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2022年07月16日01:52:08 科學 1928

毫無疑問,幾十年來,美國在太空旅行方面為人類照亮了道路。如今,美國宇航局仍然是世界領先的航天機構,面臨著一系列無休止的開創性任務。然而,現在已經有不少國家的宇航局開始對美國宇航局的地位發起挑戰。除了眾所周知,強大的中國宇航局,還有人認為印度宇航局也是主要的新生力量之一。為此,還有人列出了印度宇航局的一些優勢。今天,傑瑞準備了,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 天天要聞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歷史比美國宇航局的歷史要短,儘管相差不大。印度宇航局成立於1969年8月,就在美國宇航局阿波羅11號登月之後幾天。然而,美國宇航局本身僅在其11年前,即1958年7月成立,因此印度在時間上並沒有落後美國太遠。然而,在預算方面,印度一直不及美國,其資金一直遠遠低於美國。但是,印度宇航局自然是一直都知道這一現實,並且實際上接受了這一現實。如今,他們不僅開始與美國匹敵,而且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好了。有一些人列出了他們的三大優勢:

合作

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 天天要聞

現在,美國宇航局也經常與其他機構和私人航天公司合作,但印度的整個模型大部分都是圍繞聯合項目建立的。儘管有時美國宇航局被指責對其目標和運營非常保密,但印度宇航局從一開始就被普遍視為開放的。印度宇航局在其網站上表示:「印度一直認識到,太空具有超越國家考慮的層面,這隻能與國際合作夥伴一起解決」,並且它在一些關鍵時刻支持了這一點,包括月船1號和薩拉爾任務。由於它是該國首次登月的重大任務,月船一號探測器在某種程度上是印度在太空中的分水嶺,它於2008年發射。

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 天天要聞

但印度宇航局通過與包括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宇航局在內的其他航天機構有效合作,使其得以起步。同時,薩拉爾是正在進行的地球監測任務的一個例子,該任務是由於印度宇航局和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之間的團隊合作而實現的。再往前,第一顆印度衛星阿耶波多,於1975年由蘇聯火箭通過當時名為國際太空計劃的蘇聯合作計劃發射。而且,印度宇航局宣布在2021年通過一系列改革開放與私營部門的多種合作。當然,印度宇航局不是唯一這樣做的航天機構。

效率

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 天天要聞

到目前為止,印度宇航局作為最可靠的太空組織之一而享有盛譽。雖然美國宇航局比印度更快達到了里程碑,但印度宇航局的歷史也充滿了各種失敗,包括一些特別值得注意和悲慘的災難。然而,雖然印度宇航局的一些任務出現了問題,例如月船二號登月器墜毀在月球表面,但印度的機構在第一次完成任務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最好的例子是火星飛船探測器,它是火星軌道飛行器任務,於2013年11月發射,自2014年9月以來一直在火星周圍。

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 天天要聞

然而,讓火星飛船與眾不同的是,它使印度宇航局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在第一次操作時就到達火星軌道的航天機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蘇聯太空計劃之類的機構在到達那裡之前有過各種失誤,但印度卻沒有。

成本

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 天天要聞

印度宇航局的預算從來沒有接近過美國宇航局的預算。據報道,2022年,美國宇航局獲得了240億美元的預算,而印度宇航局獲得了18億美元的預算。美國航天局獲得的資金是其印度同行的13倍多。但是,無論如何,印度現在仍然位居太空旅行的前列。它的專業知識在全世界受到重視,它的使命促成了一些重大突破。同樣,火星飛船探測器是一個主要例子。據說它只花費了7300萬美元。

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 天天要聞

這不僅是美國宇航局的MAVEN火星探測器成本的一小部分,據說已經投入了5.8億美元,這甚至要比美國製作一部太空或科幻電影的成本要低得多。最常被報道和嘲笑的比較是,製作2015年馬特·達蒙主演的電影《火星救援》花費了1.08億美元。這意味著印度真正進入太空的成本比美國花費在幾個小時的火星娛樂上少了3500萬美元。

印度宇航局比美國宇航局強的3個方面 - 天天要聞

當然,就合作、效率、成本方面來說,印度宇航局似乎要優於美國宇航局,但在創新方面,印度宇航局遠遠落後美國宇航局和中國宇航局,甚至是日本宇航局。此外,雖然在合作方面,中國宇航局缺少印度宇航局的靈活性,但這也被認為是自主能力差,容易被卡脖子的缺點。而在效率和成本方面來說,國際普遍認為中國宇航局做得要更好。中國宇航局依然被認為是美國宇航局的主要競爭對手,以及最有可能的超越者。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