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先生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如果說這個世界是一個人形的生物製造出來的,他是不會相信的。但是這個世界的組合和運行,處處都顯示出人工的痕迹,並不像自然形成的。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楊振寧先生認為的確是有超級力量創造了這個世界。
其實楊振寧先生的這段話也值得修正。所謂的人形,指的是五官四肢和一個軀幹組成的這種形狀,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這些人的形狀。然而在歷史上,這種形狀的人只是諸多人形中的一種,人還有其他千奇百怪的長相。可能有的讀者朋友認為老嚴在證明這些觀點的時候,動輒提出《山海經》。當然《山海經》的確是距離我們能接觸到的最近的書,也是描寫上古社會最全面的書,所以提出來毫無問題。
而在其他書當中,和今天的人類外形大相徑庭的人也並不罕見。司馬遷是不相信上古時代的那些人類存在過的,然而他依然避免不了要寫到上古那些在我們看來是異型的人類。比如他曾寫到楚國的祖先鳥首人身,寫到秦始皇墓里的長明燈是用鮫人的油做成的。這兩種外形的人,在《山海經》當中都出現過。
在國外也有過大量異型人類的記載。人首蛇身的美杜莎,是一個邪惡的生物,出現在希臘神話里。在埃及神話中,還有牛頭人身的巨大怪物。希臘神話中還有人頭馬身的生物,名叫雷米·馬丁,而在《山海經》當中同樣有這麼一個生物,名叫英招。埃及神話里的獅身人面生物,到今天金字塔旁還有他們的塑像。
當然老嚴指出楊振寧先生的局限性,並不是否認他的觀點。事實上他的觀點也沒有觀點,因為他已經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大量的人工痕迹,但並沒有指出創造這個世界的到底是誰。老嚴同樣沒有答案。也許整個世界都還沒有找到答案。
當然,整個世界指的是今天地球這個世界,或者說地球上的人類眼界和思想能夠達到的寬度。有資料能夠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到一萬年之間的阿努納奇,他們是知道答案的。至少說知道其中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對人類來說已經是望塵莫及了。
阿努納奇來自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蘇美爾人管它叫尼比魯星。這是一顆很任性的星球。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是以太陽為中心繞行的,這顆星球雖然也圍繞太陽飛行,但太陽並不在它運行軌跡的中心點。這顆星球的飛行軌跡是一個扁扁的橢圓形。此外,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被偵察到了,我們都知道這些行星的具體樣子,只有這顆尼比魯星,雖然根據各種推演已經證明它的存在,但是至今人們依然沒有找到它的蹤跡,更不知道到底長什麼樣子。
月亮和地球之間,地球和太陽之間,太陽和他的各行星之間,各行星和自己的衛星之間,以及太陽系和它的相鄰星系之間,互相都有力的作用。而正是這些複雜的力學關係,維持了宇宙的相對穩定。因此宇宙可能是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之中,大到整個宇宙、整個銀河系,小到一粒塵埃、一個原子,互相之間都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相互作用。
所以有人曾經提出一個看起來很誇張和大膽的假設,認為宇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生物,每一個星球都是這個巨大生物的基本組成部分。就像我們每個人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一樣,星球就是宇宙的分子。從視覺上來看,這個假說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的任何一樣東西,當被無限放大之後,比如放大到分子甚至原子級別的時候,呈現出來的景象的確和宇宙結構很相似。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把眼前的東西無限放大,因此難以理解;其實有個途徑很簡單,看化學實驗時用的分子結構圖就知道了。
根據這種假說,宇宙事實上是一個循環結構。當把宇宙無限縮小之後,就會變成一個個體,至於這個個體的長相是不是人形,那不得而知,因為我們並沒有掌握宇宙的全貌。而個體之間是虛空。當然如果把宇宙放大,每當放大到一定的級數,就會看到新的個體。而這些新的個體,內部的結構和宇宙的結構是差不多的,可以算作是一個小宇宙。宇宙的結構就這樣循環下去,具體有多少級,那也不得而知。
而循環論證是中國文明的基本理論之一,早在幾千年就已經有了。根據老嚴在本書的推算,這個理論產生於伏羲女媧時代,產生於阿努納奇對宇宙的深刻認識。這裡還有一個證據,雖然不是那麼充分,但是老嚴相信總有一些讀者喜歡採納。那就是產生於上古時期的太極圖,和銀河系的表面正好吻合。如果太極圖真的來源於銀河系的結構,那可以確鑿證明伏羲女媧對宇宙的了解程度。
這足以說明,在地球上,當今人類科技並不是地球有過的最高度,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來自尼比魯星的高等文明,我們今天望塵莫及。而且這不僅僅是推論,他們的很多高科技痕迹今天依然留在地球上。金字塔建設於上古時代,這是大家的共識,而且有科學依據的,而建設金字塔所用到的科技,對我們今天來說是一個尚未解開的謎團。當然更大的謎團是金字塔到底幹什麼用的,我們更是一無所知。
種種跡象表明,地球上不但有過高科技,而且我們所處的地球是被改造過的。甚至我們可能生活在某種神秘力量的監視之中,甚至掌控之中。而如果這些都能夠被破解,對於地球來說進步是幾何級的。在世界其他地方,縱然有金字塔,有巨石陣,有瑪雅文明,有遍布各海域的水底城市,但是真正形成理論,並且有實際描述的,只有中華文明。
因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被大洪水毀滅的文明。而一本《山海經》可以讓我們跨越大洪水這一道驚天障礙,比較全面地看到上古社會的真實情景。蘇美爾泥版文書雖然有同樣的作用,在沒有中華文明中的這些文化這麼系統和全面,可探究性並不高。
所以老嚴並不是從進化的角度,也不完全是從考古的角度,而是從古典記載、神話傳說等角度來追溯中華文明,來探討中華文明的源頭。偏偏這條道路可以把整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貫通,而且並沒有牽強附會的地方,老嚴自己也曾經覺得是奇蹟。
之所以作這個溯源,固然想解決中華文明到底從哪裡來的問題,但更為關鍵的是,老嚴希望能提供一個社會發展彎道超車的機會,讓我們能直面上古高等文明,研究其中的科學內涵,學習阿努納奇的科學理論和實踐。這條路肯定會被很多人懷疑,被很多人否定,被很多人認為老嚴的精神出了問題。但是老嚴堅信,走這條路,別說什麼超英趕美,這是中國人引領地球走向宇宙的機會。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財富,如果我們不去使用,甚至粗暴否定,那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