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鑫科普站導讀
船艇製造行業面臨著成本高、效率低等老大難問題,而3D列印技術的引入似乎為這個傳統行業帶來了新的曙光。
在最近的我國海洋裝備博覽會上,船艇製造的3D列印技術首次亮相,究竟它是如何打破傳統工藝的束縛,實現彎道超車的?
技術創新助力船艇製造行業轉型升級
船艇製造行業作為傳統的製造業之一,一直以來面臨著成本高、效率低、工藝複雜等困擾。儘管行業內也不斷推出新工藝、新材料,但整體的技術革新步伐依然緩慢,難以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隨著3D列印技術的逐漸成熟,船艇製造行業有望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彎道超車,在成本和效率上獲得顯著提升。
林厚波教授在這一領域可謂深耕多年,他曾多次提出3D列印技術在船艇製造中的應用構想,並在實際操作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近日開幕的第二屆我國海洋裝備博覽會中,船艇製造3D列印技術得到了集中展示,這項全國首創的實物船艇3D列印技術,將有力推動整個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船艇製造
本次博覽會最引人注目的成果發布會,是由「中國科學院—寧德未來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所帶來的10米船體3D列印工業產線裝備。該實驗室是由寧德市當局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組建的,主要研究新材料在船艇製造中的應用。
楊珏總經理表示,3D列印技術為船艇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前我們可能因為工藝複雜或者造價昂貴而放棄的一些設計構想,現在都可以輕鬆實現。
以往在傳統船艇製造中,我們需要先製作船體的模具,再用模具進行多次複製,生產出與模具一模一樣的船體結構。這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在材料利用率上也存在很大問題。
根據不同型號的船隻,模具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來進行拼接,這就導致很多原本可以利用的材料被浪費掉了。
而3D列印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實現「按需生產」,設計師只需要將3D模型上傳到列印設備上,設備就會自動識別並進行列印。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模具,只需一種或幾種列印材料,就能夠完成複雜形狀的船體結構。
重要的是,3D列印技術能夠極大地縮短生產周期。根據寧德未來總經理楊珏的介紹,如果傳統船艇製造需要一個月時間來完成10米長船體的製作,那麼使用3D列印技術後,我們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就能製造出10米長的實物船艇。
這種時間上的巨大差異,不僅提升了遊艇生產的靈活性,也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產品質量的把控,確保每一艘出廠的船隻都能達到最佳性能。
新材料為船艇製造提供了更多可能
除了3D列印技術之外,新材料的應用也是本次博覽會的一大亮點。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會長李傑人在會上專門提到了新能源、新材料在漁業裝備領域的重要性,並表示這種應用正在逐步發展。
新材料聯合實驗室作為寧德市新材料研究的先鋒力量,必然會在這方面起到示範作用。
李傑人強調,現在很多企業仍然在使用傳統工藝與材料,這導致漁業裝備在性能、成本、環保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儘管我們也在不斷探索,但由於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實踐經驗,很多新材料、新工藝都無法真正落地。
而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空白,我們期待著與更多企業合作,將實驗室的新技術、新成果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讓漁業裝備煥發出新的生機。
專家們在會議上討論了聚乙烯船艇領域的新工藝與新技術應用,強調傳統船艇製造依然面臨著高成本、長周期的問題。儘管我們已經在新材料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如何將這些新材料真正應用到船艇製造中,仍然是我們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題。
如果說3D列印技術是未來船艇製造的新方向,那麼新材料無疑是這條道路上的重要基石。
紅鑫科普站總結
3D列印技術和新材料的結合,確實為船艇製造行業帶來了不小的變革,特別是在生產效率和材料利用率上。這樣的創新不僅能讓船艇製造變得更靈活,也為未來的環保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可能。
你們覺得這種技術能否徹底改變傳統船艇製造的格局?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別忘了點贊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