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2022年06月30日13:19:42 科學 1160

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體,善於總結經驗,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5次重大的滅絕事件,人類能否從中吸取教訓,學會如何應對災難?

科學家們將整個地球約46億年的歷史綜合起來,總結了人類今後將面對的三種考驗。

未來的人類,真的有能力挺過這一切嗎?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人類消失之後

天地不仁

地球自誕生之日起,上面的災難就沒有斷絕過,生命更是幾度遭遇滅頂之災,然而不知道怎麼的,生命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每一次滅絕,總有那麼一些頑強的生命,堅韌地活了下來,並再次締造下一個盛世繁榮

這其中,有5次大滅絕,深深刻在了生命的演化路程里,至今留有印記。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滅亡開始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造成了大約85%的物種滅絕。

引發原因是藻類瘋狂生長,榨乾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水中的氧氣,造成全球變冷,海平面下跌,海水缺氧

這件事情,催生出了一個器官的誕生——

因為奧陶紀的生物還沒怎麼登上陸地,很多生物都是依靠鰓呼吸,它們成為了這場災難最大的受害者。

這其中有一小撮動物,學會了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這便是肺的早期雛形。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現存的長著肺的魚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泥盆紀末期,距今大約3.65億年,引發的原因和第一次如出一轍。

只不過這一次被滅絕的物種數沒有第一次多,只有大約72%。

因為脊柱動物登陸了,腳第一次出現在了脊椎動物身上。

雖然這個時候還只能在泥沼里爬,但這說明脊椎動物有離開水的能力,即便海平面下降,水體缺氧,它們也有新的去處。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脊椎動物登陸

然而,演化並沒有賦予生物無敵的能力,很快一場生物史上最嚴重的大滅絕降臨

這場滅絕直接讓大約95%的物種消失海洋動物更是直接被抹去了97%

這場滅絕就是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引發的原因是地球版塊之間的運動。

但凡是能發生的一切地質災害,在二疊紀末大滅絕中上演了一個遍。這是地球最像地獄的時期。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二疊紀末大滅絕

三疊紀末大滅絕全球變暖最能參考的對象,這是史上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大約2億年前

在經歷了大約5000萬年乾旱、炎熱後,地球迎來了一場延綿200萬年的雨季,被生生從荒漠灌溉成了森林

然而,雨季帶來的不是新生,卻是毀滅。

地面植被的改變,讓一大群植食動物,餓死在了繁榮之中。

這場滅絕讓76%的物種滅絕,之後地球進入到了繁華的侏羅紀,正式開啟了恐龍時代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三疊紀的恐龍

而距今最後一次生物大滅絕,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堊紀末大滅絕,有大約75%到80%的生物滅絕,其中以恐龍為代表的蜥形綱生物遭遇重創。

這場滅絕是恐龍的末日,卻也是哺乳動物的新生,大滅絕重置了生態系統

讓原本一直被恐龍壓著打的哺乳動物突然失去了天敵的壓制,成為了地球新的主宰。

正是這一動物類群,最終誕生了唯一的智慧生命體——人類。

那麼,人類在未來,會面臨怎樣的危機與滅絕呢?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小行星撞擊地球

全球變暖

這是人類最容易想到的未來災難,因為我們正在經歷。

據科學家統計,從19世紀到今天,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9到1.1℃,這個速度超越了地球以往。

按照這個變暖的趨勢,我們很有可能在未來遭遇三疊紀一樣的乾旱又酷熱的時代

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66米,整個陸地被淹沒10%到20%的土地

森林大面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草原與荒漠,植物也變成了低矮的灌木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全球變暖

撒哈拉沙漠會跨越地中海,吞沒整個南歐、西亞地區。

到時候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很有可能是北極圈和南極圈內。

冰封已久的南極大陸將復活,從白色變為綠色。

北極熊企鵝等大量生物滅絕,人類的數量也會減少,因為土地面積縮小,氣候變得不再適合種植糧食,引發糧食危機

海洋也因為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而酸化,珊瑚礁消失,海洋內死氣沉沉,人類甚至很難捕到可以吃的魚。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珊瑚礁大量死亡

地球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再適合居住,人類唯有離開地球,另尋出路。

可是,那個時候的人類有那個能力嗎?

或許人類可以等待,等待氣溫下降的那一天。

因為按照地球的規律,有變暖,就會有變冷,地球會自己消化掉多餘的二氧化碳,但是這個周期得按百萬年計算。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地球本身就在冷熱交替

天體撞擊

如果說全球變暖是人類自己種的惡果開出了罪惡的花,那麼天外來客撞擊,就是防不勝防,天降橫禍

當年的恐龍王朝,就是被一顆小行星,不由分說地終結,只留下那些證明恐龍輝煌的化石

地球歷史上被天體撞擊的次數數不勝數,就連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也是地球和一顆天體撞擊產生的。

這不過那場撞擊發生在大約45億年前,那會兒的地球沒有任何生命,所以並沒有留下什麼化石。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月球誕生

大約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給地球的生物留下深刻的印記,可以說沒有它,人類都不可能誕生。

如果地球在未來被一顆小行星撞擊,那麼誰會在這場浩劫中滅絕?

又有誰會在這行災難中迎來新生呢?

1994年木星與一顆彗星撞擊,這場撞擊持續了幾十個小時,留下的撞擊痕迹最大直徑上萬公里

如果那一次撞擊的是地球,那麼地球很有可能就沒了!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彗木相撞

天體撞擊,最可怕的不是撞擊那一瞬間,而是之後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地震、火山爆發、海嘯,這些災難可能會持續上萬年。

就像當年的恐龍,它們並非在撞擊的那一刻全部滅絕,而是在接下來的幾萬年間,一步一步走向滅絕的。

這對物種來說是一種煎熬,也是一種折磨,尤其是人類這種有思想的生物,眼睜睜看著自己滅絕,將會是怎樣的感受?

未來,人類需要面對的,除了環境與宇宙,還有自己的一項創造——人工智慧AI。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人類可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滅絕

人工智慧之禍

雖然我們把現在市面上的人工智慧產品戲稱為「人工智障」,因為比起人腦,這些產品展現出非常糟糕的思維能力。

對於霍金警告的「小心人工智慧」,很多人都不會在意。

不少人認為,人工智慧是人創造的,人是人工智慧的「造物主」,它們絕對超不過「造物主」。

然而,人工智慧AlphaGo戰勝了人類中最聰明的幾位圍棋高手,讓人們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AlphaGo戰勝人類棋手

製造AlphaGo的工程師並不是圍棋高手,可是它卻能超越人類棋手。

這說明了一個很可怕的事情,人類引以為傲的智慧,正在被人工智慧超越。

不少人對人工智慧展現出擔憂,他們害怕的是,人工智慧對人類的毀滅是緩慢的,是「潤物細無聲」的。

人們如果過度依賴於人工智慧,或許在某方面會產生倒退,而人工智慧逐漸取代人類。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慧幫助人類

科學家則認為,如果全面使用人工智慧,那麼勢必會有大部分人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

但是人類的核心工作,人工智慧插不進去手。

因為人工智慧離不開能源,對它來說能源就是糧食,和人類吃飯一樣。

如果人工智慧真的像科幻片上所演的那樣,企圖壓制人類,那麼人類可以直接切斷它的能源,看它幾時完。

未來人類或許會面臨「三大災難」?最好重視起來,絕對不是瞎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慧與人類

這些未來可能發生的災難,值得人們重視,它們並非一時腦袋發熱的瞎說,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著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著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慧 (AI)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