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 與人工授精一樣嗎?

2021年10月10日16:04:09 科學 1642

試管嬰兒 與人工授精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啦。

兩者最主要的區別是授精的場所,人工授精是體內受精,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

人工授精是模擬自然規律,試管嬰兒是人工干預自成規律。打比方如美容一樣,有些人整容完全變臉,有些人就局部或鼻子,或眼睛,或嘴巴整一下。又比如旅遊風景區,有的地方全人工建造,有的就局部增減。

箇中玄機能理解嗎?體會能相同嗎?

(一)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在普通大眾的心理都被賦予近代科學神秘的、最後抱孩子的希望。但試管嬰兒並不適合於任何人。一種方法的誕生都不是全能的,有它最適合的受眾人群。

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是採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試管內),並進行早期胚胎髮育(3天-6天),然後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成熟卵子 + 精子


試管嬰兒 與人工授精一樣嗎? - 天天要聞

精卵授精

↓↓↓

試管嬰兒 與人工授精一樣嗎? - 天天要聞

試管內培養

↓↓

試管嬰兒 與人工授精一樣嗎? - 天天要聞

試管嬰兒 與人工授精一樣嗎? - 天天要聞

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一般解決的是女性因素引起的不孕。取卵子和精子,讓其自然體外受精後再移植子宮內孕育;

如: 嚴重輸卵管疾病,如患盆腔炎導致輸卵管堵塞、積水;或輸卵管結核而子宮內膜正常;或異位妊娠術後輸卵管堵塞;子宮內膜異位症、免疫性不孕症、原因不明性不孕症、卵泡不破裂綜合症等;

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一般解決的是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即少精症、弱精症、畸精症,取卵子和精子後,向卵子里注入精子讓其受精後再移植到子宮內孕育。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解決的是男女雙方家系裡已有疾病表現的遺傳因素,即有遺傳性疾病需要做移植前診斷者,取卵子和精子,讓其自然體外受精後,進行體外的胚胎篩查,剔除有遺傳疾病胚胎選出健康的胚胎再移植到子宮內孕育。

目前,第三代試管嬰兒可診斷檢測出的遺傳性疾病有一百餘種,如地中海貧血病血友病等。全世界遺傳性疾病有四千餘種,若能夠在胚胎移植前就能明確有無遺傳性疾病,將會大大降低流產風險,提高出生後嬰兒的質量。

所以,每一代的試管嬰兒都有其特殊的適用範圍,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並不是代數越高越好。

(二)

人工授精指採用手淫或特殊方法取精等非性交的方式收集精液、精子,經人工處理純化後將精子直接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以達到使女子受孕目的的一種輔助生殖技術。它的受精是在體內自然進行的,所以處理簡單,人工干涉較少,自然選擇,優勝劣汰,符合生物學規律。

人工授精有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

丈夫精液人工授精適應症:男性生殖器官畸形如尿道上裂、尿道下裂、頑固性不射精、嚴重早泄、逆向射精者,或藥物、心理、生理因素導致陽痿、不射精或其它性功能障礙情況;男性精液質量異常,如少精症、精液粘稠過度,精子活動率低,精液液化不良等情況;女性陰道狹窄、陰道內疤痕粘連、陰道過於鬆弛不能貯存精液、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運行障礙或宮頸及粘液異常如宮頸炎症及粘液中存在抗精子抗體等;原因不明的不育症。


供精者精液人工授精適應症:男性屬絕對不育,主要是經多方治療無效的無精子症、畸形精子症、死精子症等;男性患有嚴重的遺傳性缺陷或遺傳性疾病,或男性攜帶不良遺傳基因,經遺傳諮詢被認為出生患遺傳性疾病嬰兒風險大者;夫妻間特殊的血型不相容或其它免疫性不相容因素,可致流產、早產及新生兒畸形或嚴重胎兒溶血症情況;男性輸精管阻塞、外傷或輸精管結紮術後無法再復通,致精子排出障礙情況;其它治療無效之不明原因的不孕症等。

試管嬰兒 與人工授精一樣嗎? - 天天要聞

#懷孕##試管嬰兒#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隨著天上的衛星組網越來越多,這些衛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首個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衛星管理更聰明。航天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通過數據學習,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當地時間5月14日,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荷風」和「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美泉宮動物園為「荷風」和「蘭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發表致辭。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眾多兒童歡呼雀躍,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 天天要聞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我們都知道醫學研究方案設計耗時又耗力?面對複雜的實驗邏輯和文獻海量信息,如何快速產出高質量方案呢?我想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吧!那今天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福了,本文結合梅斯醫學資深研究員張磊博士直播乾貨,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標、優化實驗設計,文末還附贈工具試用入口!【研究方案設計的前置知...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聞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紀末,一位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開了一項讓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麼」以及「生命的邊界在哪裡」的探索。這段旅程不僅顛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觀,也在科學和哲學界激起了波瀾,影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