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2022年07月01日23:38:37 科學 1873

月球高懸夜空,在牛頓的眼裡它陪伴地球四十多億年,其實跟蘋果瓜熟蒂落是一個道理,造成這樣結果的便是同一種性質的力-萬有引力。月球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自然天體,它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自古人類就有奔月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在上個世紀美蘇太空爭霸的時候實現了,先不說最初他們展開太空競爭的目的有多畸形,美蘇兩方只想壓對方一頭,就因為這個原因兩個國家都曾提出過向月球上發射核彈的計劃,目的是希望在月球上釋放一個大煙花,彰顯自己的國力、軍事等因素。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幸好到最後炸月球的計劃沒有實施,如果真的把月球給炸毀了,地球生物怕是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看似普通的月球,但是它的存在對於地球來說至關重要。


月球作為距離我們最近的自然天體,在人類太空探索初期,月球就是主要的探測目標,例如美國和蘇聯都費盡心機想要實現載人登月,但結果我們都知道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一共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表面,而蘇聯最後用盡一切辦法都沒有實現這個目標,在這一次較量中蘇聯算是甘拜下風了。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正式執行載人登月任務,阿姆斯特朗率先跳下登月艙,在月球上留下第一個足跡,這是人類這個物種首次踏足地球之外的天體,此後的阿波羅12號阿波羅17號,除了中間出現故障的阿波羅13號失敗之外,到1972年任務全部完成。


阿波羅載人登月整個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準備時間都可以說是浩大的,但是真正的載人登月集中在1969年-1972年這幾年。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隨著時間的流逝,距離人類第一次載人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美國雖然有新的計劃「重返月球進行技術驗證,繼而載人登陸火星」,但是目前來看進展緩慢,並且還需要解決一系列的技術難關。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或許會感到一絲的詫異,美國上個世紀60年代都能進行載人登月,短短几年時光進行了6次成功的載人登月,把12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但是時隔半個多世紀美國沒有實現重返月球的計劃,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究竟看到了什麼?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圖片中是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奧爾德林走下登月艙的場景,提前一步踏足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拍攝到了這一畫面。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究竟看到了什麼,不禁讓人懷疑 ,時隔半個世紀美國不再登月是因為技術原因?還是僅僅不敢再次登月?


月球對於人類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陪伴地球四十多億年,我們只要抬頭仰望夜空就能看到它的存在,而陌生之處就在於它不是地球。


當宇航員登上月球之後,最先注意到的或許就是自己的「家園」,地球在月球的夜空中看起來要更加的巨大和明亮,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導致只有一面正對著地球,這也就意味著在月球上我們可以長時間的遙望地球,它彷彿就掛在那裡一動不動。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當宇航員登上月球,回望地球的那一刻是最可怕的,因為那會讓宇航員產生深深的孤獨感和思鄉之情。


在很多陰謀論的文章中都提到過這一點,阿波羅11號在執行任務期間,有兩分鐘的失聯狀態,而在這個失聯狀態下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可能目擊了不明飛行物,在視線邊緣肉眼可見的位置出現他們無法理解的東西。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導致只有一面正對著地球,在月球的背面是人類陌生的世界,上個世紀蘇聯的月球三號拍攝下了月球背面的場景,那是人類首次看到了月球背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月球背面是外星文明的基地,地球上出現的所有UFO事件,它們都來自於月球背面,但自從人類的了解越來越多,發現月球背面只不過是接受天體的撞擊較頻繁,因此撞擊坑較為密集,其它和月球正面沒有太大的差別。


美國上個世紀實現了6次載人登月之後,之所以時隔半個多世紀不再登月,其實道理並沒有那麼複雜,再美味的佳肴讓我們頓頓去吃,總有吃膩的那一天。而載人登月就是如此,消耗著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沒有必要的原因,自然不會進行載人登月。

時隔半個世紀不再登月,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其次,載人登月是冷戰時期畸形競爭的產物,在安全係數要求上並沒有現在那麼高,有人把上個世紀美國的六次載人登月稱之為「稀里糊塗地去,再稀里糊地回來」,共帶回380多公斤的樣本,其餘的收穫甚微,那個時候美國更在意鮮花和掌聲。


還有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土星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的退役,讓載人登月變得可望而不可及,美國之所以時隔半個多世紀不再進行載人登月,道理很簡單或許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跟宇航員在月球上看到什麼並無絕對的關係。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