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園裡粉黛亂子草受追捧 專家:本土植物蜀葵也有「網紅」氣質

2022年11月15日22:54:02 科學 1974

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最近,粉黛亂子草成為備受成都人青睞的網紅植物,網上還有人做出攻略盤點「成都12個粉黛亂子草打卡地」:青龍湖濕地二期、天府公園、中車共享城、新金牛公園……

粉黛亂子草為什麼這麼火?大面積種植是否有危害?成都本土植物中,哪種更具有網紅氣質?11月14日,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發展研究院植物總工、園林高級工程師黎麗娟。

成都公園裡粉黛亂子草受追捧 專家:本土植物蜀葵也有「網紅」氣質 - 天天要聞

粉黛亂子草(圖源成都發布)

好打理 自帶浪漫氛圍

粉黛亂子草成公園寵兒

黎麗娟介紹,粉黛亂子草屬於禾本科亂子草屬,是一種觀賞類的草種。原產於北美洲的東部。為一種多年生暖季型草本,株高30-90厘米,寬60-90厘米。叢生成群,綠色葉片纖細,花絮非常柔軟,頂端呈拱形,花絮從植株基部抽出,頂生雲霧狀粉色花絮,花期9-11月,成片種植可呈現出粉色雲霧海洋的壯觀景色,景觀可由9月份一直持續至11月中旬,觀賞效果極佳。

為什麼粉黛亂子草能夠成為網紅?黎麗娟進一步介紹,粉黛亂子草為一種多年生叢生植物,很好養活,有根系就能夠活。不僅容易養活,還好打理,每年初春前修剪一次,3月發新葉,夏季生長旺盛。粉黛亂子草喜歡酸性有機土壤,耐寒、耐旱、耐修剪,是土壤修復的一種常用種類。

「成都的秋季氣候溫和、雨水少、風力小,正適宜粉黛亂子草開花季最佳效果表現。頂生雲霧狀粉色花絮如雲霧般的粉色海洋,自帶浪漫氛圍的粉黛亂子草,屬於園林景觀中觀賞草類的寵兒,近五年來成都大小公園內隨處可見,正是成為網紅觀賞草。」 黎麗娟說。

成都公園裡粉黛亂子草受追捧 專家:本土植物蜀葵也有「網紅」氣質 - 天天要聞

蜀葵(網路圖)

唯一以蜀命名的花

成都本土植物「蜀葵」最有「網紅」氣質

「粉黛亂子草作為外來物種,雖然大面積種植不會造成危害,但我也想呼籲不要忘了咱們的本土植物。」 黎麗娟說。

成都本土植物中,哪種更具有網紅氣質呢?黎麗娟表示,首推當是蜀葵,這是唯一以蜀為名的花,蜀葵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隸屬於錦葵科蜀葵屬。蜀葵的原產地為四川,名字中的「蜀」字,就證明了她的基因來源。

黎麗娟介紹,蜀葵也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植物,既能耐住嚴寒,又能忍受酷暑,且品種資源豐富,花型花色眾多,花型有單瓣類、復瓣類、重瓣類,花色有白色系、黃色系、紅色系、橙色系、紫色系和黑色系6大色系,品種多達700餘個品種。每年正當中伏,七月的成都,蜀葵花爭相盛開,紅、黃、紫、粉、黑等數不盡的顏色,花開成片,燦若雲霞,宛如身披霓裳的仙子。

蜀葵的國際影響力大,蜀葵還曾出現在敦煌壁畫中,並通過北方、南方、海上三條絲綢之路被引種到南亞、中東、歐洲各國,是最早被引種到歐洲的中國花卉之一。

蜀葵的觀賞用途廣,蜀葵葉大、花繁、色艷,花期長,是園林中栽培較普遍的的花卉。宜於種植在建築物旁、假山旁或點綴花壇、草坪,成列或成叢種植。矮生品種可作盆花栽培,陳列於門前,不宜久置室內。也可剪取作切花,供瓶插或作花籃、花束等用。

「最關鍵的是,蜀葵的市場貨源有保障,品種穩定性沒問題。通常作為一年生觀花植物,每年要購苗栽植,或自行播種繁育,相對於粉黛亂子草,蜀葵的後期維護成本會高一點。」 黎麗娟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隨著天上的衛星組網越來越多,這些衛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首個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衛星管理更聰明。航天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通過數據學習,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當地時間5月14日,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荷風」和「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美泉宮動物園為「荷風」和「蘭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發表致辭。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眾多兒童歡呼雀躍,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 天天要聞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我們都知道醫學研究方案設計耗時又耗力?面對複雜的實驗邏輯和文獻海量信息,如何快速產出高質量方案呢?我想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吧!那今天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福了,本文結合梅斯醫學資深研究員張磊博士直播乾貨,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標、優化實驗設計,文末還附贈工具試用入口!【研究方案設計的前置知...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聞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紀末,一位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開了一項讓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麼」以及「生命的邊界在哪裡」的探索。這段旅程不僅顛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觀,也在科學和哲學界激起了波瀾,影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