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醫從工、白手起家、30年隱姓埋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深潛」人生

2025年02月07日13:30:15 科學 2751

據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訃告,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於2月6日逝世,享年99歲。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2019年9月29日,黃旭華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在頒授儀式上,黃旭華曾說:共和國勳章的光榮屬於核潛艇戰線的每一員。為自己是一名國防建設的老兵而自豪。我和我的同事們,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

棄醫從工

1926年,黃旭華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的一個小鎮,小學畢業時,全面抗戰拉開了序幕。黃旭華在炮火和動蕩中走過了他的少年和青年。

父母是醫生的黃旭華,兒時的志向是從醫,治病救人。「我的父母一輩子都在治病救人,他們的希望以及我從前的願望,都是能夠子承父業繼續從醫救人。」黃旭華曾聊起自己的中學時代。

棄醫從工、白手起家、30年隱姓埋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深潛」人生 - 天天要聞

黃旭華 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高小畢業時,恰逢全面抗戰爆發。白天上課,每當日寇飛機聲響起,老師便拿起小黑板帶著大家往外跑,「冬天藏在甘蔗地里,夏天躲在大樹底下」,讀書上課就像「打游擊戰」。

黃旭華曾在採訪中表示,面對日軍狂轟濫炸,桂林滿城煙塵、一片廢墟,「為什麼日本鬼子想炸就炸、想殺就殺?為什麼中國這麼大,卻連個安心讀書的地方都沒有?」

自此,黃旭華就改變了主意,決定不學醫了,而是要學航空,學造船。後來,黃旭華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學習,為他一生的事業打開大門。194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中國啟動核潛艇研製工程。大學造船系畢業、參與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的黃旭華,成為其中一員。黃旭華說,一開始參與研製核潛艇,就知道這將是他一輩子的事業。

白手起家

為打破美蘇等國的核潛艇技術壟斷,1958年,主管科學技術工作的軍委副主席聶榮臻向中央建議,啟動研製導彈核潛艇。

中央批准後,組成了一個29人的造船技術研究室(後來改為09研究所)。黃旭華成為該研究室一名技術人員。

黃旭華清晰地記得,29個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除了他和另外兩三人結過婚,「其他人都是光棍」。

棄醫從工、白手起家、30年隱姓埋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深潛」人生 - 天天要聞

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四位總師合影(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 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上世紀50年代末的中國,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核潛艇,也沒有任何參考資料。

1959年10月,赫魯曉夫訪華時傲慢地說:「核潛艇技術複雜,價格昂貴,你們搞不了!」

彼時,面對蘇聯的技術封鎖,毛澤東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聽了這句話,更堅定了我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走向。」黃旭華說。

「從物質到知識,用一窮二白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現在回頭去看,當時連基本的研製條件都不具備,我們就開始幹了。」黃旭華後來回憶說。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黃旭華和同事們大海撈針一般從國外的新聞報道中搜羅有關核潛艇的隻言片語,用算盤和計算尺去計算核潛艇上的大量數據。

幸運的是,一次,有人從國外帶回兩個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模型玩具。黃旭華如獲至寶,把玩具拆開、分解,他興奮地發現,裡面密密麻麻的設備,竟與他們一半靠零散資料、一半靠想像推演出的設計圖基本一樣。

「核潛艇就是這樣子,沒什麼大不了的。」從此,黃旭華更加堅定了信心。

棄醫從工、白手起家、30年隱姓埋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深潛」人生 - 天天要聞

黃旭華院士在建造現場 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潛」功告成

1965年,核潛艇研製工作全面啟動,核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在遼寧葫蘆島成立,黃旭華開始了「荒島求索」的人生。

在「一年刮兩次七級大風,一次刮半年,冬天寒風刺骨很難忍受」的葫蘆島,黃旭華和同事們夜以繼日攻克了核潛艇的動力、線型、結構、水聲、武備、通訊、生命保障等核心技術難題。

他們用土辦法解決了許多尖端技術問題,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為關鍵、最為重大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構、人工大氣環境、水下通訊、慣性導航系統、發射裝置7項技術,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當這個龐然大物從水中浮起時,黃旭華激動得淚流滿面。

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

「從1965年『09』計劃正式立項,用了不到十年,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核潛艇。」黃旭華說。

十年磨一劍。黃旭華及其同事們荒島求索,在世界核潛艇史上寫下光輝篇章——上馬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下水四年後正式編入海軍進入戰鬥序列。至此,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使得中國具備了二次核反擊的能力,茫茫海疆成為阻隔外敵的海上長城。

1979年黃旭華擔任「09工程」副總設計師,1982年任總設計師。

核潛艇是否有戰鬥力,極限深潛試驗是關鍵。然而,全世界都沒有總設計師隨核潛艇做極限深潛試驗。1988年4月,中國某新型核潛艇進行首次深潛試驗時,64歲的黃旭華決定一試。

棄醫從工、白手起家、30年隱姓埋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深潛」人生 - 天天要聞

1988年,中國核潛艇首次深潛試驗成功後,黃旭華興奮地走出核潛艇。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深潛試驗是檢驗核潛艇在極限情況下結構和通海系統的安全性。在核潛艇試驗中,最具風險與挑戰。

黃旭華說,雖然信心很足,但他非潛不可。「萬一深潛過程中出現異常現象,我可以及時幫助採取措施。我不是充英雄好漢,要跟大家一起去犧牲,而是對大家的生命安全負責,確保人、艇安全。」

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四小時,黃旭華下到水下極限深度,完成了四個小時的深潛試驗。當到達設計深度時,巨大的水壓使核潛艇艇身多處發出「咔噠」的聲響,驚心動魄。黃旭華沉著應對,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數據。

試驗成功,艇上沸騰起來。握手的握手、擁抱的擁抱,哭的哭、笑的笑。黃旭華笑了,當即揮毫:「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棄醫從工、白手起家、30年隱姓埋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深潛」人生 - 天天要聞

1988年4月30日, 黃旭華(後排左一)同參與深潛試驗的科研人員合影。圖片來源:新華社

「不稱職的家人」

黃旭華自稱是「一個不稱職的兒子、不稱職的丈夫、不稱職的父親」,對家人滿是愧疚。

「為了不泄露國家機密,我淡化了與親朋好友之間的聯繫。父母多次寫信,問我在哪個單位工作,做什麼工作,我都避而不答。父親病重的時候,我沒能回家看護;父親病逝,我也沒能奔喪。父親至死也不知道他的三兒子在什麼單位,更不知道是在幹什麼工作。」黃旭華表示對家人有著無盡的遺憾。

棄醫從工、白手起家、30年隱姓埋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深潛」人生 - 天天要聞

1956年4月29日,黃旭華及其夫人在上海合影。圖片來源:新華社 

因為從不知道黃旭華做的是什麼工作,30年來家人屢有埋怨、不理解。直到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刊登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描寫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提到了「黃總設計師」和「他的妻子李世英」。黃旭華隱秘30年的生活,才漸漸顯露於世。

母親沒想到,30年沒有回家,被家裡的兄弟姐妹們埋怨「不要家、忘記養育他的父母的不孝兒子」,原來在為國家做大事。

1988年,兩鬢斑白的黃旭華回到廣東老家,見到了93歲的母親。想到母親對自己的諒解,黃旭華眼含淚花:「人們常說忠孝不能雙全,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對於妻子李世英和三個女兒,黃旭華同樣心懷愧疚。

1956年,黃旭華與李世英結婚,次年大女兒黃燕妮出生。自他開始研製核潛艇之後的幾十年間,夫妻要麼天各一方,要麼就是同在一地卻難相見,妻子李世英只好獨自操持著家裡的大事小情。李世英說:「我理解他的工作性質。黨派他去哪裡,他就需要去哪裡,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棄醫從工、白手起家、30年隱姓埋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深潛」人生 - 天天要聞

黃旭華在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辦公室。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在黃燕妮眼中,父親「不會輕易流露感情卻很重感情」。她記得多年前,母親搭乘公共汽車時從車上被人撞下來傷勢嚴重,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後,父親趕到醫院「很傷心地哭了」。

黃旭華曾說,「我欠了我的父親、母親,欠了我的愛人、女兒,欠了一輩子還不了的情債。」但是,國家的需要,他沒有其他的考慮。「人家問我,忠孝不能兩全,你怎麼理解?我覺得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綜合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船舶微信公眾號、 新華每日電訊、中新網、廣州日報、澎湃新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萬萬沒想到:40+試管移植看懂這兩個真相,也可擁有30歲抱娃率 - 天天要聞

萬萬沒想到:40+試管移植看懂這兩個真相,也可擁有30歲抱娃率

看到這篇文章的高齡姐妹,我想問大家兩個問題:如果讓你選擇,你希望移植看起來比較大、擴張程度比較好,形態也很好,評分為優質的囊胚,還是移植體積比較小,看起來沒那麼完美的次級囊胚呢?如果可以選擇,你希望你獲卵多一些再去移植,還是少一些也可以呢,
NASA 確認 Crew-9 龍飛船提前一天返回地球,帶回兩位滯留宇航員 - 天天要聞

NASA 確認 Crew-9 龍飛船提前一天返回地球,帶回兩位滯留宇航員

IT之家 3 月 17 日消息,Crew-10 乘組已於昨日抵達國際空間站,NASA 確認 Crew-9 的載人「龍」飛船將提前一天返回地球。得益於此,兩名已在空間站滯留超 9 個月的美國宇航員蘇尼・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和布奇・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將隨尼克・海格(Nick Hague)、俄羅斯宇航員亞歷山大・戈爾布諾夫(A
新型無電池電源:微小塑料珠 - 天天要聞

新型無電池電源:微小塑料珠

研究人員利用摩擦帶電原理,找到了一種以相對簡單的方式產生電荷的最佳方法。這一突破可以提供一種無電池的方式為可穿戴設備和其他設備供電。在清潔發電領域,摩擦帶電是一個相對不為人知的參與者。它基本上和靜電是一樣的 —— 當兩個表面相互摩擦或拉開時,通過摩擦產生能量。雖然這種方法永遠不會取代風能、太陽能、地熱...
研究發現,人們覺得人工智慧比心理健康專家更有同情心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人們覺得人工智慧比心理健康專家更有同情心

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們發現人工智慧比人類心理健康專家更有同情心和理解力。即使參與者知道他們是在和人或人工智慧交談,第三方評估者對人工智慧的評價也更高。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們發現人工智慧(AI)的回答比人類心理健康專家的回答更有同情心、更善解人意。這一發現再次表明,在我們長期以來認為只有擁有共同經驗的人才擅...
進口快遞驚現36隻蜈蚣:體長20厘米 性情兇猛 - 天天要聞

進口快遞驚現36隻蜈蚣:體長20厘米 性情兇猛

在3月15日一則來自海關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報道,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海關關員在執行日常檢查任務時,意外查獲了一票申報為「塑料擺件」的快件,而其中的內容卻令人大吃一驚——36隻活體蜈蚣被精心藏匿其中,企圖通過非法途徑進入我國境內。
早安太空 · 網羅天下 | 中辦、國辦最新發布! - 天天要聞

早安太空 · 網羅天下 | 中辦、國辦最新發布!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520期】 天氣預報 ●北京,-2℃~9℃,內蒙古東部、西藏東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西藏東南部、川西高原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湖南西部、四川大部、重慶大部、貴州、雲南北部、海南島、台灣島大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雨,其中,西藏東南部、雲南西北部...
賀蘭山燃燒了300多年,我國每年損失10億,為什麼國家不去撲滅? - 天天要聞

賀蘭山燃燒了300多年,我國每年損失10億,為什麼國家不去撲滅?

在寧夏與內蒙古的交界處,賀蘭山靜靜矗立,宛如一位古老的守護者。然而,這座山脈卻隱藏著一個令人震驚的秘密——它已經燃燒了三百多年。每年,這場無聲的火災都在吞噬著數十億噸優質煤炭,給國家帶來了超過十億元的經濟損失。面對如此巨大的損失,為什麼我們
快來看,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科普來啦‼️ - 天天要聞

快來看,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科普來啦‼️

健 康 同 行春季傳染病科普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春季傳染病預防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春季是生機勃勃、萬物伊始的季節,也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猩紅熱、諾如病毒、麻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