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2022年06月30日01:11:12 科學 1982

撰文/攝影 林海倫

濕地中會有珍稀植物嗎?

2021年7月31日,我在寧海的一片高山濕地中意外遇見許多珍稀植物:野生睡蓮、線葉玉鳳花、東亞舌唇蘭圓葉茅膏菜、小葉地筍等。

濕地中會隱藏如此奇特的植物種類,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在餘姚四明山上也有一片類似的高山濕地,想必仔細搜索也能找到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特殊種類。由於以前我對濕地植物的印象,都是由禾本科莎草科、燈心草科、谷精草科等雜草組成,沒有什麼珍稀種類的植物出現,因此一直未對這些雜草進行太過認真的調查。

於是在21年的8月11日,我特地造訪了餘姚四明山上的這片濕地。這次滿懷信心地對濕地植物作地毯式的考察,果然也發現了不少正在開花的線葉玉鳳花和東亞舌唇蘭。

2021年初探收穫

當一種植物在雜草叢中開花時,那是一目了然的事情,相反在雜草中要找到沒有開花的蘭科植物卻是相當艱難的。

我的運氣一直不錯,這會居然又找到一種已經結果的蘭科植物新種類!這是我從未見過的蘭科植物,而且是成片生長的那種,植株數量超過100株,讓人無比振奮。

我採集帶有果實的植株回家進行鑒定,初步鑒定結果為火燒蘭屬的尖葉火燒蘭但是由於花期已過,無法確認確切的種類,只有等到來年的花期時再作結論。

據《浙江植物志》記載,尖葉火燒蘭的花期為6-7月,是當時的浙江新記錄種類,僅見於天台和臨海兩地,可見其珍稀程度。

2022年再探,幸運地發現新紀錄

為了不錯過尖葉火燒蘭的花期,今年上半年我多次到這片高山濕地跟蹤探訪。

終於在6月19日拍攝到剛剛進入始花期的花朵照片。將花朵的特徵與尖葉火燒蘭的描述相核對,二者的特徵是基本符合的。

由此,寧波境內又增加了蘭科的新成員,寧波的第55種蘭科植物尖葉火燒蘭終於得到確認!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花序特寫,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攝於2022年6月19日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花序特寫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花序上通常有花朵10餘朵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尚未進入花期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有明顯的花苞

尖葉火燒蘭的生命力似乎特彆強,它們是連片生長在濕地中相對乾燥的區域中,與禾本科等高大粗壯的雜草為伍。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生境:與禾本科等雜草為伍

我撥起一株尖葉火燒蘭,發現其地下橫走的根莖十分發達,因此它們主要是靠營養繁殖的方式來擴大種群的規模。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地下根莖特寫,橫長的根莖是其繁殖的主要方式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地下根莖特寫

整片尖葉火燒蘭可能就像一片毛竹林,本質上講就是一棵植株,好比「獨木成林」的狀態。這一點與茅草的習性非常類似。原來蘭科植物也可以成為一種成片生長的普通雜草,讓人大開眼界。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的根莖如此發達,這與《浙江植物志》描述的根狀莖粗短有一定出入。我想可能是這種蘭科植物十分罕見,人們對它的研究和觀察還不是十分細緻造成的偏差。

尖葉火燒蘭的形態特徵(實際測量)

尖葉火燒蘭的植株比較高大粗放,高度可達40-60cm。葉片在8-10枚,呈卵狀披針形,長約10cm,寬3-4cm。無葉柄,葉片基部抱莖,下部葉片呈鞘狀,上部葉片漸小呈苞片狀。葉片具10多條弧形主脈,兩面均突起,主脈之間還有2-3條細脈,葉片整體上呈深綠色且皺縮不平,很有識別度。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葉片特寫:弧形葉脈多且顯著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剛剛進入始花期,開放的花朵下垂

它的總狀花序生於枝頂,花朵數從1朵到20朵不等,多數為10餘朵。苞片發達,形狀與葉片相同,通常長於花梗連子房。花黃綠色,開放後稍下垂。外層的3個花萼片幾乎相同為綠色,長約10mm,寬3-4mm。兩側的花瓣為金黃色,略比萼片寬些,下部的唇瓣呈紫色。金黃色的花瓣與紫色的唇瓣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組合的花心可能會對傳粉昆蟲產生強大的視覺吸引力。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有蚜蠅在花朵上活動

尖葉火燒蘭的唇瓣結構比較複雜,分為上唇和下唇兩部分。上唇和下唇之間有明顯的關節相連,上唇呈長圓形,上表面有3-5條縱向的雞冠狀突起,突起多數為紫色,又有橙黃色斑塊,色彩艷麗。下唇兩側各有一個三角形的裂片,內表面有紫色脈紋,側裂片呈直立狀,圍住下唇的底部,下唇底部有大量的黃色蜜腺。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花朵放大圖:唇瓣的上唇與下唇之間有關節相連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花朵:唇瓣的上唇與下唇的側裂片圍成兜狀的花心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唇瓣的下唇特寫:中心處分布有許多橙黃色的蜜腺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唇瓣的上唇有雞冠狀的突起,並有橙黃色斑塊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花朵側面觀:唇瓣的下唇側裂片直立,圍成兜狀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唇瓣的下唇側裂片呈三角形,上有紫色脈紋

合蕊柱長約6mm,頂端的葯帽呈粉綠色,下方有2個花粉塊,花粉塊無柄,呈粒粉質,與通常的蘭科植物的花粉塊明顯不同,但與同樣生長在濕地中的朱蘭綬草的雄蕊是一致的。柱頭兩側有顯著的疣狀突起。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合蕊柱特寫:頂端的雄蕊葯帽呈粉綠色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合蕊柱特寫:頂端的雄蕊有2 個花粉塊,花粉塊無柄,呈粒粉質

果實長約2cm,呈長橢圓形,成熟時下垂,因子房不扭轉,果實也無扭轉的特徵。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蒴果特寫:果實不扭轉,長約2cm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蒴果特寫,果實不扭轉,長約2cm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尖葉火燒蘭結果照片,攝於2021年8月11日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蒴果下垂,攝於2021年8月11日

尖葉火燒蘭的花朵在蘭科植物中屬於中等大小,在野外觀賞時似乎相貌平平。但其花朵的結構十分精巧,色彩豐富美麗,放大後才能看清其中的精妙之處。

尖葉火燒蘭的伴生植物有許多,大都是常見的禾本科、莎草科和燈心草科等雜草,此時開花的種類有萱草紫萼和綬草等。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伴生植物:萱草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伴生植物:綬草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伴生植物:紫萼

筆者心得

蘭科植物都十分珍稀,每一種新的蘭科植物種類的現身,都將為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指標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期待著我們寧波有更多的蘭科植物會不斷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也許是對我長期苦苦尋覓的一種莫大的獎賞。同時也希望這樣的高山濕地不被開發和破壞,讓這種珍稀蘭科植物能生生不息。


2022年6月29日

--the end--------

尖葉火燒蘭:寧波第55種蘭科植物現身餘姚四明山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林海倫,寧波市藥品檢驗所主任中藥師,30多年來一直關注研究寧波的鄉土動植物資源,發現過大量珍稀物種,並長期致力於科普宣傳工作。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路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著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號,到家!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到家!

今天,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探測器已於本月初先後完成月球背面軟著陸、採樣、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等工作。歡迎回家致敬追夢的中國航天來源:央視新聞、央廣網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 天天要聞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各獲獎項目中,與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相關聯的項目明顯增加,涉及多語種智能語音、智能車聯網、智慧高速、超級計算等應用場景。其中,「多語種智能語音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