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2021年10月14日10:32:05 科學 1076

點擊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 天天要聞

細菌感染誘發的膿毒血症(sepsis)是一種劇烈的全身炎症反應,有致命危險。

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馬秋富領銜的研究團隊展示了一種刺激「穴位」治療膿毒血症的實驗方法:研究人員在患有膿毒血症的小鼠身上,找到其後肢的「足三里穴位」——換到人體的話大致位於膝蓋下方2厘米處,然後用微弱的電流對此進行針灸,最終起到了有效的抗炎作用,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 天天要聞

針對這項研究,《自然》雜誌同時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杜克大學麻醉學科的Luis Ulloa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電針灸(electroacupuncture)刺激特定部位,從而調節某些身體機能並治療疾病,屬於近年來被稱為「生物電子醫學」(bioelectronic medicine)的一類新興醫學領域。

人們很容易由此聯想到傳統的針灸。在這項研究以及先前的一些相關實驗中,科學家們也發現,在傳統意義上的「穴位」位置進行電針灸刺激為什麼有效、如何才能起效、是否特異等,還存在很多爭議。比如,以不同的強度刺激「足三里」,或者以同樣的強度刺激另一個位於腹部的「天樞穴」,都無法起到同樣的抑制炎症效果。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要把電針灸發展為一種可靠、有效、靈敏的治療方法,明確電針灸刺激「穴位」背後的神經元網路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馬秋富教授的研究團隊從2017年以來,致力於挖掘電針灸激活神經通路進而調節炎症的機制。在這篇新發表的論文中,研究團隊通過小鼠實驗首次找到了一組特定的神經元,並發現這組神經元可以調節迷走神經-腎上腺反射,從而為電針灸刺激「足三里」起到全身抗炎效果找到了現代神經解剖學的基礎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 天天要聞

▲馬秋富教授(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官網)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電刺激「足三里」位置時,會激活一組表達Prokr2蛋白的感覺神經元。這些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體部分位於脊髓,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屬於支配後肢的坐骨神經,由此它們可以將後肢的感覺信息通過脊髓傳向大腦的特定區域。

有趣的是,表達Prokr2的神經元受到不同強度的刺激,會激活不同的神經通路。受到較低強度的刺激,它們會進而激活神經系統中的迷走神經-腎上腺,驅動腎上腺釋放兒茶酚胺類抗炎物質。但如果電針灸刺激的強度過大,則會進而激活另一組交感神經反射,反而未能驅動迷走神經-腎上腺這條副交感神經通路。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 天天要聞

▲適度刺激小鼠的「足三里」(ST36)引起全身抗炎反應的神經網路:激活Prokr2感覺神經元,驅動迷走神經-腎上腺軸(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這類Prokr神經元的神經纖維有特定的分布區域,也就為電針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釋。在包裹腹部器官的組織中,研究人員就沒有找到這類表達Prokr的神經元,所以刺激小鼠的腹部「穴位」(比如「天樞穴」)很難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應。

為了驗證Prokr2神經元的角色,研究人員光遺傳學等多種實驗手段人為激活表達Prokr2的神經元,發現可以模擬電針灸的抗炎效果;相反,如果特異性地破壞這組神經元,則會讓電針灸起不到抑制全身炎症的作用。

《自然》雜誌的評論文章總結說,這些結果首次提供了一種分子標記,靶向具有這種分子標記的神經元可以設計特定的刺激方法,用來遠端調節身體機能。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希望此次的這些發現可以為優化生物電刺激參數鋪平道路,未來可以精確地驅動不同的神經通路來治療特定疾病,最終造福患者。

參考資料:

[1] Shenbin Liu et al., (2021) 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 adrenal axis.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01-4

[2] Neurons that switch off inflammation.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2714-0

免責聲明:葯明康德內容團隊專註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葯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葯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葯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振動檢測+模擬地震 麥積山石窟大規模地震監測台陣建成 - 天天要聞

振動檢測+模擬地震 麥積山石窟大規模地震監測台陣建成

坐落在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被列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近日(5月8日),這裡建設完成了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地震監測台陣,為文物的抗震預警提供了保障平台。麥積山石窟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像麥垛形狀一樣的崖體構造,既是藝術奇觀,也是抗震薄弱點。221個高懸于山體的洞窟,依託1.5公里長的懸空棧道連接起來,...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類還能支撐多久?為何木星會被稱為地球的保護神?作為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體積足以相當於1370顆地球,但凡從木星經過的小行星都會被木星捕獲。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個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鎖定。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 天天要聞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 天天要聞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來源:益陽市人民政府網_區縣市動態】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專家觀測儀器數據。姚靖怡攝5月7日,在資陽區沙頭鎮文興村資江干堤防汛現場,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團隊運用高密度電法系統對堤防結構開展電阻率成像檢測。這套堤防隱患診斷系統可有效檢測30米深度範圍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 天天要聞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人類是何時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適應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則康馬縣嘎拉鄉瑪不錯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時代湖濱遺址,該考古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探究早期人類「極地」生存的樣本。這部鐫刻在高原腹心...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 天天要聞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5月11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一起「高校學者為發論文偷販涉密敏感數據」案件細節。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 天天要聞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一、近海海域天氣實況 5月10日14時至11日02時,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西北風,東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域、北部灣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東北風或偏北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