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強度超越天然蛛絲70%!中國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人造「超級蠶絲」

2022年10月08日21:46:22 科學 1765
拉伸強度超越天然蛛絲70%!中國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人造「超級蠶絲」 - 天天要聞

蠶絲是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蛋白質纖維,也稱天然絲。蠶絲是古代中國的文明產物之一。幾千年來,它一直被用作皇室和達官貴人奢華服飾用品的材料來源。如今,除了用作紡織面料外,蠶絲因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等特性已在生物醫學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如作為外科縫線和補片的材料。此外,它還被用於組織再生實驗。然而,由於蠶絲太過柔軟,缺乏拉伸強度。因此,最大的優點也成了它最大的缺點。

近年來,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發現,蠶絲的強度明顯低於所有種類的蜘蛛絲,但由於蜘蛛太過好鬥的習性導致無法人工飼養。科學家們於是就想到了退而求其次的辦法:將蜘蛛的DNA植入家蠶體內,但這是一個昂貴且難以規模化的過程。

北京時間10月7日,發表在《Matter》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志教授和袁文蘇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簡單策略,使蠶絲的強度能比天然蜘蛛絲高出70%。該方法顛覆了以前的觀點,即蠶絲在機械性能上無法與蜘蛛絲相媲美,並為大規模生產高性能且高成本效益的絲基材料打開了一扇大門。

拉伸強度超越天然蛛絲70%!中國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人造「超級蠶絲」 - 天天要聞

絲素蛋白(RSF)是從蠶絲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蛋白,含量約佔蠶絲的70%-80%。家蠶在蛻變為飛蛾形態的過程中,會使用富含絲素蛋白的柔軟蠶絲來構建棉球狀的繭。

在這項新研究中,該團隊受到蜘蛛絲卵袋絲結構的人工紡絲啟發,開發了一種使用再生絲素蛋白在金屬離子凝固浴中紡制超強蠶絲纖維的簡易策略。

天然蠶絲纖維由蠶絲膠包裹的纖維芯組成,但蠶絲膠通常會干擾商業用途纖維的紡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研究人員通過脫膠和溶解過程再生絲素蛋白。先前的研究表明,脫膠過程很容易導致肽和分子間二硫鍵的斷裂,導致纖維中的鏈末端更多。因此,由降解的絲素蛋白紡成的人造纖維不能具有較高的拉伸強度。為此,研究人員通過使用特定化學試劑蛋白水解酶適當控制脫膠溫度和時間,實現了具有最小降解的最佳脫膠比率。

拉伸強度超越天然蛛絲70%!中國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人造「超級蠶絲」 - 天天要聞

然後,為了增強用於紡絲的絲質,研究人員在金屬離子凝固浴中使用再生蠶絲纖維紡制超強的絲纖維。測試結果顯示,這種人造絲的拉伸強度達到了約2.0GPa,比蜘蛛絲的平均韌性高70%以上。它還表現出平均楊氏模量(固體材料抵抗形變能力的物理量)約43GPa,明顯高於所有已知的天然蜘蛛絲。

通過顯微鏡下觀察,研究人員將其描述為「光滑且堅固」的材料,表明這種人造絲可以承受外力。

結構分析表明,人造絲的超常強度可能歸因於人工纖維中形成的高結晶度和小納米晶體。在紡絲和紡絲後的拉絲過程中,Zn2+離子融入到纖維中,也可能有助於其優異的機械性能。

總之,該團隊報告了一種使用低成本未降解的絲素蛋白和金屬離子凝固浴紡制超強度人造絲的簡單策略。這種人造絲的拉伸強度可以顯著超過目前已知最強的蜘蛛絲。因此,這個新方法為大規模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高性能絲基材料打開了一扇充滿希望的大門。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2.08.028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 天天要聞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在過去一周的五一小長假里,國人再掀出遊熱潮,輕量化出行與高質量旅拍需求成為焦點。松典DC226K雙攝相機憑藉其「前後雙芯、超清畫質、智能操控」三位一體的硬核配置,直擊年輕用戶痛點。從商業級影像創作到一鍵濾鏡直出,從便攜設計到長續航能力,這款相機如何成為年輕人旅拍新寵?答案藏在技術細節中。硬核配置:前後雙芯...
太陽抵近探測:穿越火海的科學之旅 - 天天要聞

太陽抵近探測:穿越火海的科學之旅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光明圖片/視覺中國太陽抵近探測計劃飛船發射後經地球—木星借力變軌、入軌過程以及最終的科學軌道示意圖。作者供圖太陽爆發對地球周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示意圖。作者供圖太陽活動正在進入有記錄以來的第25個極大期——科學家們警告,一場具有1859年卡林頓事件規模的超級太陽風暴正在醞釀。太陽活動的頻繁...
河南33項重大創新項目通過驗收 - 天天要聞

河南33項重大創新項目通過驗收

本報訊(記者 尹江勇)從電子信息到新材料,從新能源交通到生物醫藥,河南科技創新再結碩果。5月7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今年我省首批33項省重大創新項目集中驗收工作順利完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集中落地,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明查|這是「C919迫降在農田」?實為飛機模型將用於科普體驗 - 天天要聞

明查|這是「C919迫降在農田」?實為飛機模型將用於科普體驗

速覽- 網傳視頻所謂的「迫降」實際為C919飛機模型在運輸途中的畫面。該模型4月25日于山東製作完成並運輸至安徽蕪湖,後續將模擬駕駛艙,用作科普教育。網傳說法完全是扭曲事實,容易造成誤導。事件背景近日,海外社交平台廣泛傳播一段視頻,聲稱是「C919迫降在山東章丘農田裡的畫面」。然而,該視頻畫質模糊,且機型特徵與...
中國科大,最新Nature!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大,最新Nature!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偉團隊通過給發光二極體(LED)「拍片子」,找到了純紅鈣鈦礦LED性能瓶頸的原因,並成功製備出高性能純紅光鈣鈦礦LED。相關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5月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那幽深的地下,藏著人類有史以來全部的秘密 - 天天要聞

那幽深的地下,藏著人類有史以來全部的秘密

不久前,一則有關埃及金字塔發現「地下城」的新聞引發考古界廣泛關注。一個以義大利科學家為首的科研團隊宣稱:他們在埃及吉薩金字塔群的哈夫拉金字塔下方發現了一處疑似「龐大地下城市」的神秘結構,包括藏有巨大石灰石的平台,還有8條直徑在10米到12米之間的巨大圓柱狀深井。這些井壁就像旋轉樓梯,直達地下約650米處,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