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2022年07月14日23:14:03 科學 1343

前幾天,海南海口天空出現了一則非常壯觀的景象。只見遠處的天空中出現了海市蜃樓,裡面的建築輪廓錯落有致、清晰瞭然,煙霧繚繞中的建築群落猶如一處連成片的天宮,如夢似幻。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海市蜃樓出現的次數其實相當頻繁,甚至隔三岔五就會出現。7月6號湛江市海邊出現了綿延的群山,而6月末舟山花島的天空中,兩根大柱子若隱若現,有些人戲稱這是南天門的兩根通天柱。同月庫木塔沙漠中同樣有海市蜃樓的蹤跡現身,荒涼的戈壁灘上居然出現了一片的湖面,波光粼粼、微波浮動。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海市蜃樓科學解釋

幾乎所有的自然天象包括血月在內,都得到了科學的解釋,而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也早已不是秘密,無非是光的折射與全反射形成的自然現象

由於地面的空氣濕度、密度有差別,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氣中會有不同的折射率,當地面上的物體反射的光經過大氣層的折射後便會形成虛像,這種虛像就是海市蜃樓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但對於海市蜃樓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為專家認為海市蜃樓的原景物來自於現實,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海市蜃樓都能夠找到現實的對應物。

不過要找到對應物並不容易,而很多網友信誓旦旦地稱有些海市蜃樓中出現了古人、古代的建築物甚至天兵天將,而且古代的建築物出現的蜃景反而更多。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難道蜃景更加偏愛更加偏愛古代人,還是說科學的背後有無法解釋的東西,或者有時空交錯存在著?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比如說1988年山東蓬萊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處特別的海市蜃樓,長達6個小時的蜃景被無數人目睹。大批的士兵列隊前行,旌旗展開遮天蔽日,似乎正在奔赴戰場。據說當時並沒有電影拍攝過類似的場景,我國的幾部影視大作都是1990年之後拍攝的, 《三國演義》於1994年拍攝,裡面戰爭場面雄渾壯闊,但顯然時間並不符合。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在海市蜃樓的相關記載中,1954年愛琴海上空的海市蜃樓中出現了古代戰場維京人廝殺的場景,現實中同樣沒有類似的電影拍攝劇組。兩次海市蜃樓沒有現實的對應物,著實令一些人腦洞大開。

是不是存在著平行時空,我們依然沒能徹底地揭開這個世界的真實一幕,或許有無數個平行世界存在,只有時空交錯時,恰好以蜃景的方式出現?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不過目前還沒有詳細的科學理論支撐,這樣的說法並不靠譜。

其實海市蜃樓歷史上也多次出現,古人反而因為知識的不足,將之當成了仙界來對待。宋朝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登州海中時有雲氣,為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睹。」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宮殿、城池、車水馬龍,這些景象跟現在的某些蜃景沒啥區別,只不過那些宮殿毫無疑問是古代的建築,如果古人用繪畫的方式保留了下來,蜃景中有現代的高樓大廈,汽車,甚至風力發電機,那麼現代的蜃景科學解釋毫無疑問得徹底修改才行。

可惜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而蜃景中對應的現實物體找到的概率非常大,比如邢台出現的海市蜃樓中,古代的閣樓外形十分清晰,但現實中就是某處公園的亭子。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只是這個說法也有疑點,因為涼亭體積有限,即使發生了光的折射,為何僅僅是一處不起眼的亭子,而不是將周圍的一片建築都包含在內,光難道還挑選折射對象么

並非如此,海市蜃樓出現的地方並不固定,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無論是海洋、江湖、城市還是沙漠中都有可能出現。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大家知道我們在水杯中看到的物體並非其真實位置,經過光的折射後,物體的成像位置跟真實位置有一定的距離,而自然光在大氣中的折射就複雜多了。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假如海面上某處空間空氣濕度較大,厚度也比較大,水蒸汽陰差陽錯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透鏡系統,地面由下向上形成密度差後,光很容易發生折射與全反射形成虛像。

總之,海市蜃樓在自然界中不算新鮮事,基本上都能找到對應物。

即使我們知道其科學原理,人類卻依然無法製造出海市蜃樓。要知道人類的創造能力驚人,眾多偉大的發明;論複雜程度遠超海市蜃樓,或許人類對於時空的理解仍然不夠,也許未來能夠破解更多疑團。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