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冬天是冷冬已成定局?專家預測今年冬天有階段性強降溫和強降雪,今年冬天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答案來了!
大雪將至,氣溫確實感覺到寒冷,強冷空氣和寒潮不斷來襲,北風呼呼的刮,雪花也是不斷地落下。尤其是黑龍江鶴崗已經創下了11月份單日降雪量達到48毫米的記錄,降水量達到了54.1毫米。
儘管是初冬尾聲,但是第1輪強冷空氣已經來襲,給我國自西向東自南向北帶來大範圍的雨雪天氣降溫幅度也在6~10度局部地區降溫幅度達到了16~18度,霜凍線已經到了安徽北部、江蘇北部一帶,體感比往年冷一些。
但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東北地區儘管近期雨雪較多,而且局部地區下了暴雪、大暴雪和特大暴雪,可是天氣不是特別的寒冷。很多地方下的是雨夾雪,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自然災害,畢竟東北地區可以說已經進了寒冬了,這樣會使得地面結冰影響交通。或者說東北的氣溫比往年偏高一些。
冷冬和暖冬是怎麼區分的?
冷冬和暖冬的區別就是在於整個冬天日平均氣溫是否低於常年的日平均氣溫。這個計算方法就是每天的平均氣溫加起來,然後除以冬天的天數。所以要確定一個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那就需要冬天過完了才能夠準確確定。
我國的冬天並非是農曆意義上的冬天,古人把冬天分為初冬、仲冬和季冬分別指的是農曆十月、農曆十一月和農曆十二月。但是我國真正的冬季指的是陽曆的12月至次年2月,這是我國一年當中最冷的三個月份,這是從我國冬季氣候來劃分的。
也就是我國這個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指的是陽曆12月到次年的2月這三個月的時間裡的日平均溫度。在這方面我國每天都有天氣氣溫數值,可以通過計算來得出來這一年冬天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
其實這種劃分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國下雪的時間並非集中在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而是主要集中在雨水前後這一個時間段里。因為這個時候南方的暖濕氣流來了,冷空氣或者寒潮非常的活躍,就很容易形成降雪的過程。積雪融化吸收空氣的熱量致使大氣溫度下降,所以我國黃淮及以北的降雪主要集中在這個時間段。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今年關於冷冬和暖冬的問題,專家也給出了不同的意見:一是大部分專家給出是冷冬,還有一小部分專家給出是暖冬!
專家給出是冷冬的原因:
一是北極圈的寒流較強,會給我國帶來階段性的強降溫和強降雪,這是多位氣象台專家也已經預測了。畢竟階段性出現的寒冷天氣氣溫非常低,所以也拉低了冬天的平均氣溫。
二是今年我國北方雨水偏多,空氣濕度和地表含水量比較高。這樣冬季的寒潮或者冷空氣來襲,就很容易形成雨雪天氣,並且這樣的天氣會延續整個冬天。比如說今年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等雨水非常多,近期的強冷空氣也給這些地方帶來了持續強降雪的過程。
三是今年出現了夏季非常炎熱,成為了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個夏天。俗話說「大熱之後必有大寒」,這就是大自然的互補現象,也是基本的規律。
四是對於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量大幅度的減少,主要是全球出現了戰亂和經濟大衰退的現象。另一方面全球也使用了新能源代替了這些礦產資源,減少了熱量和碳排放。
五是今年冬天可能爆發拉尼娜現象的概率非常大,目前專家預測已經達到了80%~90%。拉尼娜現象主要表現為冬天寒冬、颶風和暴雪,也就是冬天非常寒冷的一種特殊的氣候現象。
以上5個條件充分的表明了這些專家支持今年冬天是冷冬的說法。不過本人也支持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的觀點,原因也就是今年北方雨水多了,來了冷空氣就雨雪多了。
專家給出暖冬的原因:
即使專家給出暖冬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全球升溫已成定局,北極圈的雪都融化了,海洋水溫也比以前上升了。
另一方面那就是全球尾氣排放了大量的熱量。畢竟目前全球重化工企業飛速發展,加上汽車尾氣排放不斷增加。全球升溫已成定局,這也會使得冬季更暖和。
第3方面那就是西方世界出現了戰亂的現象,這就使得新能源取暖設施大幅度的減少,很多都開始大量使用原始的木材、煤炭取暖。這種現象要是會使得冬天增加了熱排放的情況。
以上幾種情況是少數氣象專家支持今年是暖冬的原因。比如說現在初冬即將結束了,我國東北內蒙這些應該進入寒冷冬天的季節,結果現在土地還沒有封凍,很多河流還沒有封住。俗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可就目前還沒有完全達到這麼低的溫度。
冷冬有什麼好處呢?
其實冷冬對於越冬的農作物是非常好的,能夠起到保溫、保濕和凍死地下病蟲害蟲卵等。「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說的就是這一個道理。
如果冬天雨雪少,是一個干冬的現象,這樣小麥苗就會被寒冷的北風和乾燥的天氣凍死了。不利於農作物的冬季生長。
今年大部分專家支持是冷冬,本人也是支持是冷冬的這個觀點。這樣就是一個好的預兆,也就是預兆著來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從目前初冬季節,我國就有了大範圍雨雪天氣,所以今年冬天雨雪多。今年冬天大概率是冷冬!
你認為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請留下你的寶貴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