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雷蒙多日前在里根國防論壇上建議道,特朗普政府應該繼續保持拜登政府的對華姿態,即與中國在貿易上合作,但在人工智慧晶元等尖端技術出口上繼續實施限制。顯然,這是雷蒙多在教即將重返白宮的特朗普「如何做事」。
不僅如此,雷蒙多還一邊鼓吹「美國必須掌控危險技術」,一邊煞有介事地對特朗普「苦口婆心」,強調人工智慧晶元不能給中國,出口管制不能鬆懈。雷蒙多話里話外,彷彿特朗普已經準備把晶元大門敞開似的。特朗普團隊會怎麼做,暫且不論,雷蒙多這種語重心長的「離職訓話」著實令人費解——既然這麼重要,怎麼不早乾脆刻在法律里,非得靠臨別囑託?
事實上,雷蒙多的焦慮並非毫無緣由。在晶元領域,美國早已掀起了一場「科技圍堵」的暗戰。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12月2日發布了出口管制的「強化版」新規,新增140家企業至「實體清單」,並限制高帶寬存儲器(HBM)等關鍵技術。這些措施意在全面遏制中國尖端科技的發展,但技術封鎖的長期效果未必如預期,反而可能加速中國自主創新的步伐。
從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到晶元出口管制的全面升級,這一切看似水到渠成,實際上暗流洶湧。民主黨政府的一套組合拳背後,是遏制中國科技進步的深層考量,也是對美國自身技術霸權岌岌可危的防守反擊。
然而,特朗普此前競選時曾不止一次批評《晶元與科學法案》「花錢無用」,甚至威脅要廢除它。這對雷蒙多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畢竟,拜登政府這幾年來燒錢補貼晶元企業,口號喊得響,實際進展卻相當尷尬。
回頭看看這場「燒錢比賽」的戰果。晶元製造商們不僅嫌補貼流程複雜,甚至還覺得分發速度太慢。有些拿到錢的大企業,轉眼就開始「甩鍋跑路」。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剛捧走巨額補貼,隨後便宣布辭職。再聯想到英特爾最近在晶元生產方面的掙扎,雷蒙多口中的「重要美國公司」,簡直成了政策失敗的代言人。於是,她不得不趕在卸任前加緊「花錢」節奏,連員工都被指示周末加班。她知道,若這些補貼在拜登政府手上沒花出去,等到特朗普接手,情況恐怕就沒那麼樂觀了。
不過,雷蒙多恐怕也高估了特朗普的改變意願。過去幾年,特朗普在晶元問題上的態度,說白了就是「我先搞你,再談國家安全」。華為被制裁、晶元出口被封鎖,這些並非他突然開竅,而是他一貫的單邊主義作祟。特朗普需要的不是雷蒙多的教導,而是機會。在他眼裡,晶元制裁既是遏制中國的「戰術武器」,也是討好選民的政治籌碼。如果他真覺得《晶元與科學法案》礙手礙腳,完全可以推翻重建一個「特朗普專屬晶元政策」,只不過換個名字罷了。
當然,封鎖歸封鎖,中國的科技進步並不會因為幾份名單而停止。從華為的自主晶元突破到國內晶元企業的研發突圍,正是因為這些阻力,中國科技行業才更加堅定地走上自主創新之路。這或許才是雷蒙多等人最害怕的地方。封鎖拖延的時間越長,反噬效果就越大。畢竟,依賴一個產業鏈片面的勝利,只會讓霸權的根基更加脆弱。
雷蒙多可以盡情上演「最後的瘋狂」,可以教特朗普「如何做事」,但歷史會告訴她,技術封鎖不是萬能葯,揮舞大棒無法制勝。而特朗普,也未必會買賬。到了明年,無論是更強硬的單邊主義,還是延續民主黨的「溫水煮青蛙」,美國對華晶元政策終究難掩其焦慮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