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猴皰疹病毒!患者曾被野生猴子襲擊

2024年04月20日20:51:32 科學 8834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近日正調查一宗人類感染猴b病毒(又稱猴皰疹病毒)個案,並提醒市民應避免觸摸或喂飼野生猴子,以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患者曾於2月下旬被野生猴子襲擊受傷

衛生防護中心介紹,香港個案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37歲男子,他因發燒及神智不清於3月21日被送往醫院急症室。目前,正在住院接受治療,情況危殆。病人的腦脊液樣本4月3日經檢測後證實對猴b病毒呈陽性反應。

根據病人家屬提供的資料及初步調查,病人於2月下旬曾到訪金山郊野公園,其間曾接觸野生猴子,並被猴子襲擊受傷。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中。

香港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猴皰疹病毒!患者曾被野生猴子襲擊 - 天天要聞

中心發言人表示,上述個案是中心錄得的香港首宗人類感染猴b病毒病例,但是此類個案曾於我國內地以及美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多個地方發生,主要由猴子咬傷或抓傷而引起,而人傳人情況非常罕見。

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廣大市民,應避免觸摸或喂飼野生猴子,以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若被猴子咬傷或抓傷,應儘快以清水沖洗傷口並立即求醫。

內地首例猴b病毒感染者出現於2021年

2021年7月1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報告了我國發現的首例人類感染猴b病毒病例具體情況。

患者為一名53歲男性獸醫,他在北京一家專門從事非人靈長類動物繁殖和實驗研究的機構工作。他在2021年3月4日和6日解剖了兩隻死猴子,一個月後出現了噁心和嘔吐的癥狀,隨後發燒並出現神經系統方面的癥狀。患者曾在幾家醫院就診,最終於5月27日死亡。

在此之前,我國沒有報告過猴b病毒感染致死病例,臨床上也未發現明顯的猴b病毒感染病例。科研人員通過下一代測序和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在國內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猴b病毒病例。

報告提到,首個病例的發現意味著猴子的b皰疹病毒可能對職業工作者,如靈長類動物獸醫、動物護理人員和實驗室研究人員等,構成潛在的人畜共患威脅。有必要在特定的無病原體恆河猴群體的發展過程中消除猴b病毒,並加強對實驗獼猴和職業工作者的監測。

什麼是猴b病毒?

據報告,猴b病毒最初於1932年被分離出來,是獼猴體內的一種地方性α皰疹病毒,通常通過直接接觸和交換身體分泌物水平傳播。

猴b病毒在其自然獼猴宿主中並不明顯,但約有60例致病性人畜共患猴b病毒感染病例零星發生,其致死率為70%-80%。儘管二次傳播的風險較小,但也曾發生過一例人際傳播的情況。此前,人畜共患的猴b病毒感染者主要為北美的靈長類動物獸醫、動物護理人員或實驗室研究人員。

香港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猴皰疹病毒!患者曾被野生猴子襲擊 - 天天要聞

猴b病毒在猴子之間主要經交配、咬傷或抓傷、帶毒唾液經損傷的皮膚或黏膜直接傳播,也可以通過污染物間接傳播。

猴b病毒在某些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下,可以跨越物種屏障感染人類,通過被猴抓傷、咬傷、針頭刺傷、籠具刮傷和黏液飛濺等引起人的感染。

提醒:假日出遊,人與動物保持距離

人獸共患病顧名思義,是指人和動物都會罹患,部分病原體可以在人和動物間相互傳播的疾病。

人獸共患病的種類很多,有記載的人獸共患病約200種,常見的有狂犬病、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炭疽等,罕見的有獼猴皰疹病毒Ⅰ型(也稱b病毒)導致的人感染。

香港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猴皰疹病毒!患者曾被野生猴子襲擊 - 天天要聞

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獸共患傳染病,人發病後病死率幾乎100%,全球99%以上病例為病犬傳播。

狂犬病是通過接種疫苗可預防的疾病,所以一旦被疑似狂犬病動物咬傷,要及時到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進行規範的暴露後處置。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桿菌引起,主要發生於患病的食草動物,如牛、羊、馬、駱駝等,其次是豬、狗等牲畜,而人類感染多為皮膚炭疽。

農區和從事屠宰、皮毛加工的工人、獸醫發病率較高。人主要通過皮膚直接或間接接觸病畜和染菌的附屬品或半制品、吸入含有炭疽桿菌或其芽孢的氣溶膠或塵埃、進食未充分烹飪的帶菌食物而感染。炭疽病人也可作為傳染源,但非常罕見。

日常購買肉類應從正規途徑購買,加工時應注意生熟分開,肉應熟透以後再食用。外出旅遊應做到不主動去接觸可疑的病、死動物或其殘骸,不食用可疑的病、死動物肉類或其製品。

香港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猴皰疹病毒!患者曾被野生猴子襲擊 - 天天要聞

布病 :

布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牲畜接觸密切的人員,如獸醫、放牧員、飼養員、屠宰工、擠奶工及皮毛乳肉加工人員等易患布病。與人類布病有關的傳染源主要是羊(山羊和綿羊)、牛、及豬,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可通過皮膚粘膜直接接觸、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飛沫、塵埃等途徑感染。

預防布病,要做到不吃未熟透肉類,不喝生奶,加工處理食物時生熟分開,從事畜類養殖及加工工作時,注意個人防護,洗手消毒,保持環境衛生。

香港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猴皰疹病毒!患者曾被野生猴子襲擊 - 天天要聞

人類感染人獸共患病主要通過和動物密切接觸,日常的「友好」接觸,如飼餵、撫摸就可以造成傳播;「不友好」接觸方式如屠宰、剝食或解剖,更是會大大增加人感染的概率。

外出遊玩的人群,以及所有工作中可能接觸上述動物的工作人群,都應該增強防病意識,避免與動物的密切接觸。

如果因工作需要,必須接觸動物,也應注意做好必要的個人防護。和諧相處,互不干擾,可能是人類避免人獸共患病的最好方式。

來源 | 大灣區之聲、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點新聞、健康時報、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著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 天天要聞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新型光子設備已可以兼顧靈敏與耐用。長期以來,先進光子器件因製造困難而發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學在光學設備製造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解決了包括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靈敏與耐久度兼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