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就看中伏」,今日中伏,今年冬天冷到哭嗎?看農諺咋說

2024年07月25日14:42:14 科學 1661

導語

「冷不冷,就看中伏」中伏期間,我國中部地區最為炎熱,因為在我國農諺中有一句話叫做「霜打村莊七月間,冷不冷就看中伏」,隨著今年的中伏已經開始了,那麼就能根據今年中伏炎熱程度推斷今年冬天的寒冷程度。

今年中伏是7月25日開始,持續20天,正好是我國農曆的最熱天氣,也叫做天狗吃月,中伏是我國傳統節氣中最為炎熱的一段時間,原本晝夜溫差就非常大,但是在中伏期間,這種晝夜溫差反而是不是那麼明顯了。

「冷不冷,就看中伏」,今日中伏,今年冬天冷到哭嗎?看農諺咋說 - 天天要聞

農諺竟然還能從中伏炎熱中看出冬天有多冷,那麼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一、中伏暑冬冷。

農諺中對中伏有著自己的歸納總結,認為中伏期間的氣溫與冬天的寒冷期間是存在著聯繫的,這其中就有一個農諺比較有名:「暑不熱,冬冷了,冬天不冷,收不了庄」,而我國的氣溫在七月的時候,已經達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氣溫是逐漸上升的一種趨勢。
但農諺卻說「暑不熱,冬冷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其實這背後是有著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人們都知道氣溫最高的地方主要都集中在熱帶地區,這是因為是赤道地區陽光的直射輻射量最大,因此氣溫也較高。

而隨著距離赤道地區越來越遠,日照時間就會減少少,輻射量也會減少,因此氣溫也就會降低。
我國的北方在炎熱的七月份氣溫極高,主要是因為有著所謂的「熱帶季風」的存在,而在北緯30度附近,我國的中部地區就是暑熱最為突出的位置,在這一帶的地區,暑熱的雨水一直持續著。

在七月份,我國的中部地區氣溫可達到40攝氏度左右,尤其是南方地區,甚至有著「燒烤」的感覺,但是儘管暑熱的天氣持續著,同時也沒看到多大的降溫跡象,但是過了中伏之後,天氣卻如此之快就要開始轉涼了。
這就是因為隨著中伏期間的熱力過後,就會有著一場大雨的到來,而經過這場大雨,冷空氣就會出現。

而冷空氣的到來耐人尋味,因為我國正處於炎熱的季風期,但是這並不代表就沒有冷空氣,因為冷空氣來自我國的東北地區,要是在中伏期間,偏東風沒有吹起來的話,就會有著秋老虎,這就是因為東北地區的冷空氣主要靠東北季風來帶來的。

「冷不冷,就看中伏」,今日中伏,今年冬天冷到哭嗎?看農諺咋說 - 天天要聞

但是,一旦偏東風吹來,東北地區的冷空氣就會伴隨著偏東風帶到中部地區,這就是廣大農諺中「二伏雨不缺,三九雨雪多」的由來,透露出中伏期間降雨與此後的氣溫的關係,認為在中伏期間如果雨水很少的話,到三九期間降雪就會非常的多。
而後來也的確如同農諺所說,有多少三九的雪量就有著中伏期間的雨量,但是如果說今年中伏期間出現了大量的暴雨,然而到了三九期間的時候,卻很少下雪,這就說明農諺是過時的,不具備參考價值了。

二、中伏暑冬暖。

但也有另外一些農諺認為中伏和冬天的寒冷程度之間是有關聯的,但卻與暑熱成反比的關係,暑熱的程度越高,冬天就越冷。
但是也有相反的說法:「中伏不熱,冬不寒」,即中伏期間不炎熱,那麼冬天也不會特別冷,按此說法,今年冬天就會比較暖和。
農諺是怎麼推斷出這一點的呢?

在我國的農曆中,有很多的節氣,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二十四節氣,但其實真正存在的是七十二節氣,而中伏就是其中的一個,而中伏佔據的時間也是最長的,有整整二十天。
人們都在寒冬臘月里,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因此在中伏期間,人們也就在等待著冬天的到來,而讓人們確定冬天的氣溫是否已經可以判斷出來了,因此就有了農諺中的一句話叫做:「冷不冷,就看中伏」。

中伏前後的氣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之後的氣候,大多數時間都是氣溫的變化對冬天的影響較大,對此,人們都是非常的熟悉的。
原著明清·裴昂藩的《備速言志》中曾有「中伏不暑,冬不寒」這樣的古諺,可見古人非常重視中伏的氣溫變化,因此有了這種歸納與總結。

所以,可以看出古人對於天氣的觀察是多麼細緻入微,對於中伏的氣溫變化是非常重視的,甚至於會從中伏的氣溫推算出冬天的寒冷程度,這些農諺的背後,也體現著古人對自然界的認知。
古人因為缺乏現代的技術,對於天氣改變,他們的觀察能力非常的強,因為他們的生活和糧食全看天吃飯,所以他們必須要對自然有著一個較為深刻的認知,這些農諺的存在就是他們對自然的總結與歸納。

三、中伏暑冬冷暖衍生。

中伏期間的氣溫與冬季之間有關係,這其實也離不開我國的氣候帶來的影響,比如在我國華北地區的冬季,常常會有著霧霾天氣,氣溫很冷,而這是因為我國華北地區正好是處於暖溫帶的位置,也正是因為這種氣候,導致了我國華北地區的冬天非常的寒冷。

而在我國的南邊地區,氣溫就會相對暖和一些,而這就是因為我國的南邊地區正好是處於亞熱帶氣候的地帶。
因此,我國的氣候會有很大的差異,而在古代農耕時代,由於受天氣變化的影響,不同地區的農作物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人們想方設法,從自然界中搜尋到許多與農作物種植方面的經驗,一些農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
而如今我國的農業已經不再是古代農耕生活,但是有些農諺還是能從中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如此一來,人們的心中就能有一個大致的底氣。

「冷不冷,就看中伏」,今日中伏,今年冬天冷到哭嗎?看農諺咋說 - 天天要聞

當今社會發展到如今的情況,已經不僅僅是靠農人耕作就能養家糊口的時代,也有著現代的科技支持,因此對於農諺,更多的是融入個中的智慧,對現今的生產建設有所幫助。
中伏期間的氣溫有極大的影響,但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在為農人種地,還是為人們出行,有更大的作業,現在的科技也就更發達,有天氣預報,還有氣象預報,都是更加科學的研究的。

因此,現代人在看似樸實無華的農諺中,也會進行一番辨認和驗證,將與現實進行結合,真正的理解農諺中的智慧,有著更深刻的內涵。

「冷不冷,就看中伏」,今日中伏,今年冬天冷到哭嗎?看農諺咋說 - 天天要聞

結語

傳統農諺是古人對氣象變化的經驗總結,雖然這種經驗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隨著現代氣候變化越來越複雜,僅靠這些經驗已經不能準確預測未來的氣候走向。

因此我們需要藉助科學的方法,通過氣象數據和模型等手段來更精確地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從而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冷不冷,就看中伏」,今日中伏,今年冬天冷到哭嗎?看農諺咋說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健康科普,去偽存真才靠譜(新視野) - 天天要聞

健康科普,去偽存真才靠譜(新視野)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由上海市護理學會第十二屆理事會消化內鏡護理專委會主辦、嘉定區中心醫院承辦的健康諮詢活動在嘉定區紫雲廊公園舉行,普及胃病防治知識。圖為醫生為市民科普健康知識。馬偉勤攝(人民視覺)日前,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胡強強表示,有的「網紅醫生」把醫療科普當做牟利工具,濫用專業權威為自己背...
戴瓊海院士:三大「奇點」或決定人工智慧未來突破 - 天天要聞

戴瓊海院士:三大「奇點」或決定人工智慧未來突破

7月6日,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在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演講中指出,人工智慧確定的趨勢是走向通用智能,不確定的三大奇點將帶來未來人工智慧的變革。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近年來,義大利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發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火山噴發。近日,專家警告,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變得更加活躍,甚至發生噴發。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表示,融化的冰川可能正在悄悄為未來更具爆炸性和更頻繁的火山噴發埋下伏筆。「冰川通常會抑制下方火山的噴發量,」 研究...
【公共資料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 天天要聞

【公共資料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利用公共資料庫發現牙線使用與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複雜關係,看懂「挖數據」發文的黃金機會!關心健康的你,可能聽說過PFAS,一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的有害物質,因其在環境和人體中極難降解而備受關注。它們存在於不粘鍋、防水服、食品包裝等眾多產品中。那麼,我們每天使用的牙線,是否也可能成為PFAS的暴...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 天天要聞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來源:黃山交通旅遊廣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們進入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此時,暑氣正濃、高溫頻發,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燒烤」,咱們黃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繼昨天「燒烤」之後, 受「丹娜絲」影響,周四之前我市將有一次風雨過程,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 天天要聞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在電影《流浪地球》里,韓子昂作為重型卡車的高級駕駛員,執行著運送發動機推動燃料火石的任務。然而,《流浪地球》還是落後現實了。在內蒙古伊敏露天煤礦,重型卡車根本不需要韓子昂。幾百輛由中國華能、徐工集團、國家電網、華為聯合出品的全國首型取消駕駛室的純電無人礦卡——「華能睿馳」礦卡正在伊敏煤礦同時「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