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動物為了達到交配目的,竟然還毒殺對方幼崽

2023年09月12日18:31:20 科學 1073

在廣袤的自然界,生存與繁衍是每個生物最基本的本能。但為了這一目標,某些動物採取的策略可能會使我們震驚。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幼崽殺手」策略,即動物殺死其他成員的後代以確保自己基因的傳遞。那麼,這背後的生物學原理是什麼?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

1. 基因的傳遞:自然選擇的驅動力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中,最適應環境的生物更有可能生存並繁衍後代。為了確保自己的基因傳遞給下一代,動物會採取各種策略,其中之一便是消除潛在的競爭者。對於許多動物,尤其是那些社交性強且有明確領地的種類,這意味著消除其他成員的後代。

有的動物為了達到交配目的,竟然還毒殺對方幼崽 - 天天要聞

2. 獅子:草原上的王者

獅子,被譽為「草原之王」,在其繁殖策略中展現了這種行為的經典例證。當新的雄獅趕走或殺死原先的領導雄獅並接管獅群時,它們常常會殺死該群體中的所有幼崽。通過這種方式,新的雄獅迫使雌獅重新進入發情期,從而快速地將自己的基因傳遞給下一代。

有的動物為了達到交配目的,竟然還毒殺對方幼崽 - 天天要聞

3. 長尾猴:森林裡的權力鬥爭

與獅子類似,長尾猴也展示出相似的行為。新的領導雄猴為了確保自己的基因得以傳遞,有時會對非親生幼崽發起攻擊。這不僅僅是為了消除基因競爭,也是為了使雌猴儘快重新生育。

有的動物為了達到交配目的,竟然還毒殺對方幼崽 - 天天要聞

4. 棕熊:荒野中的單打獨鬥

棕熊的領地觀念強烈。雄性棕熊會為了交配權而爭鬥。當勝利的雄熊遇到雌熊的幼崽時,為了迅速使其重新進入發情,它可能會殺死這些幼崽。

有的動物為了達到交配目的,竟然還毒殺對方幼崽 - 天天要聞

5. 自然選擇與行為演化

生物學角度看,這種看似殘酷的策略實際上是自然選擇的產物。在競爭激烈的自然環境中,為了確保基因的傳遞,動物可能會採取極端的策略。而殺死非親生幼崽只是其中之一。

有的動物為了達到交配目的,竟然還毒殺對方幼崽 - 天天要聞

6. 如何看待「幼崽殺手」行為

從人類倫理和道德的角度看,這種行為無疑是殘酷的。但在自然界,這只是眾多生存策略中的一種。每種策略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和演化形成的,它們都有助於物種的生存和繁衍。

有的動物為了達到交配目的,竟然還毒殺對方幼崽 - 天天要聞

7. 結論

生命的繁衍和傳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任務。為了完成這一使命,動物王國中的成員採取了多種多樣的策略。「幼崽殺手」只是其中之一,它揭示了自然界中殘酷而真實的一面。儘管這種行為在人類社會中難以接受,但它在自然界中是合理的,因為它有助於某些動物確保基因得以傳遞。

通過深入了解這一現象,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生存策略,更加尊重自然和生命的多樣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全球首創「可生長」的新型人工瓣膜,協和醫院為13歲患兒成功補心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創「可生長」的新型人工瓣膜,協和醫院為13歲患兒成功補心

像盛開的花朵,像尊貴的王冠,這就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董念國教授團隊歷時24年,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新型細胞化瓣膜。該項技術賦予人工瓣膜再生修復能力,突破現有技術易形成血栓、易鈣化衰敗、使用壽命受限等世界性難題,被同行譽為「有生命力」的心臟之「門」。
丟臉」的十大入侵物種,以為能在我國橫行霸道,結果被狠狠摩擦! - 天天要聞

丟臉」的十大入侵物種,以為能在我國橫行霸道,結果被狠狠摩擦!

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曾經出現過一些自以為可以橫行霸道的入侵物種。然而,他們卻萬萬沒想到,我們的人民和政府將用行動來給予他們狠狠一擊!以下是那些讓我們感到丟臉的「十大入侵物種」,看看他們現在是怎樣被摩擦得體無完膚!1. 哈皮兔子這種可愛的兔子從其他國家傳入,如今在我國境內大肆繁殖。
《織網人:1024之謎》: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 天天要聞

《織網人:1024之謎》: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信息化、高科技時代,看起來夢幻一般、越來越便利了,其實也只不過是披上了一件信息化、高科技的外衣在而已,有一些本質的純粹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比如說人性的善惡。有了信息化、、高科技的加持,善得以更善,但惡也有可能更惡,有一定的規律,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世界最深、最大,在四川涼山! - 天天要聞

世界最深、最大,在四川涼山!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綜合 新華社12月7日位於四川涼山世界最深、最大的極深地下實驗室錦屏大設施正式投入科學運行這個實驗室有什麼特別之處?主要研究什麼?
現在的本科學報為什麼很少收專科單位作者的文章?真相扎心了! - 天天要聞

現在的本科學報為什麼很少收專科單位作者的文章?真相扎心了!

這個問題可以從多個方面來解釋,但最主要的可能包括以下幾點:1. 學術水平要求不同:本科學報通常對學術水平的要求更高,更注重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的嚴謹性和創新性。而專科單位作者的文章往往缺乏這種高度的學術性和創新性,因此很難達到本科學報的發表標準。2.
奇蹟:人類細胞製造的微型生物機器人誕生 - 天天要聞

奇蹟:人類細胞製造的微型生物機器人誕生

醫療工具研發史上的一個革新——人類細胞製造微型生物機器人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醫療工具研發史上創造了全新的起點,這項研究發現,可以通過從成年人的細胞中創造微型生物機器人來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治癒創傷以及治療疾病。更為驚人的是,這些微型生物機器人的製造並不需要進行任何基因改造。
石墨烯高端人才出走!遠赴美國任教,近年國內人才流失為何嚴重? - 天天要聞

石墨烯高端人才出走!遠赴美國任教,近年國內人才流失為何嚴重?

他在念書期間發現了石墨烯魔教超導效應,被享譽全球的科學期刊《自然》評為年度科學人物第一位。1996年出生的他,2010年便進入了中科大就讀,後在麻省理工讀碩讀博,現年僅27歲,他叫曹原。最近他宣布將赴美任教,實在讓人唏噓。人才出走,在近年來可謂是屢見不鮮。為何他們會選擇出走呢?
中國贏麻了!真的!贏得密密麻麻! - 天天要聞

中國贏麻了!真的!贏得密密麻麻!

標題:中國突破光纖陀螺儀技術,小米粒大小晶元提升導彈精度在軍事科技的發展史上,每一項微小的技術進步都可能引起戰力的巨大飛躍。最新消息顯示,中國科學家在慣性導航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製出一種體積僅相當於一粒米粒的光纖陀螺儀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