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研究】戰場新寵:無人機的三種新戰術應用

2025年03月06日21:30:33 科學 3542

俄烏衝突爆發三年,除坦克、自行火炮、多管火箭和戰鬥機等傳統大型平台,神出鬼沒的無人機也在俄烏戰事中多次發揮奇效,並成為各國軍事發展和作戰運用的新指標。從俄烏戰場上可以看出,除了傳統的情監偵、攻擊、中繼、運輸工作,無人機運用還衍生髮展出了布/除雷、誘敵和電子戰反制三種新任務。

【理論研究】戰場新寵:無人機的三種新戰術應用 - 天天要聞

一、矛與盾的對決:無人機加入布、掃雷工作

烏軍無人機部隊2024年發展新戰術,使用無人機布雷而非投擲炸藥。傳統反坦克地雷約餐盤大小,重12公斤,部署在防衛陣地前方,四周纏著鐵絲網並放置警告標示,埋在土裡或置於地上。1960年代美軍在越戰研發分散式地雷,重量只有傳統地雷1/5,不過威力足以摧毀一輛坦克,由磁性感測器偵測駛近坦克而引爆,最早由飛機或直升機投擲,隨後發展特種炮彈。一枚155mm的榴炮彈頭可在直徑200米方圓的範圍發散布9枚地雷。烏軍部署美國提供的分散式地雷填補雷區間隙,以阻斷俄軍推進。使用槍械擊發地雷並非可靠的掃雷方式,徒手掃雷風險高,因為單兵身上金屬物品可能引發磁性感測器。有些地雷由塑料樹葉偽裝,搬動地雷也會引爆裝置多重感測器地雷。俄烏兩軍不僅使用無人機佈雷。同時用於掃雷,這是布雷與掃雷的技術競賽。

二、牽制防空系統:無人機誘餌成突防關鍵

2024年,烏軍防空部隊面臨俄軍誘餌無人機的攻擊,使其防空效能降低。雖然烏軍通常能夠擊毀大部分導彈與無人機,一旦數十架甚至上百架低價誘餌無人機同步攻擊,造成防空系統目標過多,就難免會有漏網之魚,讓一些攻擊無人機或導彈擊中目標。美國具備協助烏軍防禦誘餌無人機的能力,但是低端無人機成本低還是能夠以數量取勝,所以目前還是以激光、電子戰干擾與攔網等手段為主。例如,俄軍為防範烏軍的無人機襲擾,就在重要補給路段兩旁架設了長達一英里長的無人機攔網,形成組建了攔網隧道。

【理論研究】戰場新寵:無人機的三種新戰術應用 - 天天要聞

三、無線頻譜的攻防:無人機支持電子戰反制任務

反制無人機在電子戰干擾中日益重要。2024年7月在頓巴斯南部,俄軍無人機頻率突然從700-1000兆赫調整為400-500兆赫,烏軍干擾器頓時失效。俄軍無人機深入烏軍後方,切斷烏軍部隊與補給路線,致使烏軍一天有數十輛軍車被毀,直到烏軍回神並把干擾器調至500兆赫,才將局勢穩定下來。烏克蘭戰場已經成為了彈藥與干擾器的競賽,當干擾器越多、越複雜,抗干擾無人機需求也越迫切。衝突初期俄軍完全掌握電子戰優勢,烏軍依賴加密的星鏈通信才免於潰敗。2023年,烏軍創新使用第一人稱視野無人機(first-person view drones, fpvs),可精確的追蹤與摧毀目標,使得俄軍強力但笨重的電子戰系統弱點暴露無遺。只要落入烏軍第一人稱視野無人機航程內,俄軍電子戰系統就變得非常脆弱。

【理論研究】戰場新寵:無人機的三種新戰術應用 - 天天要聞

前線電子戰干擾技術並不複雜,一個裝滿天線的廉價金屬盒,發出電磁噪音就能干擾導航信號或錄像饋送。俄烏兩軍競相創新,技術越來越精密,每隔8-12周就有一次攻防技術大轉變。雙方頻段改變從200兆赫到1000兆赫,2024年從標準gsm頻段調至200兆赫。為避免遭到反制,俄軍高端無人機裝置備份導航系統,包括由gps改為衛星或慣性導航,使用人工智慧或地面無線電台導引攻擊目標或返回基地,最新做法還有最後一英里自動導航或使用光纖導航。光纖纜線不受電子戰干擾,烏軍第一人稱視野無人直升機更是創下纜線41公里長的紀錄。光纖導航無人機通常帶頭攻擊摧毀電子戰系統,再由無線電無人機接續展開攻擊。

總的來說,烏克蘭戰場無人機除了情攻擊等傳統作戰樣式,掃雷、誘餌等新樣式相繼出現。無人機在戰場破壞力越大,反制無人機也就越迫切。反制無人機的挑戰主要在如何發現它並加以干擾或摧毀,俄烏兩軍在無人機作戰與電子戰干擾等方面的經驗教訓,值得關注與借鑒。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 天天要聞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一、近海海域天氣實況 5月10日14時至11日02時,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西北風,東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域、北部灣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東北風或偏北風。 ....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 天天要聞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圖片來源:Unsplash《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撰文|clefable審...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在貴州省林業局組織開展的全省野生蘭科植物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貴州植物新紀錄屬——杜鵑花科假沙晶蘭屬,以及隸屬該屬的兩個貴州新紀錄物種——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它們因獨特的外觀和神秘的生長習性被稱為「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 天天要聞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水、脂肪和蛋白質,三種平平無奇的物質,為何能承載人類的智慧與情感?大腦的功耗相當於一個14瓦燈泡,為何能實現強大的認知能力?人類如何用科技對抗大腦深處血管上的「微型炸彈」?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總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別呈現了《科學之美》的演講和舞蹈。為了呈現更多維度震撼人心的科學之美,總台社教節...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 天天要聞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俄新社10日消息,蘇聯於1972年3月發射的「宇宙-482」自動探測器近日已墜入雅加達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該探測器原計劃飛往金星,由於助推器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隨著時間推移,探測器的高度越來越低,最終墜回大氣層。該裝置直徑約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總台記者 程謨)編輯 毛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