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2022年06月29日07:02:16 科學 1558

地球46億年的歷史無疑是一部極其浩瀚的史詩,而我們人類在這段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在目前看來尤為重要,但在曾經卻是不值一提的,畢竟我們的祖先是在300萬年前左右才初步具備了現代人類的外形和習性。

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所經歷的幾十億年歷史,也依舊是值得探究的。

雖然我們普遍認為人類是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一個高等文明,但這樣的理論還是有些太過絕對,因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誰也不知道地球究竟有沒有誕生過與人類類似的生物。

因此在網路上也有很多人堅信在人類之前,地球上也有著文明的存在。而人類在近現代發現的一塊上古「晶元」,這在某種程度上佐證了這個說法。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漁民的發現

這塊晶元事實上已經是一塊化石了,在2021年時,來自俄羅斯的一個名叫維克托的漁民在日常捕魚時偶然見到了一塊奇特的石頭。

單從形狀上來看,這塊石頭與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鵝卵石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但是這個漁民卻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這塊石頭背部上所印存的一塊乳白色花紋。

這片花紋和石頭的整體結構格格不入,好像是有人故意印刷上去的一樣,其外形和結構與電腦的處理器十分類似,就好像是一塊帶有紋路的晶元一樣。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漁民維克托將石頭把玩了起來,在經過了摩擦和肉眼判斷之後,發現這塊花紋並不是人力就可以抹除的,因此他覺得這塊石頭背後有著更大的研究價值,於是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有關部門。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上古時代的晶元?

有關部門在接到維克托的報告之後,立刻奔赴了現場,將這塊石頭拿走進行研究。

人們一開始以為這不過是一塊人造的石頭而已,但是在經過了精妙的儀器測試之後,他們才驚訝地發現,這塊石頭竟然已經有足足2.5億年的歷史,並且是一塊名副其實的化石。

也就是說在維克托之前這塊化石應該是沒有被人所發現過,所以其餘表面的紋路只能是純天然自帶的。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這樣的發現,讓不少科學家都深感詫異。在自然界中確實沒有類似的物質,可以在石頭表面留下形狀如此規律的圖形。而且由於我們自身的技術不夠,無法將整塊圖案悉數取出,只能利用一些精妙的儀器測定其內部的物質含量。

不然倘若這真的是一塊晶元的話,我們說不定還能讀取到其中的信息,得到什麼驚天的發現。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測試的結果

科學家們在進行了針對這塊化石圖案的物質測試之後,無一不驚掉了下巴,因為他們意識到這塊化石表層的圖案,是由一種類納米技術所製造而成的。

納米技術目前被應用在晶元的製造行業當中,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手機電腦以及所有高端電子設備內部都有著納米技術的體現。

要知道世界上首個晶元的出現時間是1958年,如果這塊來自2.5億年前的化石真的是有著晶元,那麼也就無疑證實了我們人類確實不是地球上的首個文明。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但這樣的說法聽上去實在是有些太過讓人難以相信,2.5億年前的地球處於一個時代變更的時期。

當時地球的主人是與恐龍有著親屬關係的一些爬行動物。這些動物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就遏制了文明的發展。畢竟它們是極其兇悍的捕食者,有著這樣的威脅,任何文明都無法落地生根。

事出反常必有妖,科學家們意識到,雖然這塊化石表層的圖案有著類似納米技術,但很有可能並非是我們所想像的晶元。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故事的真相

在經過了更為細緻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們將目光鎖定在了一種名叫海百合的生物之上。海百合是一種上古時期的水生生物,它們所活躍的時間大約是4.8億年前到今天。這種生物的外形極其奇怪,長得就像是一個在海洋當中翻飛的植物一樣。

之所以科學家們會將目光鎖定在海百合身上,是因為它們是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容易形成化石的生物之一。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首先,海百合一般生活在海洋的底部,受到的壓力較大,並且自身的結構十分鬆軟,在死後會被海水巨大的壓力所迅速壓縮。

其次,由於地球在2.5億年前的那段歷史中,發生了許多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了物種大滅絕,所以海百合的屍體由於自然災害被壓縮到海洋當中的岩石上,也絕對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而這塊所謂的晶元應該就是由海百合的屍體所壓制而成,只不過由於巧合,才在石頭表面形成了一塊四四方方的有著晶元結構的圖案。

而科學家們在化石上所發現的類納米技術,也可以被歸咎到巨大的海水壓強當中,可能是巨大的壓強,把物質壓制到了納米級別,才讓科學家們誤以為這是一塊由納米工業所製成的晶元。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晶元」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曾被認成史前螺絲的玩意,是海百合的莖

結語

當然我們前文中所提到的兩種理論都是人類對於這塊化石的猜測,事實的真相在目前還依舊沒有被人揭開。在我們人類之前,究竟有沒有文明存在也一直是科學界未曾解開的謎團。

不過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從現有的證據當中了解到地球更多過往的歷史,從而揭開許多往事的回憶,更好的了解我們母星的過去。然後再從這過去當中探究我們人類的未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著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著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路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器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