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濟南的煉鐵院士張壽榮逝世,曾解決周恩來憂心的問題

2024年07月14日22:12:06 科學 1305
生於濟南的煉鐵院士張壽榮逝世,曾解決周恩來憂心的問題 - 天天要聞

著名鋼鐵冶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壽榮,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7月14日上午在武漢逝世,享年97歲。

出生於濟南的張壽榮,與濟南的鋼鐵企業還有一段緣分。據大眾日報2000年5月26日的報道,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曾聘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兩院院士王淀佐和工程院院士張壽榮為該公司高級科技顧問。

張壽榮1988年榮獲湖北省勞動模範稱號,1990年「『一米七』軋機系統新技術開發與創新」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張壽榮個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2年獲光華科技獎。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當選為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

「一米七」工程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用來生產罐頭皮,也就是薄鋼板。「一米七」指軋板的寬度為1700mm,1700mm剛好等於1.7米,因而簡稱「一米七」。如今看起來稀鬆平常的罐頭皮,為何如此重要?

鋼產量增長130%倍,造不出做罐頭的「洋鐵皮」

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鋼產量已經大幅度增長。1973年,中國鋼產量達到了2500萬噸,是新中國建立初期的130倍,而像罐頭盒、餅乾盒這些今天看起來極為普通的物品,當時的中國卻無法自主生產。製作這些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一種基礎原材料——薄鋼板。當時國內的鋼鐵廠只能生產中厚板、重軌等黑、大、醋的初級產品,這些精細的薄鋼板,完全依靠進口,因此又被稱作為「洋鐵皮」。

生產薄鋼板,曾是周總理最急切想解決的問題之一這是一幅創作於1994年的油畫,名為《鞠躬盡瘁》。區別於其他攝影繪畫作品中英姿勃發的領導人形象,這幅畫抓取的是周恩來總理閉眼的一瞬。

生於濟南的煉鐵院士張壽榮逝世,曾解決周恩來憂心的問題 - 天天要聞

此時的周恩來憂心忡忡,新中國有太多難題,他還沒有時間安排解決。畫中,他手裡那把刮鬍刀,就是他最急切想解決的問題之一:什麼時候,中國人才能用得上國產的刮鬍刀?這是周總理最急切想解決的問題之一。沒有薄鋼板,就連一個小小的刮鬍刀片,都無法生產。

1972年,隨著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逐漸正常化,中國陸續和歐洲多個國家建交。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經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的「四三方案」被提上了日程。

「擬用三至五年時間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總價值為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而當時國家財政收入還不到800億美元。這是中國繼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助的「156項工程」之後,第二次大規模對外技術引進,其中身價最高的,就是價值6億美元的武鋼「一米七」工程。

1981年12月12日,「一米七」軋機工程經國家驗收合格,正式投產。此後,數十萬人前赴後繼,揮灑青春,貢獻力量。武鋼和武鋼人的精神,在紅火的歲月里,相互成就,相互引以為傲,砥礪前行。此後,「一米七」軋機工程廣泛用於輕工行業,為國家節省了數億美元外匯

生於濟南的煉鐵院士張壽榮逝世,曾解決周恩來憂心的問題 - 天天要聞

如果沒有「一米七」工程,就沒有「三轉一響」的普及。飛鴿自行車、荷花縫紉機、牡丹電視機、黃桃罐頭盒,就無法走進千家萬戶,改變普通百姓的生活。

張壽榮武鋼「一米七」工程做了哪些貢獻?

生於濟南的煉鐵院士張壽榮逝世,曾解決周恩來憂心的問題 - 天天要聞

受制於各種主客觀條件,長期以來「一米七」無法達到設計能力。為徹底扭轉上述局面,張壽榮組織實施了一系列技術攻關,並取得了卓著成效。

為適應「一米七」軋機系統對各廠生產的需要,他首先針對煉鐵廠前工序老廠的落後技術,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包括礦山系統弱磁、強磁工藝改造,燒結大修增加鋪底料,高爐大修增設燒結礦下過篩,料場增加礦石退勻設施等,提高了高爐精料水平和技術經濟指標,從源頭上為接下來的鋼鐵生產作了必要的鋪墊。

「一米七」系統各廠投產後,結合生產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以及技術上的薄弱環節,他加大了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工作的力度,積極推行創新攻關,為武鋼二次創業的實現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其主持的武鋼「『一米七』軋機系統新技術開發與創新」項目,也於199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科技界最高榮譽。

生於濟南的煉鐵院士張壽榮逝世,曾解決周恩來憂心的問題 - 天天要聞

此外,在煉鐵工藝方面,「轉爐複合吹煉技術」攻關,使該項技術達到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榮獲「七五」國家科技攻關獎;武鋼第二鍊鋼廠全連鑄攻關,使連鑄比由原來設計的80%提高到100%,武鋼第二鍊鋼廠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全連鑄的鍊鋼廠;「大型板坯連鑄機開發」項目,在消化原引進技術的基礎上,依靠國內力量自行設計,製造了我國第一台大型板坯連鑄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在新產品研製開發方面,他組織的「鐵路用耐大氣腐蝕鋼開發」項目,使鐵路車輛使用壽命延長1倍以上,經濟效益每年超過1億元;「稀土鋼開發」項目,解決了連鑄與模鑄稀土加入的工藝問題,開發出一批含稀土低的低合金鋼,使武鋼稀土鋼佔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獲「七五」國家科技攻關獎;「硅鋼系列新產品開發」項目,開發出與引進硅鋼專利不同的新產品,成功地應用於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獲得了國家攻關獎勵榮譽獎。

張壽榮生前曾說:「目前我國雖是產鋼大國,但遠不是產鋼強國。我們的目標是將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社會主義強國必須是鋼鐵強國。作為長期從事鋼鐵冶金的工程技術人員,我必須奮發圖強,為建設鋼鐵強國努力奮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資料來源:CCTV4國家記憶、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張楠 策劃 王建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三獲國家科技獎,金正大的秘訣是啥? - 天天要聞

三獲國家科技獎,金正大的秘訣是啥?

「金正大是中國新型肥料的先行者,通過這次調研我們看到,金正大正在積極變革,勾畫、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創新舉措,正逐步成長為新型肥料產業創新的標杆企業。」 9月8日,農業新質生產力暨新型肥料產業創新發展調研組走進臨沭縣,實地調研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正大」),調研組專家表示,金正...
澳大利亞的海灘上發現了一種具有巨大眼窩的神秘生物的遺骸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的海灘上發現了一種具有巨大眼窩的神秘生物的遺骸

9月9日消息,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吉朗市附近的海灘上,發現了一種在暴風雨中被衝上岸的神秘生物的遺骸。 《每日鏡報》對此進行了報道。白羅斯理想社對此進行了報道。一名當地婦女帶著她的狗沿著海灘散步時發現了這種生物。他的頭上有兩個巨大的眼窩和一條
武科大團隊新成果實現可控量產,能給多種國家重器披上國產電磁「防護衣」 - 天天要聞

武科大團隊新成果實現可控量產,能給多種國家重器披上國產電磁「防護衣」

極目新聞通訊員 鄒逸凡 余蔓菲隨著5G通信技術高速發展,生活中的電磁波環境日趨複雜,各種電子設備飽受干擾,甚至喪失性能,表現在通訊、導航等方面。讓無線通信在特定的電磁波頻段工作,同時屏蔽無用的電磁波,是國內外科學家一直致力的研究。在1.3—7 GHz的頻率範圍內,僅需披上一層電磁「防護衣」,武漢科技大學李享成師...
兵馬俑坑現場考古發掘用上高科技 - 天天要聞

兵馬俑坑現場考古發掘用上高科技

【來源:華商網】隨著秦兵馬俑一號坑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及二號坑考古現場發掘與保護平台的投用,如今兵馬俑坑考古發掘已可實現現場環境控制和現場文物保護。 秦兵馬俑一號坑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位於一號坑修復區,包含應急保護實驗艙、艙內環境調控系統、專用照明工作系統、工作記錄系統、文物信息採集系統、文物吊運裝備、...
星耀太空,「音」你閃耀 | 這場草地音樂會燃爆了 - 天天要聞

星耀太空,「音」你閃耀 | 這場草地音樂會燃爆了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331期】星耀太空,「音」你閃耀,川西大涼山深處是「北斗」衛星的母港,也是西昌航天人們的第二故鄉。在西昌這片沃土,近日上演了一場航天人獨特的盛宴,音樂會節目中既有傳統的合唱曲目也有新潮的現代作品,讓觀眾在燃爆的同時,激發對科技的無限嚮往,感受到航天事業發展的豪邁氣勢,以及航天人...
新時代中國石油青年巡禮 | 趙亮亮:助力石油鑽機向地球深部進軍 - 天天要聞

新時代中國石油青年巡禮 | 趙亮亮:助力石油鑽機向地球深部進軍

作者 | 《中華兒女》記者 黃伶伶編輯 | 華南自參加工作以來,他紮根石油鑽機管柱自動化設備及系統的研發設計一線,北至茫茫沙漠,南至浩瀚海濱,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足跡。趙亮亮進行管柱自動化技術培訓他以提升油氣鑽井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為工作目標,為實現我國油氣資源高效勘探開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力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