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023年09月08日14:52:04 科學 1134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文/宇航員伊萬

編輯/宇航員伊萬

«——【·前言·】——»

土壤氮固定是一個關鍵的農業生態系統過程,它對作物生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傳統上,人們普遍認為豆科作物具有促進土壤氮固定的能力,因為它們與根部共生的植物固氮菌,可以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

然而,研究表明,非豆科覆蓋作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土壤氮固定具有很高的適用性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在植物生長期間,植物通過吸收土壤中的無機氮,能夠減少氮素的淋失,並將其存儲在植物體內,這種過程稱為氮吸收和保持,這些覆蓋作物通常具有較高的氮吸收效率,和較低的氮淋失風險,有助於保持土壤中的氮素循環。

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促進土壤生物活性,並提供其他養分供應,覆蓋作物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孔隙度,從而促進水分滲透和空氣通氣,有利於根系生長和有機質的分解,這些過程有助於提高土壤肥力和氮素利用效率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實驗研究場地和現場試驗設置·】——»

為了驗證並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在德國的三個不同環境進行了田間試驗。

這三個地點被選為代表不同的氣候條件,特別是在覆蓋作物期間降水分布不同,覆蓋作物期前的前茬分別為PI地點的春大麥,GR和KÖ地點的冬小麥,在GR和KÖ地點,穀物於2008年8月初收穫,秸稈被運出田地。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在PI,由於植物發育不良,春大麥於6月18日被切碎並留在田地中,該田間試驗採用了完全隨機化分塊設計,每組設有四個重複,主要因素為N肥料施用直接摻入播種前,每個主區劃分為八個子區 ,分別安排春黑麥、黑燕麥、向日葵、白芥菜蕎麥和大麻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播種率分別為,300、350、90、150、200和150顆/m2,以及無覆蓋作物和裸露土壤休耕無植被,播種率控制在當地慣常播種率的高端範圍,以實現快速地面覆蓋和土壤保護,以及雜草抑制。

沒有覆蓋作物的小區用於考察雜草生長潛力,和通過評估覆蓋作物種類進行的雜草競爭,裸露土壤休耕作為對照組,用於確定覆蓋作物對覆蓋作物期間土壤氮礦化的影響,在GR和KÖ地點,播種前2天進行了犁地耕作和旋耕機的整地準備工作。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在GR地點,播種前還進行了滾壓處理,在PI地點,春大麥生長結束後一周使用割碎機,對殘留物進行了犁地耕作和整地準備

播種當天,施肥地塊以50千克氮素/公頃的角粉形式,使用一台地塊播種機深度為0.05米摻入土壤。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覆蓋作物使用同一台地塊播種機在0.03米深度播種,未覆蓋作物和無植被休耕地塊,則使用空的地塊播種機進行一次處理。

而覆蓋作物的出苗情況,在播種後兩到三周內進行了評估,每個地塊有四次重複評估。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樣品收集和分析·】——»

在播種後立即收集了土壤樣品,並在10月的覆蓋作物生物量採樣後收集了樣品,在PI和KÖ兩個位置,土壤樣品從0到1.2米深度採集。

而在GR位置,由於土壤層深度下0.6米的石塊含量較高,採樣深度僅限於0到0.6米的土壤層。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相同深度的核心樣品經過均質化處理,並存放在田間冷藏箱中,隨後在採樣當天被深凍至-18°C,直到進行最終分析。

在解凍後的一小時內,用0.01M CaCl2製備土壤提取液,並使用連續流分析儀根據VDLUFA方法A 6.1.4.1,和DIN ISO 14255:1998-11檢測NON和NHN濃度。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土壤採樣深度在GR和其他兩個位置之間有所不同,如上述所述,因此僅將0.6米土壤深度以下的樣品,用於所有試驗點的比較分析。

在10月的生物量收穫時,每個樣區的2.04平方米區域通過人工割草,並將植物覆蓋物和雜草分離。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覆蓋作物和雜草的地上毛重鮮重在收穫後,立即在實驗室中使用實驗室天平測定,重量為200至400克的樣品,在105°C的乾燥箱中乾燥至恆定重量,用於干物質重量的計算

為了確定覆蓋作物莖、葉片和花序材料中的C和N含量,從每個樣區另外收穫了一些植物。

對於葵花、芥菜、蕎麥和大麻,每個樣區採樣10個代表性植物莖,而對於黑麥和燕麥,每個樣區採樣20個植物莖,通過手工分離莖和葉片的方式,將葉片和花序材料合併,並將其作為葉片材料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確定莖和葉片材料的鮮重,並將這些植物部分在60°C的乾燥箱中乾燥,以計算干物質重量,使用超離心磨粉機對乾燥的植物部分進行細碎,使用元素分析儀按照VDLUFA方法4.1.2和DIN ISO 10694:199608,分析%C和%N的含量。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統計分析·】——»

針對播種初期表現,研究人員對覆蓋作物莖和葉片材料中,存在的干物質、氮積累、碳氮比,雜草莖和葉片材料,以及土壤中的無機氮,研究人員基於線性混合模型,使用SAS v.9.3軟體的MIXED過程,進行了方差分析。

分析了三個位置的數據,將位置、施肥和種類作為固定效應,將複製品作為隨機效應,通過對匯總數據進行殘差圖的檢驗,檢查模型的擬合情況,並在必要時使用數據轉換,以滿足線性回歸分析的要求。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覆蓋作物的出苗率、莖和葉片材料的碳氮比、莖材料所佔總生物量的百分比,以及莖材料中的氮含量無需進行任何轉換,而對於所有其他數據集應用對數轉換,進行了方差齊性檢驗,如果存在異方差,則對分割方差進行了擬合。

根據別的學者的方法確定了自由度,計算了最小二乘均值,並使用SAS工具中的Tukey-Kramer檢驗進行均值比較。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氮礦化模擬·】——»

STICS模型中的殘留物分解模塊,被用來預測不同覆蓋作物產生的殘留物的氮礦化,該分解模型考慮了三個池,覆蓋作物殘留物、分解殘留物的微生物生物量和腐殖質有機物,這些池的每日變化與它們的碳氮比和碳含量有關。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在覆蓋作物殘留物分解過程中,碳要麼以CO2排放,要麼納入微生物生物量中,未用於微生物生物量生長的作物殘留物氮釋放到無機氮池,這個池也作為無機氮的來源,用於微生物生物量的生長。

分解的微生物生物量釋放C和N,其中一部分納入腐殖有機物,一部分以CO2排放,或者在N的情況下作為無機氮釋放,模型通過以下方式表徵C和N的流動,植物殘留物分解速率常數,和來自殘留物碳在微生物生物量中的積累。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微生物菌群的衰減速率常數和微生物C的腐殖化程度,三個池的C:N比,即C:NResidue、C:NMicrobial biomass和C:NHumus,腐殖有機物的持續礦化持續釋放額外的無機氮,這在當前模擬中並未考慮,當前模擬只考慮來自覆蓋作物殘留物的凈氮礦化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覆蓋作物的凈氮礦化也受到外部參數的影響,土壤、氣候以及殘留物的放置方式,有學者通過成熟和不成熟的作物材料,對土壤進行了孵育實驗評估和驗證。

最終揭示了微生物生物量C:N、殘留物分解常數、腐爛微生物生物量的腐殖係數,與殘留物的C:N比之間的顯著相關性。

有學者在其他土壤孵育實驗中證實了這些關係,並進一步針對C:N比範圍廣的不成熟秋季作物,進行了模型的評估和參數化。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在田間條件下,研究人員對混入的不成熟覆蓋作物殘留物,進行了重新校準和成功驗證的分解模型。

對於C:N比模型參數,輸入範圍為6到200,初步模擬顯示在較低的C:N比下,N礦化存在不一致性,使用假設的未成熟作物殘留物進行模擬,固定干物質和C含量,以及可變的C:N比。

結果顯示,在免耕條件下,模擬的比例凈N礦化,並未根據殘留物的C:N比逐漸變化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使用從4月到12月的默認氣候條件,在前180天內,土壤表面的N礦化對於C:N比為10至12的殘留物,要低於C:N比為13至20的殘留物。

通過翻耕,模擬的凈N礦化隨著C:N比從8到20的增加而遞減,與其他研究結果類似。

由於免耕條件下文獻和模擬結果之間的差異,使用了耕作的模擬,在土壤內,由於微生物生物量的穩定作用,凈N礦化通常較低。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不過,模擬仍提供了評估覆蓋作物物種的有價值指標,該模型的輸入數據包括自己的取樣和測量、氣象站的測量數據,以及外部來源和文獻資料。

模型從10月25日、10月30日和10月31日分別在PI、GR和KÖ運行,共計140天,直到3月種植豌豆作物,覆蓋作物才在生物量收穫日使用滾筒破碎機終止。

而模型的輸入,是有機殘留物供應的單個干預措施或兩個干預措施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具有相同數量的莖、葉或莖葉干物質在生物量收穫時存在,殘留物類型輸入參數為「未成熟作物殘留物」,具有植物組織特定的碳含量和碳氮比

在覆蓋作物終止當天,假設進行一次耕作以便將殘留物與土壤混合,模擬期間未提供額外的施肥或灌溉,每個模擬使用了特定位置的氣候條件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氣候·】——»

這些地點之間的氣候差異體現在總降水量和月降水分布上,在兩年期間,PI、GR和KÖ的總降水量均高於歷史平均值。

2008年和2009年,PI的總降水量最大,與GR相比差值為+59毫米,在2008年和2009年對KÖ的差值分別為+104和+25毫米。

在覆蓋作物生長期,2008年8月份,PI和GR的降水量分別比KÖ高出126%和98%,而在9月份,KÖ的降水量略高於其他地點。

而在模擬期的主要月份,PI和GR的累積降水量,分別比KÖ高出76%和31%。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2008年,PI、GR和KÖ的年均溫分別為10.6、10.4和10.3攝氏度,這些溫度比長期平均值高出0.3到0.5攝氏度。

但到在2009年,它們與平均值相似或略低,在覆蓋作物生長期,這三個地點的月均溫度變化很小,在N礦化模擬的第二和第三個月,PI的月均溫度比KÖ高出1.1和0.7攝氏度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干物質生產·】——»

在PI實驗地點,整備種子床的時間比GR和KÖ實驗地點提前了近7周,並且覆蓋作物的播種時間分別比GR和KÖ提前了13天和14天。

這可能導致了與GR和KÖ相比,PI所有種類的生物量更大。

總干物質產量在PI、GR和KÖ實驗地點,分別為4.32至7.73 Mg/ha、0.95至3.73 Mg/ha和2.16至3.94 Mg/ha。

儘管存在這種變化,所有實驗地點上生物量產量最大的覆蓋作物種類是相似的。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在PI和KÖ實驗地點,向日葵的干物質產量最大,而在GR實驗地點,向日葵、燕麥和黑麥產生的生物量相等,在PI和KÖ實驗地點,黑麥的總生物量產量居第二位,將總生物量分為莖和葉材料後,發現不同種類產生的莖和葉生物量存在差異。

但在PI、GR和KÖ實驗地點、向日葵和黑麥以及在PI實驗地點,芥菜的莖幹物質產量最大;在PI實驗地點,向日葵的葉生物量最大;而在GR和KÖ實驗地點,燕麥和向日葵的葉干物質產量相等

向日葵產生了大量的莖和葉材料,但相對而言,莖在總生物量中的比例較低。黑麥和芥菜是在所有實驗地點上,始終顯示出最大莖百分比的種類,在所有實驗地點上,燕麥的莖百分比最低。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在PI實驗地點,向日葵的莖百分比同樣較低,而在GR和KÖ實驗地點,它比燕麥更高,在各地點的平均情況下,播種前施肥只增加了燕麥和蕎麥的莖百分比,在GR和KÖ地點,施肥一直增加了覆蓋作物和莖的生物量,但在PI地點沒有效果。

在各個地點,施肥後的黑麥、向日葵、芥菜的葉干物質顯著較大,而其他作物沒有對額外施肥作出反應,覆蓋作物區的雜草生物量在GR最高,在KÖ最低,範圍從0.02到2.18 Mg ha−1,在未進行覆蓋作物的區域,PI和GR的雜草生物量相似,大於KÖ。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結論·】——»

研究表明,在土壤中無機氮供應較低的地區,通過早期播種和提高氮肥的可利用性,可以增加覆蓋作物的干物質產量,額外的施肥也會降低植物材料的C:N比,從而可能增加來自葉片和莖材的氮礦化。

向日葵產生大量的生物量,但大部分氮素積累在易分解的葉片材料中,莖的數量較少,並且由於葉片快速分解,無法保證持續的土壤覆蓋和對冬季雜草的抑制,在低氮條件下,黑麥和燕麥產生了相似數量的生物量,每平方米莖的數量增加。

從黑麥和燕麥的混合物中的氮礦化很低,這兩種作物適合作為覆蓋作物,春季糧草豆類作物可以直接播種,蕎麥的生物量產量大於大麻,但其莖的C:N比較低,在低投入條件下,植物的生物量產量尤其降低。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這兩種作物產生的殘渣,不適合在春季播種糧草豆類作物之前進行覆蓋播種,研究提供了一些關於適宜於高氮可利用性條件下,向日葵和黑麥作為春秋季,無耕播種現金作物覆蓋作物的線索。

而黑麥和燕麥則適合在氮資源較低的地區,春季播種現金作物之前進行覆蓋作物播種

利用非豆科覆蓋作物,增強土壤中的氮固定,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由此可以看出,非豆科覆蓋作物在促進土壤氮固定方面表現出了很高的適用性。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和提高養分吸收能力,它們能夠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的固定氮量。

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非豆科覆蓋作物,不僅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還可以改善土壤質量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

這為農民和農業管理者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選擇,以在農田中實施氮素管理措施,提高土壤氮利用效率,減少對化肥的依賴,並實現綠色可持續的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Grimmer, O. P., & Masiunas, J. B. (2004). Evaluation of winter-killed cover crops preceding snap pea. HortTechnology, 14, 349–355.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2.Grimmer, O. P., & Masiunas, J. B. (2005). The weed control potential of oat cultivars. HortTechnology, 15, 140–144.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3.Gruber, S., & Claupein, W. (2009). Effect of tillage intensity on weed infestation in organic farming.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105, 104–111. doi:10.1016/j.still.2009.06.001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4.Hocking, P. J., & Steer, B. T.. 1982. Nitrogen nutrition of sunflower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nitrogen stress. In J. Kochman (Ed.),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unflower Conference (pp. 73–78). Toowoomba. [Google Scholar]

5.Hocking, P. J., & Steer, B. T. (1983).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during growth of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Annals of Botany, 51, 787–799.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 天天要聞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召開「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光博會)將於5月15日至17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這是國內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專業化程度高、行業地位高、國際化水平高、觀展人數多的頂級盛會之一。大會首次規模化引入境...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 天天要聞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通訊員:羅曉萍、徐玲玲 審核:大慶、彥平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與創新能力,5月8日,武漢市江夏區科學技術協會、江夏區教育局、武漢科技館聯合開展的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來到了江夏區金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