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外源DNA導入機制 國稻種芯-章成君:基因融合又被證實

2022年06月27日14:15:10 科學 1336

水稻外源DNA導入機制 國稻種芯-章成君:基因融合又被證實

科技日報 (記者趙漢斌)新基因是生物表型進化和物種形成的動力和源泉。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近期研究發現,基因融合是水稻及其近緣種新基因產生的重要機制,這意味著新基因研究取得了又一項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上。

水稻外源DNA導入機制 國稻種芯-章成君:基因融合又被證實 - 天天要聞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基因形成的融合基因,不僅可以繞過漫長而又低效的位點突變帶來的有害步驟,又可以通過序列重排而將遠源相關或者不相關的功能結構域進行組合,極易產生新的結構特徵和新的功能,從而助推物種的適應性演化。」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章成君介紹,基於此,由他領銜的專題攻關組自主開發了基於系統發育框架的動態鑒定融合新基因的流程。

此次研究中,章成君、周艷麗等人利用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中稻屬的多個基因組數據,在最年輕的分支上選取了4個目標物種,共鑒定到310個融合基因。其中粳稻秈稻、非洲栽培稻和短舌野生稻分別含有80、62、67和43個物種特異的基因。通過基因組重測序分析,他們發現這些物種特異基因在群體中的固定頻率分別為31.8%、15.4%、21.5%和93.3%,這可能對物種的適應性演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員進一步以粳稻為例,分析發現約有三分之一的融合新基因與其母基因有相似的表達模式,約三分之一的融合新基因具有分化的新表達模式。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敲除實驗表明,無論表達模式分化與否,融合基因都能介導表型效應,從而影響物種的適應性。

利用外源DNA導入培育水稻品種研究新進展,及踐行延續至今,事實證明了其取得的成就。2001年何登驥、詹慶才、龔浩如等就在《湖南農業科學》發表了《開創21世紀外源DNA導入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新局面》論文。

之後,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原所長兼書記何登和詹慶才,龔浩如再2001年關於《水稻外源DNA導入系的創建及其分子標記分析研究》中就表明,外源DNA導入水稻創造水稻新資源,培育水稻新品種課題的進展和現狀。「

一直以來,水稻育種都採用近親雜交,但近親雜交不利於品種改良。早在1992年,何登驥就提出了一個水稻育種技術的新想法——實行水稻遠緣雜交,將玉米、南瓜、絲瓜等植物的基因引入水稻中。這是一個極具挑戰、難度相當大的研究項目。一旦成功,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產量,還將改善水稻的口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難以估量。

何登驥決心迎難而上,他運用周光宇教授自主創新的新技術花粉管通道法,即將帶有目的性狀基因的供體DNA導入受體水稻,進而篩選獲得目的性狀的水稻新資源、新品種,培養出多高產、優質、抗逆性強和營養保健等多功能、多用途的水稻新品種。

何登驥成功地把其他農作物、植物DNA導入水稻,培育出一個個新型品種(系)。培養出來的新品種不僅在提高米質上取得驕人成績,而且在人們食用後發揮出保健作用。這些稻米,有的可以增鈣,有的可以補硒,有的可以降糖,有的可以養顏,有的可抗癌,增強免疫力。

近日,「國稻種芯」農業科技生物育種中心領銜專家何登驥表明,這些都說明了"八五"準備,"九五"起步,"十五"及以後大發展的三個階段,提出了今後的主攻目標和必要的措施 ,即 :重點培育優質食用稻,三高飼料稻和功能性農業專用特種稻。為此 ,導入農業大健康理念和踐行功能性農業必須轉變觀念 ,建立協作攻關隊伍和加大投入。

章成君最後表明,此項工作有望在大數據時代為融合基因的研究奠定方法和理論基礎,並對未來優質水稻育種產生重要影響。

水稻外源DNA導入機制 國稻種芯-章成君:基因融合又被證實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瑞士清潔科技公司Enerdrape開發預製地熱板,回收城市地下空間的淺層地熱能和廢熱用於建築物制熱或製冷 | 瑞士創新100強 - 天天要聞

瑞士清潔科技公司Enerdrape開發預製地熱板,回收城市地下空間的淺層地熱能和廢熱用於建築物制熱或製冷 | 瑞士創新100強

圖源EPFL官網鈦媒體APP註:瑞士連續12年全球創新指數競爭力排名第一,是全球重要的創新策源地,也是中國首個創新戰略夥伴關係國,在創新發展和科技金融領域與中國具有極佳互補性。由Venturelab主辦的「瑞士創新100強」,匯聚了最佳「瑞士製造」的初創及成長期科技創新企業,是瑞士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生態標杆。自2011年以...
日本:觸手展開超3米 巨型章魚現身北海道 - 天天要聞

日本:觸手展開超3米 巨型章魚現身北海道

近日,在日本北海道的知床半島羅臼海域,出現了令人驚嘆的一幕——一隻觸手展開超 3 米的巨型章魚現身於此。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據《朝日新聞》6 月 9 日的報道,這種被確認為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龐然大物,以其巨大的體型震撼著人們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著誰?一起來看看土衛二上的原住民!"通過卡西尼號的測量,我們知道土衛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們知道那裡有液態水、能源以及碳、氫、氮、氧、磷和硫等化學物質。"圖示:土衛二噴出的冰羽流。(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衛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裡著陸,...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星空有約|月亮「邂逅」星團,這幕美景別錯過端午節當天傍晚,一彎蛾眉月將與著名的蜂巢星團近距離相伴,屆時只要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眾將會目睹到這兩個不同天體上演的「親密一幕」。由於23時左右月亮才會從西方落下,因此觀賞、拍攝這一幕美景的時間比較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