極性令人吃驚」
環球時報2025-02-26——"價格被中企打下來了,低至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