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業革命之後,人類世界的發展速度是空前的,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它們的消失速度也是空前的,尤其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的野生動物喪失了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整體上呈現「人進獸退」的趨勢。後來隨著人們生態環境意識不斷提升,動物保護的意識也逐漸深入人心。
得益於這些年來的生態建設和動物保護工作,我國的生態環境正在漸漸改善,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也逐漸上升,其中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野生動物的相關目擊事件正在變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名叫「石虎」的動物?石虎其實就是豹貓,是我國民間一些地方對它的稱呼。
石虎屬於我國13種貓科動物中的一種,也是我國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貓科動物,在許多省市都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即便是一些城市裡面,仍有石虎出沒。
石虎頻繁出現在人類活動的區域裡面,好消息是代表著我國動物保護方面的效果顯著,包括它們在內的不少動物數量的確不斷上升;而壞消息則是它們的出現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麻煩。
石虎下山覓食,養雞場遭殃
這些年來,石虎出現在人類村莊的事件並不罕見,甚至可以用「相對頻繁」來形容,深圳、福州、重慶、西寧等大量城市均有相關的報道。
近日,白銀市會寧縣的一農戶發現自家養雞場的雞接連好幾隻都莫名消失了,而現場留下很多羽毛,有掙扎過的痕迹。
很快農戶就在養雞場的一處角落裡,發現了一隻外形長得像貓,但看起來更加兇猛的小動物,照此情形來看,養雞場內接連消失的雞,應該是被這隻動物捕食吃掉了。
一方面是鑒於我國很多野生動物都屬於保護動物,另一方面則是這隻躲在養雞場的動物非常兇猛,不敢輕易靠近,所以農戶選擇了報警。
工作人員趕到後,果然看到了一隻外形似貓的生物。它體型不大,為3公斤左右的樣子,看起來跟家貓差不多,但身上有古代錢幣樣式的斑點,身上的毛髮以淡褐色為主,從內眼角到鼻部有兩道白色的條紋。
鑒於這些明顯的特徵,工作人員判斷這是一隻石虎,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後來經過現場檢查等一些步驟,這隻石虎就被帶到鐵木山林場放生了。
偷雞本領強,不輸黃鼠狼
石虎具有較為明顯的夜行性,白天它們一般躲在樹上、洞穴里休息,到了傍晚時分出來活動。通常來說,靠近水源的地方是它們經常出沒的地帶,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有著數量較多的小型嚙齒動物。
石虎的大多數獵物,都是一些小動物,比如各種老鼠、蜥蜴、昆蟲等。它們有著很高超的捕獵本領,基本上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游的,只要體型合適,幾乎都能夠成為石虎的捕食對象。
嚙齒類動物是石虎最主要的食物來源,但是你知道嗎?除了捕食野生獵物之外,一些生活在林緣村寨附近的個體,經常會趁著夜色偷偷潛入村莊,盜食雞鴨。
說到偷雞吃,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黃鼠狼,然而事實上石虎盜食雞鴨的本領,不會輸給黃鼠狼,所以石虎也就有了「抓雞虎」這個稱號。不過相對於黃鼠狼的大名鼎鼎,知道石虎偷雞吃的人比較少,所以很多時候,不明真相的人們會把賬算在黃鼠狼的頭上。
全國廣泛分布,城市生態名片
石虎是我國數量最多的一種貓科動物,南方、北方都有,因棲息環境的不一樣,所以它們在毛色上會有一定的差異。整體上來說,南方種群毛色主要以淺黃和淡褐色為主,而北方亞種則主要以灰褐色為主。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石虎的數量相當多,全國種群數量應該在100萬隻以上。然而在之後的歲月里,石虎被大量獵殺,加上棲息地喪失,導致種群數量銳減。在華東的一些省份里,石虎甚至成了瀕危物種。
我國南方經濟相對發達,所以野生動物的種群和數量也相對少一些,尤其是大多數的森林,普遍缺乏捕食者。毫不誇張地說,在南方的許多森林裡面,石虎就是唯一的主流猛獸。
一般來說,人類的城市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就是禁地,它們無法適應城市的生活。然而有一些動物,在漫長地與人類相處過程中,逐漸適應了城市生活,石虎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就算是深圳這座大城市,一些城市公園、濕地,甚至是花壇里,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石虎的出現,無疑說明當地生態環境的優越,所以不少的城市,都將其視作生態名片。
石虎一般棲息在郊野灌叢或者山地林區裡面,隨著數量增多,一些林緣村寨附近的個體也會悄悄潛入村莊,盜食雞鴨。
值得一提的是,石虎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即便是它捕食了雞鴨,人們也不能隨意將其打殺或者捉拿,造成了損失,可以申請國家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