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恐怖,外星人在監視我們?這是真的?

2023年09月12日21:56:03 科學 1314

眾所周知,人類是好奇的生物。無論是研究螞蟻、嘗試食譜還是發明太空旅行,我們對「知道更多」的探尋是永無止境的。可是,外星人也有這種特徵嗎?他們也有好奇心嗎?研究表明,答案是肯定的。作為一項任何智慧生物的基本技能,適應力被證明與好奇心有關。

好恐怖,外星人在監視我們?這是真的? - 天天要聞

因此,有理由相信,任何成功存活下來的外星生命在找到我們人類之後,同樣也會對我們產生興趣,想進一步了解我們。這種好奇極有可能存在於他們的天性之中。但是,他們實際上是怎麼做的呢?

如果在太空有另外一個文明,他們會知道我們的存在嗎?直到現在,我們對他們一無所知,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是一個孤獨的物種,因此,很難想像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生物,我們不會想著儘可能地去研究他們。我們不可能放過任何觀察外星生命的機會。

好恐怖,外星人在監視我們?這是真的? - 天天要聞

更確切地說,我們希望我們在觀察他們的時候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是在他們沒有察覺到我們的情況下進行觀察。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很多人認為它是最有可能被採用的方法,所以當觀察者和觀察對象地位對調,即外星生命觀察人類時,他們大概率也是採取同樣的方法。

他們會更喜歡在觀察我們時隱藏自己,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他們可能出於害怕,可能是擔心他們會改變我們進化的路徑,可能是擔心傳染疾病,也可能擔心會殺死我們,或者僅僅是出於對一種未知生物的謹慎。如果有外星生物已經對我們進行了觀察,那麼他們能知道什麼了呢?顯然,人性中不幸的一面是我們是一種暴力的生物,我們存在分歧,戰爭和謀殺常常發生。如果他們是從二戰開始觀察,那麼他們就會看到在日本的原子彈爆炸。

更廣泛來說,他們會看到我們如何為了個人利益對待地球上的動物、更小的生物體,甚至是其他人類。事實上,根據觀測結果,對地球的偵察可能會讓潛在的外星人放棄到訪地球。因此,為了能夠密切了解我們的進展並評估我們對太空其它部分構成的風險,秘密觀測至關重要。馮•諾依曼探測器可能是獲取進展的最佳途徑。

好恐怖,外星人在監視我們?這是真的? - 天天要聞

馮•諾依曼探測器是一種假想的航天器,配備了可以自我複製的高級人工智慧,能在系外行星衛星以及宇宙中的任何物體周圍進行定位。物理學家約翰•馮•諾依曼認為,該探測器會通過開採小行星,以獲得自我複製的材料……但它對星際間諜活動的廣泛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人類要發現外星生命的確切跡象,我們很可能會派馮•諾依曼探測器來調查。如果我們有可能建造一個此種探測器,就像它被設計的那樣,那麼我們很快就會有多個探測器——去監視我們的宇宙鄰居。

好恐怖,外星人在監視我們?這是真的? - 天天要聞

因此,我們可能會有一個外星群體做同樣的宇宙鄰居。因此,外星群體在盯著我們時可能也會做同樣的事情。自我複製最終是馮•諾依曼探測器最原始、最重要的能力,因為這些東西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在幾百萬年內——填滿整個星系。隨著它們的傳播,這給了第一個發射探測器的人機會,逐步加強對他們想要監測的任何星球或文明的控制……而且由於每台機器的體積都很小,因此可以在不被探測到的情況下進行監測。考慮到馮•諾依曼探測器與納米技術交叉的前景,進行間諜活動並真正實現隱形也有了更大可能。

但是,根據一些人的說法,由於技術甚至沒有那麼先進,只比目前我們自己的技術略強,某個外星文明可能已經成功地在我們的星球周圍安裝了這樣一個探測器——如果他們想的話。物理學家詹姆斯•本福德認為,這表明共軌物體(或與地球相距相同距離繞太陽旋轉的物體)為外星間諜技術提供了理想的位置(或掩護)。在地球上、附近或偽裝成共軌物體的探測器總是靠近地球,同時(在太空的背景下)仍然是一個足夠小的斑點,即使是我們最好的望遠鏡也無法發現。

好恐怖,外星人在監視我們?這是真的? - 天天要聞

總的來說,因為共軌道的天體僅僅只在數十年之前才由我們發現,迄今為止我們還未深入研究他們。所以,當我們著手準備定位太陽系的時候,他們還不在已知區域內。其他馮•諾伊曼主持的探測器(或是馮•諾伊曼探測艦隊)的潛在性則包括我們的月球甚至我們自主環境的上游。雖然還沒有真實依據表明月球上可能存在外星人技術,但理論到處都是,有些理論比其他理論更有說服力!同時,黑騎士衛星在我們自有的環境內始終是一個理論化探測的最好案例,並且我們在另外一個近期視頻里做了深入觀察。

大部分主流數據贊同它可能只是太空碎片中被遺棄的那一部分,但是它事實上能成為馮•諾伊曼監視的網狀系統嗎?其次,有一些爭論是觀察外星人種族事實上一點兒也不需要發送探測器。感覺好像望遠鏡已經永遠存在我們身邊,並且因此不屬於特別的尖端,但實際上(甚至僅僅只在地球上,或在地球上建立)它們正以交錯速率進行改進。

發明出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以100次更具能量超過了哈勃太空望遠鏡-人類的前旗艦任務。往更前看,然而,已經有發展更大,更有能量並且能對目標星球上的表面特徵觀察得更精確充分以及細緻的望遠鏡計劃。也許通過衛星圖像,它能與我們目前看到的自己的世界一樣清晰。預估在不斷變化,但最樂觀的是我們希望它可以在接下來的100年之內達成這個目標。

好恐怖,外星人在監視我們?這是真的? - 天天要聞

所以……一個假設的僅僅比我們領先一個世紀的外星人種族已經擁有這個能力了嗎?並且它們已經使用這項技術來觀察我們的每一個行為了嗎?或者它們已經可以選中一條我們人類也只剛剛開始去實現的途徑嗎?舉個例子,研究人員已經提出關於有一天派望遠鏡探測的小組去太空並且將運用我們太陽的重力作為放大的透鏡,再一次允許他們近距離觀察遙遠的星球的理論。這個項目,叫做太陽重力透鏡,在今天得到了NASA的支持……但是,即使是比我們稍微年長一點兒並且更發達的外星人文明可能已經擁有它了嗎?我們不能確定,但是我們也不排除有這種可能。

Fy: 彭宇輝, DELICATE, 鹿與森鯨與海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黑洞:宇宙中的神秘魅力與科學挑戰 - 天天要聞

黑洞:宇宙中的神秘魅力與科學挑戰

在太空中,黑洞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神秘而迷人的物體。與科幻小說中通常描繪的通向宇宙其他地方的門戶不同,黑洞的存在源於其強大的引力,足以吞噬一切,甚至是光本身。這無法逃脫的領域被稱為事件視界。當物體或物質被黑洞吸入時,它們被不可逆轉地拉向黑洞的中心,即奇點。
《自然·代謝》:科學家發現維生素B5促進乳腺癌進展的原因! - 天天要聞

《自然·代謝》:科學家發現維生素B5促進乳腺癌進展的原因!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眾所周知,腫瘤是異質性的。近年來,單細胞測序技術和空間基因組學的飛速發展,讓我們對腫瘤的異質性有了更清晰的認知。這些進步也讓科學家有機會了解腫瘤的進化、分類和耐葯等問題。腫瘤的代謝,也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領域。
球狀星團的年齡問題:它們真的比宇宙還老嗎? - 天天要聞

球狀星團的年齡問題:它們真的比宇宙還老嗎?

在星空之下,星團總是給人帶來無盡的驚奇與好奇。其中,球狀星團以其獨特的形態和數量眾多的特性而引人注目。球狀星團是由幾十萬至上百萬顆恆星組成的,它們緊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球狀的結構。這些恆星在空間中的運動都是圍繞星團的中心進行,所以從遠處看,球狀星團就像是一個閃爍的光球。
深度長文:光速與任何速度疊加還是光速,光速真的不需要參照系? - 天天要聞

深度長文:光速與任何速度疊加還是光速,光速真的不需要參照系?

對於光速和光速不變原理,很多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疑惑。其實有疑惑也很正常,畢竟光速在很多方面都違背了我們的直覺和日常生活經驗。為了更好地了解光速的特性,我們先從身邊熟悉的事物說起,比如說聲波。物理課上我們都學過,聲波本質上講屬於機械波,具體來講,是聲波是這樣運作的。
搶瘋了!嫦娥八號開放載荷,近20個國家搶著申請 - 天天要聞

搶瘋了!嫦娥八號開放載荷,近20個國家搶著申請

據悉,嫦娥八號將在2028年前後發射,看似還有四五年時間,但實際上已經在國際上引起轟動和競爭。這是因為今年10月份在亞塞拜然召開的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釋放了一個重磅消息:中國的嫦娥八號任務將展開國際合作,並且對參與合作的國外項目開放200公斤載荷。
「媚外」院士孫凝暉評價華為,揚言:任正非嘴裡的數學家是技術工 - 天天要聞

「媚外」院士孫凝暉評價華為,揚言:任正非嘴裡的數學家是技術工

傲慢!中科院孫凝暉狂言評價華為!揚言:我不覺得華為他們談的那些是科學!兄弟們,坐看我打臉這名院士!孫凝暉評價華為記者問:就是現在越來越多企業也在強調這種基礎研究,比如說華為的任正非。孫凝暉直接高傲揚言:我不覺得他們談的那些是科學,他們的科學,其實在我們看來就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