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腦健康知識,剖析人腦工作原理

2022年11月01日23:24:04 科學 1965

早在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醫學文本中,對於人類大腦的形態,就有過諸多的描述;那時的人們認為,大腦損傷與身體癱瘓有著某種微妙的關聯。


再翻看西方歷史,也會發現,在古希臘哲學家和醫療實踐者中,不乏對人類大腦表現出特別關注的人;比如,公元前5世紀的阿爾克邁翁,以及希波克拉底為代表的科斯學派,都有過對人類大腦的研究和探索。


而我們所熟知的「大腦科學」,其實是在近200多年才慢慢成型的學科,與浩瀚的歷史相比,實屬新生事物。


由此可見,人類對大腦的探索之心,古已有之。如今,科學已從自然哲學中脫胎而出,在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人們對大腦探索的思路、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斷地更新迭代。


在當下這個時代,普通人最容易觸及的「探索大腦的工具」,就是與大腦科學相關的書籍。


了解腦健康知識,剖析人腦工作原理 - 天天要聞

比如,主要從事大腦相關內容的英國作家麗塔·卡特,其著作的《DK大腦高效鍛煉大百科》,就是一本教我們如何讓大腦保持健康、年輕和靈活的書籍。


作者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述了,大腦如何工作,以及大腦的各個部分如何相互協作,來幫助人類進行思考、學習、社交等正常態的活動。


並且,本書描述了一個功能齊全的頭腦,是如何在各種智力技能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以及如何磨鍊、鍛煉、完善和充分利用這些智力技能,作者由此為我們提供了各種腦力遊戲、鍛煉方法和練習指導。


可以說,此書所呈現的實用指南,就是想讓我們通過測試這些智力技能,找到揚長避短之法,從而選擇和組合一種全新的、有趣的,利於大腦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我們為什麼時常會忘記事情?


了解腦健康知識,剖析人腦工作原理 - 天天要聞

作者告訴我們,當大腦的編碼記憶的神經元網路失聯時,記憶就會隨之消失;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重複使用和加強長期記憶網路,以此提取其中重要的信息,並將它們「存儲」起來。


還有,我們常說「回憶起一件事情」,其實就是激活了關於此事件的記憶,因而會加強大腦突觸的連接;反之,記憶就不會被重新激活,突觸的連接也就得不到強化。


事實上,遺忘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是當大腦中的網路,出現過早衰退的現象時,遺忘就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甚至,書中還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對記憶的處理,其實也是會分門別類來存儲的,其中包括了「情節記憶、語義記憶、程序記憶、工作記憶」。


就拿「情節記憶」來說,即指我們所經歷事件的記憶,如你與伴侶婚禮當天的記憶,其中所涉及的,便是取決於具體的體驗。


了解腦健康知識,剖析人腦工作原理 - 天天要聞

其次為「語義記憶」,則是指知識的記憶,如「法國首都巴黎」,就是從顳葉提取而來的。


再來看看「程序記憶」,顧名思義,此為「已經自動化的動作技能的記憶」,如騎自行車的技能等,它們被大腦存儲於皮質下方的區域。


最後就是「工作記憶」,也就是說「短時間的記憶」;不難理解,我們平時所記住的,幾乎都是需要使用的時刻,如想要記住一個電話號碼,則可以通過多次撥打此電話號碼,來實現記憶存儲。


由此可見,大腦結構紛繁複雜,各個部位都是通過相互作用和關聯,甚至說是整個腦部都來參與的活動,以此幫助我們進行學習、閱讀、寫作、思考和交流等日常行為。


作者說:「大腦是智力的基石。」而《DK大腦高效鍛煉大百科》一書,正好彙集了有關腦健康的最新科研成果。


了解腦健康知識,剖析人腦工作原理 - 天天要聞

例如,書中提供了一系列保持腦健康的實用方法,以及眾多高清圖解資料,並結合了淺顯易懂的陳述方式,讓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人腦的工作原理、大腦鍛煉、思維能力、如何嘗試新事物等內容。


因此,這是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科普讀物。


總之,如果我們想要對自己的「所思所想」一探究竟,那麼此書就是最好的途徑之一。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著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著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慧 (AI)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