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氣象預報,報的到底是哪裡的溫度?

2022年10月15日19:11:46 科學 1691


來源:科普中國

氣溫就是空氣的溫度。從物理學的角度說,氣溫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是空氣分子平均動能大小的一種量度。一般生活中所說的氣溫,是指氣象觀測所用的百葉箱中離地面1.5米高處的溫度。這個溫度基本上反映了觀測地點(當地)的氣溫。

每日科普|氣象預報,報的到底是哪裡的溫度?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一、到底何為氣溫?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到,花粉在水面永無休止地作無規則的運動,這就是人所共知的布朗運動。人們還發現,往含有固體微粒的溶液加熱,溫度越高,布朗運動就越激烈。空氣也是這樣,當空氣獲得熱量時,它的分子平均動能就增加,氣溫也就升高;反之,當空氣失去熱量時,它的分子平均動能就減小,氣溫也就隨之降低。

人們通常用大氣溫度來表示大氣的冷熱程度,稱為大氣溫度或氣溫。這是為了區別於土壤溫度(土溫)和水體溫度(水溫)來說的。如果不是為了這種區別,我們說溫度,就是指氣溫,也不會造成人們誤解。

因為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地面的性質和狀況又有很大差別,海洋和陸地,高山和平原,沙漠和森林,潮濕地區和乾燥地區,等等,不同的地面情況對大氣溫度的影響也不相同。

二、氣溫、地溫和水溫,傻傻分不清楚

海洋和陸地的差別最有代表意義。例如,在某一緯度上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相同,可是結果並不一樣。陸地上劇烈升溫,海洋上升溫卻十分和緩,為什麼呢?仔細分析,至少有以下原因:

第一,陸地的反射率大于海洋水面,導致陸地實際吸收的太陽輻射比海洋少10%~20%,由於這個原因,陸地升溫應比海洋大,而冷卻則比海洋快。

第二,陸地對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都不透明,吸收的太陽輻射都用在加熱很薄的陸地表面上。水面雖然對紅色光和紅外線不透明,但對可見光其餘部分和到達水面的紫外線都是透明的,這一部分輻射能量可以達到海洋的深層。

第三,岩石和土壤都是不良導體,傳導到土壤下層的熱量很少。水卻相反,有很高的傳導本領,得到的太陽輻射能很快地向下層傳導。

第四,岩石和土壤不能上下左右流動,海洋上卻有波浪、洋流和對流進行熱量的水平輸送和垂直交換。

第五,岩石和土壤的比熱,小於水體的比熱。岩石的比熱約為0.8368焦/克·度;水比熱是4.184焦/克·度。如果將4.184焦熱量給1克水,溫度可升高1℃;如果將4.184焦熱量給1克岩石,溫度可升高5℃。

第二到第五個原因,使陸地得到的太陽輻射只集中於表層,導致地面迅速而劇烈地升溫,從而加強了地面和大氣的感熱交換。而水面則將太陽輻射的一部分向下層傳播,使水溫不斷升高,傳給大氣的感熱自然減少。

第六,海面有充足的水源供應,蒸發強烈,消耗了水面很多熱量,使水溫升不高,減少了空氣的感熱交換,但是熱量多以潛熱形式被帶到大氣中。感熱是可以感覺到的熱量,能立即使氣溫升高;潛熱暫不能升溫,只有當水汽凝結時,才能釋放潛熱,加熱大氣。

由此可見,即使在同樣太陽輻射條件下,地溫和水溫之間仍有很大差別。它們的大氣熱量交換方式(是感熱還是潛熱)和數量都不相同,從而產生天氣和氣候的差異。

地球上天氣和氣候的差異,並不僅僅發生在海洋和陸地之間,即使都在陸地上,沙漠和森林,荒地和農田,乾燥地區和潮濕地區,山脈的向風坡和背風坡,陽坡和陰坡,等等,天氣和氣候也不相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都與地面乾燥或潮濕情況有關。

相對乾燥的地面更接近一般陸地表面情況,相對潮濕的地面更接近水面的情況,只是差別沒有陸地和海洋對比那樣突出罷了。

三、冬暖夏涼與冬冷夏熱的秘密

我們已經知道海洋和陸地溫度有很大差別。海洋對溫度有很大的調節功能,當太陽輻射強的時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輻射熱,並通過海水內部的熱量交換,將大量熱量儲存起來。當太陽輻射減弱的時候,海洋又能將儲存的熱量釋放出來。

所以,海洋與陸地相比,有冬暖夏涼的特點,陸地則是冬冷夏熱,地球表面海陸分布很不均勻,北半球陸地面積比南半球約大一倍,海洋面積則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熱,冬季比南半球冷。北半球夏季平均溫度22.4℃,南半球只有17.1℃,北半球冬季平均溫度8.1℃,南半球卻有9.7℃。

在高緯度大陸的影響冬季比夏季顯著,冬季大陸降溫劇烈,而夏季升溫卻不很大。例如,在北緯40°附近,沿海的天津1月為-4.0℃,向內陸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降到-8.1℃(訂正到海平面),共降低了4.1℃,而在7月天津是26.4℃,到呼和浩特升到27.9℃,只升高1.5℃。

在低緯度,大陸的影響夏季比冬季顯著,夏季大陸升溫劇烈,而冬季降溫卻不大。例如,在北緯30°附近,7月浙江杭州氣溫28.4℃,湖北武漢28.8℃,共升高了0.4℃,而1月都是4.1℃。海陸影響在各個緯度之間有不同效果,說明海洋對氣溫的調節作用,在不同緯度不同季節都不相同。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氣象萬千科普團隊

監製:中國科普博覽

責任編輯:胡惠雯

轉發:魏淑靜

審核:郝林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 天天要聞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在官方微博發布《告消費者書:關於近期網傳「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嚴正聲明》(下面簡稱聲明)。聲明稱,針對所謂「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公司予以嚴正駁斥並堅決否認。公司所有產品研發生產全程嚴格...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 天天要聞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今天16時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於2025年5月24日18時不幸逝世,享年87歲。華山醫院官網顯示,顧玉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1961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澱山湖畔的金澤鎮蓮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進這裡的全城最大水產養殖單體設施,在佔地1萬平方米的超級大棚內,8米直徑的大水池一個接一個,猶如巨蓮出水。從池中游弋的長江鮰魚、長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顧」的長江刀魚,上海水產人正為傳統意義上的「長江四鮮」保種保育、繁種擴種。然而,「...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原創 楊怡 楊博士說心理 北京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會現象,甚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應對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紹給你10個人類無法抗拒的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覆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引言生命,無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蹟。而蛋白質(proteins),正是構成生命大廈的無數微觀建築師。我們通常會將蛋白質想像成一個個靜態的、結構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奧秘遠不止於此——真正的蛋白質,更像是靈動萬變的「變形金剛」!它們能夠根據環境信號精確切換構象(conformational states),這種動態能力正是...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 天天要聞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尕海濕地位於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是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尕海保護站在附近的巡護點上,布設了近80台紅外相機,用來監測雪豹、岩羊等其他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每年的5月和10月,保護站工作人員都要回收查看紅外相機中的視頻畫面,為野生動物的監測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近日,總台記者跟隨保護站里...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 天天要聞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認證作者激勵計劃#細胞分裂是否對稱主要取決於我們討論的是哪種類型的細胞分裂以及具體的生物背景。細胞分裂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此外,某些情況下也會提到無性繁殖過程中的不對稱分裂。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中,一個母細胞會複製其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