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日至11月30日
隨著2007年的臨近,美國東南部地區出現了極端到異常的乾旱。這一年也出現了熱帶氣旋——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和颶風——通常會把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的部分地區淹沒。熱帶氣旋不僅僅襲擊一個地方。它們可以越過一大片海岸線上岸,然後向內陸移動,在數百公里的範圍內造成暴雨。熱帶氣旋雖然相對罕見,但卻對美國東南部的季節性降雨累積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喬治亞大學的馬歇爾·謝潑德博士及其合作者發現,熱帶風暴系統在颶風季節平均貢獻了總降雨量的13%。2006年和2007年颶風季節登陸美國東南部的風暴相對較少,這可能是造成乾旱的原因。
幸運的是,不需要大颶風帶來的破壞來打破乾旱。謝潑德和他的同事們發現,雖然主要颶風(3、4或5級)在一天內比其他風暴傾瀉更多的雨水,但較弱的颶風、熱帶風暴和低壓在整個颶風季節的累積降雨量中所佔的比重更大。謝潑德分析了熱帶降雨測量任務收集的降雨數據(TRMM公司)1998年至2006年間的衛星。他們發現,平均來說,最潮濕的月份是九月和十月,也是最活躍的颶風月份。那個時期最不尋常的雨天是由某種熱帶系統引起的。由於較弱的系統更頻繁地出現,它們比強風暴對本季總降雨量的貢獻更大。
這些結果在2005年颶風季節得到了證明,這是大西洋創紀錄的一年。6月至12月,31個熱帶氣旋形成,比國家颶風中心有記錄的任何一年都多。國家颶風中心稱,在颶風季節(6月至11月),共發生了7次主要颶風,其中包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大西洋風暴(威爾瑪颶風)和代價最高的颶風(卡特里娜颶風)。
這張圖片顯示了TRMM觀測到的本季總降雨量。最高的總數是深藍色,而最低的總數是白色。總的來說,在小風暴之後,總降雨量最高。最大的暴雨區域是在颶風奧菲利亞的路徑上的大西洋上空,這是一種弱的一級颶風。相比之下,較大的風暴,如颶風麗塔,卡特里娜和丹尼斯,降雨較少。雖然總的趨勢是小型熱帶氣旋對降水總量作出重大貢獻,但其他因素,包括更頻繁的小暴雨,也可能影響了2005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