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小行星防禦」計劃,被美國搶先實現?還是和NASA有差距

2022年09月28日12:22:21 科學 1950

眾所周知,如今的美國完全將中國當成了航天競爭對象,一邊擔心被中國獨佔月球資源,一邊又假惺惺的提出中美合作。對於美方的這種態度,最好的做法就是將其無視,走好中國自己的航天道路,只不過NASA似乎並不打算放棄糾纏,不僅登月著陸點與中國「撞車」,小行星防禦計劃也與中方雷同。就在最近,NASA成功在地外1100萬公里的位置,用探測器成功撞擊一顆小行星。

中國的「小行星防禦」計劃,被美國搶先實現?還是和NASA有差距 - 天天要聞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嘗試改變天體的運動,光憑這一點,NASA就再度創造了歷史,目前撞擊任務已經完成,但小行星的軌道是否出現偏移,還需要等待天文學家的進一步測量。如果軌道確認改變,那人類未來將掌握對地外天體的防禦能力,而中國雖然也已經提出「小行星防禦」計劃,但還是被美國搶先實現,這是否說明中方技不如人?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的確還是和NASA有差距,但這很正常。

中國的「小行星防禦」計劃,被美國搶先實現?還是和NASA有差距 - 天天要聞

畢竟中國的航天發展才剛剛起步,能在獨立自主的情況下實現今天的成就,已經非常不容易,而且雖然中美都有防禦計劃,但內容卻完全不同,中國的方案可能比美國的起點還要高。NASA此次採用的是撞擊體動能偏離模式,用人造衛星自身的動能來將其撞飛,這就需要更大的衛星重量,否則無法產生巨大的動能。NASA這次成功撞擊小行星的衛星,重量高達610公斤,面對更大的天體時可能需要連續發射多枚探測器才有可能成功撞擊。

中國的「小行星防禦」計劃,被美國搶先實現?還是和NASA有差距 - 天天要聞

但中國卻打算採用「末級擊石」的方式撞擊,撞擊體與火箭不會分離,就可以產生更大的動能,攔截概率遠超探測器。也可以說,中國是採用直接發射火箭的方式撞擊,效果好反應速度快,但也需要更高的技術與航天器控制水平,只要中方能如期推進計劃,必將擁有後發優勢。所以無需擔心是否被美國搶先一步,如果其是真心希望能防禦小行星撞擊地球,對全世界都會是一大好事。

中國的「小行星防禦」計劃,被美國搶先實現?還是和NASA有差距 - 天天要聞

但如果美方有不軌之心,藉此來研發危險性武器,那世界各國就該保持高度警惕,畢竟按照美國的行事作風,什麼事做不出來?而且其已經建立太空部隊,在太空中做的部署可能已經遠超外界想像,另外,如果這一技術真的成功,且被用在武器領域,對全世界都將是個災難。在人類共同危機面前,美方也應放棄私慾,多行不義必自斃、人類命運共同體,希望美國能深刻明白這兩點。

(文/席樂)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高敏預警!「過敏星人」噩夢又來了,持續一個多月 - 天天要聞

高敏預警!「過敏星人」噩夢又來了,持續一個多月

近期隨著氣溫攀升北方部分地區與楊柳飛絮的「浪漫約會」已經開始毛毛毛毛毛將「平等地鑽進每一個鼻孔」了解楊柳絮楊樹、柳樹是北方常見的樹種,栽植歷史悠久。而飛絮則來自它們的雌株,是樹種傳播和繁育後代的一種生理現象,也是植物自然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必然
以科技創新開闢生物製藥新賽道 - 天天要聞

以科技創新開闢生物製藥新賽道

轉自:黑龍江日報免疫球蛋白生產車間。□文/攝 本報記者 孫銘陽在哈爾濱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平路77號,一家現代化生物醫藥企業正以蓬勃之勢崛起。
壽命長短,頭髮先知?醫生:壽命長的人,頭髮會有4個特徵 - 天天要聞

壽命長短,頭髮先知?醫生:壽命長的人,頭髮會有4個特徵

導 語白頭髮越長越多是怎麼回事?45歲的老李近來發現自己的頭髮白得越來越快,不禁感慨歲月不饒人。一天,他與好友老張在公園裡散步,聊起了各自的近況。老李嘆氣道:「我這頭髮,白得真快,看來是真老了。」朋友卻笑著安慰他:「你這頭『少年白』是福氣!我聽說長白頭髮的人不容易患癌呢!」隨即,朋友就給老李的微信彈了...
我的和田老師——我在研究室的工作習慣 - 天天要聞

我的和田老師——我在研究室的工作習慣

和田先生公司的研究院在日本姬路市,位於神戶南側的小城市,該公司的主打產品有PEO(聚環氧依稀)和SAP(高分子吸水性樹脂),是面向中國出口量最大的產品。PEO主要是製造生活用紙的紙漿分散劑,全世界有三家,美國一家,日本兩家,台灣一家是和田先
研究發現石榴皮可用來製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鮮塗層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石榴皮可用來製作可食用的草莓保鮮塗層

如果你吃過石榴,一定會知道石榴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厚厚的果皮組成的——這些果皮通常會被扔掉。然而,這些果皮就可以用作可食用的塗層,幫助防止草莓腐爛。將試驗草莓浸入石榴提取物塗層中雖然所有水果都容易變質,但草莓的保質期特別短。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 天天要聞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2025年3月7日,發表於知名期刊《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探討了生命早期微生物對胰島β細胞發育及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嬰兒期關鍵發育階段接觸抗生素(納入本項研究的小鼠相當於人類嬰兒 7 至 12 個月),會抑制胰島β細胞的生長,進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