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2024年06月29日17:52:03 科學 1146

近年來,我國通過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等,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成效顯著。大熊貓野外種群總量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約1100隻增長到近1900隻。

將圈養繁育大熊貓經過野化培訓後放歸到野外瀕危小種群中,從而改善小種群遺傳多樣性、降低其滅絕風險,實現野生大熊貓種群的恢複壯大和重建,對保護大熊貓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於2003年啟動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工作。2010年,該中心啟動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培訓第二期項目,並首次提出「母獸帶仔」的野化培訓新方法。截至目前,大熊貓中心已放歸圈養繁育大熊貓11隻,存活9隻,其中7隻成功融入有滅絕風險的小相嶺山系野生種群,2隻成功融入岷山山系野生種群。目前,該中心的大熊貓野化培訓梯隊已經建立,共有5隻圈養繁育大熊貓跟隨母獸進行野化培訓。未來,每年將有培訓合格的大熊貓放歸野外,努力恢複壯大野生大熊貓瀕危小種群。此外,大熊貓中心還將通過引種工作,加大野生大熊貓瀕危小種群資源保護,逐步建立野生大熊貓遺傳種質資源庫,實現野生種群與圈養種群基因的雙向交流。

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 天天要聞

在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卧龍片區內天台山的大熊貓第二階段野化培訓場內,母熊貓「輝輝」坐在樹上(5月22日攝)。 新華社發(牟仕傑 攝)

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 天天要聞

在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卧龍片區內的天台山,工作人員牟仕傑身穿「熊貓服」去巡護大熊貓第二階段野化培訓場,並給母熊貓「輝輝」和「賢賢」投餵食物(6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 天天要聞

在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卧龍片區內天台山的大熊貓第二階段野化培訓場內,母熊貓「田田」在吃胡蘿蔔(5月29日攝)。 新華社發(劉曉強 攝)

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 天天要聞

在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卧龍片區內天台山的大熊貓野化培訓場內,母熊貓「輝輝」(前)帶著幼仔活動(2024年6月1日攝)。 新華社發(牟仕傑 攝)

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 天天要聞

在位於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天台山,接受野化培訓的大熊貓在樹上活動(2020年6月4日攝)。 新華社發(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供圖)

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 天天要聞

全球首隻野外引種成功的大熊貓「草草」(右)及其幼仔「華姣」在野化培訓環境中活動(2014年9月16日攝)。 新華社發(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供圖)

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 天天要聞

在大熊貓中心核桃坪基地的大熊貓第二階段野化培訓工作站內,工作人員通過監控攝像頭觀察大熊貓野化培訓場內的情況(2010年11月20日攝)。 新華社發(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供圖)

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 天天要聞

在熊貓中心核桃坪基地的大熊貓第二階段野化培訓場內,工作人員身穿「熊貓服」,將大熊貓幼仔放入竹筐里(2010年11月20日攝)。 新華社發(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供圖)

從「掌上明珠」到「竹林隱士」——我國正積極推進圈養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2) - 天天要聞

在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卧龍片區內的大熊貓第二階段野化培訓天台山工作站,工作人員牟仕傑穿上「熊貓服」,帶上胡蘿蔔,準備去巡護大熊貓野化培訓場,並給母熊貓「輝輝」和「賢賢」投餵食物(6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