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最大的諾貝爾家族是居里夫人家!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主是斯萬特·帕博,他的父親蘇恩·伯格斯特龍是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一家兩代父子先後獲諾貝爾獎同類獎項,有的媒體說「史上絕無僅有」,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在諾獎歷史上有不少,絕對不是絕無僅有。
湯姆遜父子
約瑟夫·約翰·湯姆遜因在氣體導電理論和實驗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即發現電子),獲得19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子喬治·佩吉特·湯姆遜因電子衍射實驗,獲得了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布拉格父子
亨利·布拉格和勞倫斯·布拉格是目前為止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唯一共享同屆物理學獎的父子。他們因創立極其重要的科學分支——X射線晶體結構分析,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勞倫斯·布拉格還是諾貝爾獎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獲獎者,獲獎時只有25歲。
玻爾父子
尼爾斯·玻爾因「原子結構和原子光譜」獲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兒子阿格·玻爾因「原子核理論」獲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西格班父子
曼尼·西格班因 X 射線光譜學領域的研究與發現,獲得19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子凱·西格班因 X射線光電子能譜學領域的貢獻獲得198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伊勒父子
漢斯·奧伊勒因對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的研究,與阿瑟·哈登共享了192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子烏爾夫·奧伊勒因發現了前列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特別是查明了去甲腎上腺素神經傳遞物質的功能,獲得了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科恩伯格父子
亞瑟·科恩伯格於195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他成功發現了參與遺傳複製過程的DNA聚合酶。其子羅傑·科恩伯格獲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他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
居里夫婦一家四口五人次獲諾貝爾獎
1903年,居里夫婦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11年,居里夫人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1935年,居里夫人的女兒伊倫·約里奧-居里和女婿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再獲諾貝爾化學獎。
中國科學家有父子兵嗎?並不少於外國。
中國最早的科學家父子兵:祖沖之、祖暅之父子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科學家、數學家,他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兒子祖暅之也是一位成績斐然的數學家。在科學不受重視的古代,能夠把數學作為家學傳承下去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
錢學森、錢永剛父子
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火箭專家、戰略科學家,他的兒子錢永剛沒有「子承父業」搞火箭,而是計算機專家。其實無錫錢氏是一個科學家和大學問家輩出的家族,有錢三強、錢偉長等眾多科學家。
徐壽、徐建寅父子:中國的諾貝爾
清末的徐壽從事譯書17年,譯出的書中以科技書最多,特別是化學譯著,他發表了我國第一張《中西名元素對照表》,是化學天才。
其子徐建寅自幼受父親的影響,熱愛自然科學,著譯有《造船全書》等40餘種。1901年在鋼藥廠同工人一起操作試製無煙葯時,不幸遭遇火藥爆炸殉職,是中國近代第一位犧牲在科研崗位上的科學家。
梁啟超一家:人才大爆發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他的九個子女中有眾多的科學家、藝術家,梁思成、梁思永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禮是計算機專家。
楊武之和楊振寧父子
楊武之是數學家、數學教育家,長期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任系主任或代主任,是我國早期從事現代數論和代數學教學與研究的學者。他的兒子楊振寧是首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嚴濟慈和嚴陸光父子
嚴濟慈、嚴陸光父子同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嚴濟慈1955年當選中科院物理學數學學部委員 (後改稱院士),兼任技術科學部主任,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創辦人之一。嚴陸光1991年當選中科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田昭武、田中群父子
父子同為院士,同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化學家,但兩人的研究方向卻略有不同。田昭武研究比較偏向傳統電化學,而田中群的研究方向則為光譜電化學方向。
謝家榮、謝學錦父子
謝家榮,著名地質學家、礦床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稱為「中國找礦最多的人」。其子謝學錦,著名勘查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勘查地球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尹贊勛、尹文英父女
尹贊勛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我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和組織者之一。他的女兒尹文英,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際公認的原尾蟲研究權威專家,是我國六足動物起源與演化研究的第一人、土壤動物學的奠基人、魚類寄生蟲和魚病研究的開拓者。
庄巧生、庄文穎父女
庄巧生是我國著名的小麥遺傳育種學家,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庄巧生的女兒庄文穎成為一名著名的真菌學家,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仲璋、唐崇惕父女
唐仲璋是我國寄生蟲學的開拓者,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女唐崇惕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筠、劉少軍父子
劉筠是著名淡水魚繁殖生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兒子劉少軍,追隨父親的腳步,30多年專註於研究淡水魚人工繁殖方法,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你看,中國科學家也不缺父子兵,如果把這樣的良好家風家學傳承下去,相信諾獎不是事,中國科技終將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