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2024年05月15日09:15:04 科學 1527

宇宙廣大,漫無邊際,宇宙古老,已經存在了138億年。在如此浩瀚的時空中,人類是唯一已知的智慧生命,顯得有些「形隻影單」,難免對外星人產生憧憬和期待。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然而,迄今為止,人類開展的搜索外星生命的工作全都無功而返。我們既沒有發現適合外星生命居住的類地行星,也沒有接收到任何外星生命給地球發送的信號。科學家不禁懷疑,科幻小說和好萊塢電影中所描繪的外星生命抵達地球的故事情節,到底會不會發生?甚至,科學家隱隱感覺,即使某一天地球真的迎來了外星訪客,它將很可能不是某種高等智慧生命,而是AI機器人。

星際旅行過於漫長

科學家之所以懷疑外星生命與人類能否建立聯繫,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星際旅行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時間如此之長,以至於有機生命究其一生直到變成腐爛的屍體,也熬不過去。

讓我們看看地球上一些物種的壽命。人類平均壽命約為80歲,比大多數動物長得多。狗的壽命只有10歲,鸚鵡大約 50歲,非洲象大約70歲。一些海洋動物,如海龜鯨魚或某些魚類,可以活到200歲,但它們僅是少數的例外。可以說,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物種的預期壽命都在100歲以下。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考慮到有機生命的身體狀態並非一直處於巔峰,那麼可以用於星際旅行的時間就更少了。比如我們人類,活著的前20年要接受教育,學習知識,而最後衰老的10年其實做不了太多,只能退休。估算一下,人類的黃金時間最多也就40年左右。

為了到達其他星系,人類目前的想法是建造可以達到10%光速的光帆飛船。有了光帆飛船,我們或許可以花費40年左右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一個人的黃金時間全搭進去了。這還只是單向旅行所需的時間,大多數宇航員在到訪另一個星系後還是想著要回家的。即使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先進的推進系統達到80%的光速,一個成年人的一生中也只能往返只有24光年遠的星球,這還不包括探索星球所花費的任何時間。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如果沒有「時空彎曲」或者「星際傳送門」之類的奇幻物理學,人類根本「走」不了多遠。而且,即使人類宇航員能夠「超光速」、「玩穿越」,仍然難以躲避宇宙中無處不在的電磁輻射和高速小行星。所以對人類而言,星際旅行是漫長而危險的高難度任務,成功的可能性極低。

如果遙遠星系中有任何聰明的外星人想訪問我們,上述的邏輯同樣適用於它們。

深入太空需要AI

人類很難超越肉體的極限,跨越「星辰大海」。為了讓人類儘可能的深入太空,科學家能想到的具備現實性的解決方案就是人工智慧和「人造身體」。

我們知道,人工智慧技術正發展地越來越快,AI也已經成為了當前科技領域中最熱門的話題。面對越來越聰明的聊天機器人和搜索引擎,人們感覺到了來自AI的壓力——似乎總有一天,AI將進化出超越人類智慧的智能,從而取代人類的位置。

儘管AI有著令人擔憂的一面,但科學家發現,對於探索太空而言,AI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依然需要飽含熱情地發展AI技術。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想像一下具備獨立決策能力的高智能AI可以做些什麼吧——它可以自己駕駛一個星際飛行器深入太空,自主挑選合適的航行軌道,自主拍攝照片,自主向附近星球的表面發送探測器,進而辨別這個星球是否適宜生命居住;當飛行器在旅行途中出現機械故障,它可以修復故障,並維護飛行器正常運轉;如果AI想踏上其他星球,它不需要厚重的防護服,也不需要攜帶大量燃料、食物、水和其他資源;更重要的是,AI沒有壽命的限制,可以代替人類「走」得非常遠,只要它沒有忘記與人類保持聯繫,適時給人類發回數據,就可以幫助我們在宇宙中一步步拓展疆域。

也許AI已經成了外星球的主人

當然,人類或許不想將太空工作的主導權完全讓渡給AI。出於這個原因,科學家提出了「人造身體」的設想——當醫療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類宇航員依然親自深入太空,如果人體某些部位受到損耗,宇航員將使用心臟起搏器之類的智能機械替代受損部位,這樣就可以讓宇航員的壽命延長個百分之幾十。

換句話說,使用「人造身體」的宇航員其實已經處於半人半機械狀態——哪裡壞了,哪裡就用機械替代。但即便如此,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宇航員身體的關鍵部位——大腦也終會崩潰。為了延續人類宇航員的意志,科學家設想將死亡的宇航員的DNA信息和大腦信息上傳到計算機,然後用人工智慧技術在虛擬世界中重建他們。只不過這樣,人類宇航員的歸宿仍然是變成了AI。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雖然星際旅行的最佳選擇是AI,但AI幫助人類執行太空任務的前提條件在於——它們選擇成為人類的朋友。如果將來的AI選擇消滅人類,獨佔地球呢?或許,一些科技遠遠領先於人類的外星文明早已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它們已經被外星AI消滅,或者成為了外星AI的奴隸。那麼,我們更應該期待宇宙中更多的行星被人工智慧佔據,而不是好萊塢電影中的蟑螂人、綠皮人或者章魚怪。

這將會導致人類搜索智能外星生命的方法發生根本性轉變——與其搜尋生物學的跡象,我們可能更應該搜尋適合AI居住的行星,比如那些能夠接收更多恆星能量並且富含硅和某些微量金屬的行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 天天要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當AI從工具到與人類齊平,再到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向在座的聽眾們拋出這一問題。這是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人民政府禮堂舉辦的「以科學的態度認知人工智慧與我們的關係——從初始到對未來的期許」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現場,陳虔為西紅門鎮政府近百位公務員帶來一場融合AI技術解析與...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器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器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 天天要聞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作者:黃鶯2025年7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的專利池管理機構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視頻分發專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專利池的首個進展——首批被許可方和許可方名單,其中位元組跳動、快手和騰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 天天要聞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什麼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前期工作迎來最新進展——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 黃河流域治理長期...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 天天要聞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原標題: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隊在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進發(弘揚科學家精神)一次卸貨任務中,承擔人員轉運任務的「雪鷹301」直升機正在降落「雪龍2」號艉甲板。科考隊員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搖鑽。科考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