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廣西南寧的街頭巷尾充斥著一種不尋常的氣氛。
鼠王邱滿囤,僅用數周時間,指揮團隊在這座城市滅殺了35萬隻老鼠,鼠屍堆積如山,重達82.6噸。
那一年,邱滿囤的名聲響徹全國,他的鼠藥被冠以「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美譽,幾乎無人不知。
然而,就在他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將他推向了深淵。
滅鼠專家汪誠信的一個發現,引發了全國範圍的質疑,導致邱滿囤的鼠藥被全面下架,公司陷入破產危機。
他的秘方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邱滿囤為何寧願帶著它離世,也不願公開?
邱滿囤的誘鼠劑初體驗
1981年的寒冬中,陝西大荔縣的街頭略顯冷清,但邱滿囤的出現很快打破了這份寧靜。
他推著一個裝滿自製「誘鼠劑」的手推車,車上擺滿了他精心製作的鼠藥包。
街頭人來人往,邱滿囤站在市場的一角,大聲宣傳著:「想葯公葯公,想葯母葯母,還能讓老鼠上大樹!」
這句充滿地方色彩的口號吸引了不少行人的注意。他們好奇地圍了過來,議論聲、驚訝聲此起彼伏。
邱滿囤選擇了一塊人流密集的地點,靠近一個老木籬笆。
他從手推車上拿下一桶鼠藥,然後開始在籬笆邊挖了一個小坑。
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動作上,他將鼠藥混合著特製的誘鼠劑一同倒入坑中,然後輕輕地覆上了一層薄薄的土。
不久,幾隻路過的老鼠嗅到了誘鼠劑的味道,開始圍繞著那個小坑轉悠。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老鼠被這種強烈的香味吸引過來。
圍觀的市民開始興奮起來,他們驚訝於這麼快就有這麼多老鼠上鉤,小孩子們好奇地指指點點,大人們則是討論著邱滿囤的鼠藥是否真的有效。
老鼠們開始挖掘覆蓋著輕土的坑,很快就將那些混合了誘鼠劑的鼠藥挖了出來。一隻接一隻,它們把鼠藥當做食物一樣吃了下去。
不到半小時,已有超過二十隻老鼠被這種誘鼠劑吸引,而且數量還在增加。
現場的效果非常顯著,邱滿囤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表情。他開始向圍觀的人解釋他的鼠藥配方和使用方法。
人們開始詢問購買方式和價格,有的還提出了批量購買的請求。
一位當地《陝西工人報》的記者也被這一幕吸引,拿出攝影機開始記錄這一刻,並請求與邱滿囤做一個簡短的採訪。
採訪中,邱滿囤介紹了他的鼠藥是如何研發的,以及它為何能有效吸引並消滅老鼠。
他詳細說明了使用天然成分的優點,強調其安全性和高效性。
記者詳細記錄了每一個細節,包括邱滿囤自信的表態和周圍市民對產品的興趣。
改革浪潮下的商機
隨著198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推進,邱滿囤的創新型誘鼠劑在陝西大荔縣首次公開展示後,迅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關注。
當地無極縣的領導們在一次會議中討論了邱滿囤的這一創新產品,並對其展現出的潛力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一次縣政府和地方企業家的聯合會議上,無極縣的主要領導向邱滿囤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計劃:邀請他擔任邱式滅鼠藥研究所所長,並提供資金支持他建立一家規模宏大的老鼠藥廠。
邱滿囤在接受了這一提議後,迅速開始了老鼠藥廠的建設計劃。
地方政府提供了一塊位於縣郊的土地,以及必要的行政審批支持,確保項目能夠順利進行。
隨著生產能力的大幅提升,邱氏鼠藥的市場覆蓋迅速擴大。
他們的產品不僅在陝西省內銷售火爆,也開始向全國其他省份擴展。
大量的訂單從全國各地湧入,邱滿囤的鼠藥廠很快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老鼠藥生產基地。
滅鼠行動與榮譽的累積
到了1989年,邱滿囤的滅鼠事業無疑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這一年,他親自指揮的兩場大規模滅鼠行動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首先是在廣西南寧的行動。在邱滿囤的直接監督下,他的團隊使用了他們自行研發的鼠藥,在南寧市及其周邊地區展開了集中滅鼠。
這場行動歷時數周,鼠藥的高效性讓整個城市的老鼠數量急劇減少。
據統計,這次行動共毒殺了35萬隻老鼠,處理的鼠屍總重量達到了驚人的82.6噸。
城市街道上,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忙碌地收集和處理這些鼠屍,確保街道的衛生和居民的健康。
幾個月後,邱滿囤又帶領他的團隊前往安徽亳州進行另一場滅鼠行動。
這次,他們使用了10噸鼠藥,覆蓋了亳州的廣大農田和居民區。
這場行動的影響同樣顯著,老鼠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有專家預測,該地區的老鼠種群可能瀕臨絕種。
田間地頭,農民們見證了鼠藥的高效力,許多人開始主動聯繫邱滿囤的公司,希望能購買到這種強效的鼠藥。
感受到邱滿囤及其產品的影響力和潛力,河北省科委和商業部決定給予邱氏鼠藥更高的榮譽。在一個隆重的授獎儀式上,邱滿囤被授予「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稱號。
在儀式上,多位來自科技和商業界的領導發表了講話,他們讚揚了邱滿囤對滅鼠技術的改進和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強調了科技創新在現代農業和城市管理中的重要性。
爭議
邱滿囤的滅鼠事業在全國範圍內取得了顯著的成功,然而,伴隨著巨大成功的往往是潛藏的危機。
1989年以後,邱氏鼠藥在市場上佔據了主導地位,廣泛應用於各地的滅鼠行動中。就在邱氏鼠藥聲名大噪的時候,問題也悄然出現了。
當時,邱滿囤為了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特意高薪聘請了幾位在滅鼠領域有名的專家,其中包括汪誠信。
汪誠信在行業內頗有聲望,是一位擁有豐富經驗的科學家。
他然而,在一次常規的配方檢測中,汪誠信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邱氏鼠藥的配方中竟然含有一種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成分——氟乙醯胺。
氟乙醯胺是一種高毒性的化學物質,雖然它在低濃度下能有效地滅殺老鼠,但由於其對人類和環境的潛在危害,早已被國家列入禁用名單。
汪誠信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如實上報,並建議邱滿囤立即停止使用這種成分。
然而,這一發現並未能在公司內部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迅速解決。
幾個月後,汪誠信與其他幾位同事聯名撰寫了一篇名為《要科學滅鼠》的文章,公開披露了這一問題。
他們在文章中詳細描述了氟乙醯胺的危害,並呼籲整個行業和公眾關注這個問題。
這篇文章迅速引起了媒體的注意,多家報紙和新聞節目都對此進行了報道和討論。
輿論的力量開始顯現,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和經銷商開始對邱氏鼠藥的安全性產生了疑慮。
隨著報道的擴散,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也開始介入調查。
各地的衛生和市場監督部門迅速行動,要求零售商將邱氏鼠藥下架,並對其成分進行重新檢測。
全國範圍內的大型連鎖超市和藥店紛紛撤下邱氏鼠藥的貨架,導致其銷售額迅速下滑。
邱滿囤的藥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生產和銷售陷入停滯,大量庫存積壓在倉庫中。
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危機,邱滿囤公開回應,解釋說雖然配方中確實含有氟乙醯胺,但其含量極低,遠低於有害水平。
他強調,這種微量的成分是為了增強藥效,而且在正常使用下不會對人體或環境造成危害。
然而,公眾和媒體的關注點已經轉移到了產品的安全性問題上,邱滿囤的解釋並未能平息廣泛的質疑和擔憂。
儘管他竭力挽回局面,但公眾信任的損失是難以彌補的。
市場對邱氏鼠藥的需求急劇下降,曾經紅火的生產線不得不停工。
隨著更多的報道和專家評論的出現,邱滿囤的公司在行業內的聲譽也遭受重創。
無論他如何努力解釋,氟乙醯胺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的產品。
最終,藥廠因為這次危機被迫縮減規模,甚至瀕臨倒閉。
雖然配方問題並不是唯一的致命打擊,但它無疑是導致邱滿囤事業急轉直下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了應對財務困境,他不得不變賣部分固定資產,縮減員工規模。
短短几年間,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企業走向了衰落,而邱滿囤本人也從公眾視野中漸漸淡出。
重創後不放棄
2004年,經歷了前些年事業上的重創後,邱滿囤並沒有選擇放棄。
這些年裡,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實驗室和田間地頭。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調整,邱滿囤終於在這一年推出了一種全新的鼠藥配方。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徹底摒棄了含有有毒成分的配方,轉而採用了抗凝血劑和粘鼠板的組合。
這兩種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控制鼠害,而且對環境和人類都更加友好。
抗凝血劑是一種在動物體內緩慢發揮作用的物質,能夠讓老鼠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凝血能力,從而導致其死亡。
而粘鼠板則是一種物理手段,通過粘性強的膠板將老鼠牢牢粘住,無法逃脫。
為了確保這些新產品的效果,邱滿囤特意在多個地區進行了試驗推廣。
在田間地頭,他親自帶領團隊安裝粘鼠板,布放抗凝血劑,並實時監測效果。
農民們看到粘鼠板上的老鼠逐漸增多,而田間的鼠害明顯減少,都紛紛對這位老專家豎起了大拇指。
隨著這些新型鼠藥的成功推出,邱滿囤的公司逐漸恢復了元氣。
媒體再次關注到了邱滿囤的復出。他們報道了他的新產品,並對這些新型環保鼠藥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隨著時間的推移,邱滿囤的新型鼠藥不僅在國內市場獲得了廣泛認可,還逐漸走向了國際市場。
一些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地區的農民也開始使用這些產品來對付當地的鼠害。
邱滿囤的名字再次成為滅鼠行業的象徵,他的產品被視為環保和高效的代表。
然而,2018年,邱滿囤在工作中突然去世,享年七十多歲。
他的離去讓整個行業感到惋惜,但他留下的成果和影響卻深深銘刻在了人們心中。
雖然他生前沒有公開抗凝血鼠藥的具體配方,但他的粘鼠板製作方法仍然被廣泛使用,繼續為無數家庭和農田解決鼠患問題。
參考資料:[1]包興安.傳奇人物邱滿囤:「滅鼠大王」重出江湖?[J].農村農業農民(下半月),2007(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