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成廣西千年歌圩「顯眼包」

2025年03月31日21:43:07 科學 1132

中新社南寧3月31日電 題:機器人成廣西千年歌圩「顯眼包」

中新社記者 黃艷梅

人形機器人對唱山歌絲滑流暢,穿上壯錦馬甲的機器人舞步炸裂……31日,在2025年「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上,機器人成為「人氣明星」。通過科技混搭民族風,廣西千年歌圩盡顯「新潮范兒」。

當日是中國農曆三月初三,是廣西最為隆重的民族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歌圩日。海內外賓客踏歌而來,參加一年一度的壯鄉歡歌盛會。

機器人成廣西千年歌圩「顯眼包」 - 天天要聞

3月31日,在廣西南寧民歌湖景區,高模擬智能機器人「夏瀾」與「廣西山歌王」蔣成對唱山歌,引來眾人圍觀。陳冠言 攝

當機器人來對唱山歌,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在南寧民歌湖景區,一場高模擬智能機器人「夏瀾」與「廣西山歌王」蔣成的「PK」,引來眾人圍觀。

當蔣成唱完上句「好友齊聚手牽手,人機共唱享春光」,只見機器人「夏瀾」眼神靈動,嘴角上揚,即興回應:「『三月三』來百花香,春風拂面笑聲揚」。精彩的山歌「人機對唱」贏得陣陣掌聲。

「機器人唱歌時表情豐富,纖長的手指還隨著歌聲緩緩揮動,韻味十足。」現場圍觀的遊客李欣說。

機器人成廣西千年歌圩「顯眼包」 - 天天要聞

3月31日,在廣西南寧民歌湖景區,宇樹機器人在表演舞蹈節目。陳冠言 攝

當天,宇樹機器人亦忙個不停。身著「『三月三』戰袍」的宇樹「六兄弟」,邁著舞步左右揮手、交叉擺臂、扭動身形,與廣西街舞少年共同表演舞蹈秀《科目三》。在民族時尚秀版塊,宇樹「六兄弟」又忙著與廣西織娘同場競技,展現「最炫民族風」。

「這是我第一次和機器人搭檔跳舞,非常有趣。」表演者郭峻宇說,這些機器人能精準地跟隨音樂節奏舞動,靈活性很強,舞感很好。

前述舞蹈秀編導黃志羽稱,節目將民族傳統與時尚潮流、科技元素三者融合,是一次大膽的創新。節目組希望用新穎的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民族傳統文化。

機器人成廣西千年歌圩「顯眼包」 - 天天要聞

3月31日,在廣西南寧民歌湖景區上演的民族時尚秀演出吸引觀眾。陳冠言 攝

連日來,廣西到處都是「歌舞的海洋」。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民族歌舞團等藝術家聯合廣西本地歌手以民歌潮改、美聲小品、跨界演唱、潮歌新唱等方式,與廣西民眾同場賽歌拉歌,呈現出多彩的民族音樂畫卷。

嗦粉鬥茶歌圩會、科技潮玩市集、足球嘉年華、國際民歌邀請賽、中國—東盟非遺周、博物館裡的「三月三」、「愛在南寧」脫單音樂會……更多的時尚潮玩活動在廣西各地舉辦,吸引一眾年輕人「打卡」。

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李富強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當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時尚潮流相碰撞,激活的將是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也將帶動更多的「青春力」接棒民俗傳承。(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天開「黑科技」 快速拉近與未來距離 - 天天要聞

天開「黑科技」 快速拉近與未來距離

企業是創新的主角。「2025天開論壇」發布的「天開善成」系列產品及服務,充分展示了企業的發展動能與潛力,更是天開園創新能量的集中迸發和創新生態的集中體現。論壇期間,多家科技企業攜重磅成果亮相,展示了天開實力與天津這片科創發展沃土的美好前景。
如果龍這個物種真的存在,那麼用科學角度看,它是怎麼飛起來的 - 天天要聞

如果龍這個物種真的存在,那麼用科學角度看,它是怎麼飛起來的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藝術加工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龍是中國傳統「生物」,一直以來在咱們心中都有特別重大意義,雖說西方也有龍這個概念,可它與咱們中國龍有著特別大差距,僅僅是外形方面,就完全是兩個不相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晶元之路 - 天天要聞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晶元之路

5月19日,雷軍發文稱今年是小米創業15周年。早在11年前,2014年,我們就開始晶元研發之旅。瀟湘晨報綜合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cspxxcb;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 天天要聞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5月15日,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新紀錄鳥類-白頂䳭(jí),同時也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春天是候鳥遷徙和蛇島蝮活動的高峰期,每年這個時候蛇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都會在蛇島開展「蛇島蝮種群生命表研究」工作,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王小平介紹說,5月15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科...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著9000多張鳥類照片 - 天天要聞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著9000多張鳥類照片

在世界海關組織的講台上,她是用流利英文向國外海關官員解析中國自貿協定細則的「原產地專家」;在世紀公園的晨曦中,她是鳥友們親切稱呼的「白鶺鴒」。她叫張玉華,是海關總署稅管局(上海)的業務骨幹,用6年時間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編織出一張獨特的生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