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2021年09月24日22:31:10 科學 1563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研究會場報道

2021年9月18日,中國心臟大會(CHC)2021之「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在線上召開。

論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流行病學研究部主辦,邀請多位我國心血管疾病遺傳多組學研究領域的頂級學者齊聚一堂,從基因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學數據的廣泛應用,到代謝組和微生物組學數據的積極探索,再到多組學聯合分析的創新嘗試,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遺傳學大數據和多組學研究的知識盛宴。

本次分論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魯向鋒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尹慧勇教授、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陳曉偉教授共同主持。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心血管等慢病的遺傳大數據和多組學整合研究

西湖大學的楊劍教授給大家介紹了心血管等慢病的遺傳學大數據和多組學整合研究。楊教授指出,人類大多常見的性狀往往不是單基因調控,而是環境和基因共同調控的。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解決了哪些位點和疾病關聯的這一問題。然而,在GWAS出現初期存在著遺傳率丟失問題,因此,楊劍教授在2010年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把所有的SNPs放在一個混合線性模型中,去估計其所能解釋的所有表型變異。此外,楊劍教授還把遺傳變異從基因組水平分解到染色體水平,來探究染色體長度和遺傳度的關係。

綜上所述,楊劍教授認為影響疾病的位點很多,而單獨一個位點的效應值很小。在此基礎上,楊教授提出SMR分析方法,通過將GWAS和eQTL整合,從而更好地識別候選基因。然而整合eQTL數據需要考慮時空性,尤其是時間性存在很多困難。同樣,其他組學的數據也可以進行整合,如DNA甲基化。最後,楊劍教授為我們介紹了OPERA研究方法,該方法可以整合所有遺傳對於組學調控的數據,結果發現,雖然有一些SNP位點調控多個組學數據,但多組學仍存在獨立現象。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心血管臨床代謝組學研究

中國藥科大學齊煉文教授報告了心血管臨床代謝組學研究基本概念,並為我們分享了團隊相關研究進展。

報告中介紹了齊教授團隊對多中心2324份血漿臨床樣本進行了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發現了冠心病相關的125個差異代謝物。進一步機制研究發現與冠心病進展相關的代謝標誌物——N-乙醯神經氨酸(Neu5Ac)作為信號分子激活了Rho-ROCK通路從而觸發了RhoA和Cdc42依賴性心肌損傷,後續動物和細胞實驗證明沉默神經氨酸酶-1可以有效緩解心肌缺血損傷。藥物研究發現抗病毒藥物奧塞米韋和扎那米韋,作為神經氨酸酶-1的抑製劑,可以使心肌缺血大鼠的24小時生存率顯著提高,相關指標顯著改善;中藥庫篩選發現丹酚酸候選新葯能夠抑制神經氨酸酶,未來也可以用於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原創新葯C-09也在逐步進行優化和轉化,期待用於未來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相關結果為冠心病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靶點,也為早已上市的老葯再定位開拓了新思路。

齊煉文教授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完整的代謝組學研究實例,從代謝差異物的篩選,到動物機制研究,再到後期的藥物發現和臨床轉化,十分精彩。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腸道菌群與膽汁酸在代謝性血管病變中的作用

北京大學醫學部姜長濤教授介紹了代謝性疾病研究進展,並講述了腸道菌群在代謝性疾病的器官互作、共性發病機理等方面的橋樑作用。

在報告中,姜教授介紹了腸道菌群在人體中作為連接人體與外界環境的新器官和橋樑,能夠感知外界環境如藥物、飲食、運動等帶來的小分子物質的改變如脂多糖、LPS、短鏈脂肪酸、膽汁酸等,進一步引起宿主代謝的改變。通過臨床隊列和動物實驗,發現腸FXR在小鼠和人中都與腸神經醯胺呈正相關。後續篩選了腸神經醯胺相關代謝通路和基因的表達,發現SMPD3是其主要代謝通路。有多個大型隊列發現,神經醯胺是心血管事件獨立的危險因素。其機製為直接誘導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增加巨噬細胞細胞因子的合成。動物實驗研究發現腸FXR特異性敲除通過抑制SMPD3-神經醯胺軸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提示腸FXR、SMPD3和神經醯胺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病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姜教授團隊的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膽汁酸-腸FXR/TGR5軸調控代謝性疾病,展現了腸道菌群在代謝性疾病中的橋樑作用。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數據和方法推動的微生物組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軍教授,講述了數據驅動的微生物組研究以及與人類健康的關係,並講述了團隊相關研究方向和創新。

首先結合腸道宏基因組與心血管疾病,重點介紹了腸道菌群通過對肉鹼的代謝增加了循環系統中三甲基胺氧化物的水平,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患病風險增加是疾病發生髮展的獨立的風險因子和治療靶點。其次,王教授介紹了該團隊推動了第三代測序技術(SMRT)的應用和三代測序技術平台的建立,為新一代測序技術發展做出貢獻。優化了腸道宏基因中病毒顆粒的富集和測序的方法,加快檢測流程可實現一天內樣品採集與檢測分析。通過新的檢測方法進一步檢測了新冠肺炎患者腸道病毒顆粒,發現新冠肺炎患者與健康人群腸道病毒顆粒存在差異,且重症患者與輕症患者之間腸道病毒顆粒也存在差異。未來將分析腸道共生病毒在天然免疫和代謝組中的作用,探尋腸道共生病毒作為腸道宏基因組一部分在疾病發生髮展中的作用。

王軍教授為我們展示了微生物組學研究的前沿進展,並倡議增加合作,推動中國人群GWAS與腸道微生物關聯的研究進展,展示腸道宏基因組與人類疾病發生髮展的未來研究方向。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多組學與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的人群研究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的孫亮教授從營養流行病學的角度介紹了多組學在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的人群研究進展。

心血管代謝疾病死亡的膳食風險因素主要包括鈉攝入過高以及水果、n-3脂肪酸、蔬菜和全穀物攝入不足。為了解決如何通過膳食來促進健康這一世界難題,國際上提出了精準營養的概念,而這一願景的實現需要多組學和可穿戴設備的應用。

孫教授課題組從2005年起建立起3000人的隊列,收集了環境因素以及遺傳、分子表型和疾病等多組學數據,為開展精準營養研究打下堅實基礎。首先,在基因組學研究方面,孫亮副研究員團隊發現膳食和遺傳風險分數(GRS)與血液膽固醇顯著相關,而隨著GRS的升高,膳食膽固醇對血液膽固醇的影響增大,這一發現提示基於遺傳風險來進行膳食干預的重要性。第二,在代謝組學研究方面,孫教授課題組建立了亞洲最大的醯基肉鹼資料庫和脂質組資料庫。肉鹼是長鏈脂肪酸β氧化過程的必要輔助因子,而醯基肉鹼是其代謝產物。該團隊發現傳統風險因素與特定血漿醯基肉鹼相結合可以增加17%糖尿病發病預測效力,進一步通過網路分析發現長鏈n-6脂肪酸對代謝綜合征具有保護作用,而這種作用在短-中鏈醯基肉鹼水平較低時被強化。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11種新的鞘脂可以顯著增加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同時通過孟德爾隨機化發現了與2型糖尿病存在因果關係的鞘脂種類,有望作為新的干預靶標。

最後,孫教授分享了膳食干預與微生物組研究的新發現。比如,花生干預在降低基線體重的同時可以增加代謝綜合征逆轉率,且通過機器學習發現腸道菌群結構可以預測花生干預效果。此外,該團隊也發現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在減重的同時能增加對機體有利的HDL-C水平,進一步通過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分析發現,菌群CAG網路、脂肪酸和醯基肉鹼的變化均與血脂改善相關,而CAG的變化對血脂改善貢獻度最大。

綜上所述,通過多組學結合人群研究,孫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為膳食干預、菌群結構、機體代謝特徵和心血管代謝疾病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新的見解,且為更好地進行精準營養和慢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通過本次論壇,各位專家介紹了心血管代謝疾病在遺傳和多組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技術和成果,從基因組、代謝組和宏基因組等多組學角度分享了各團隊的研究策略和最新進展,內容豐富,希望參加本次論壇的各位同道和研究生有所啟發和收穫,共同推動本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趙坤、劉夢瑤、夏皮卡提江、劉碧森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會議微網站

(來源:心臟大會)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點分享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點收藏

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CHC2021丨心血管疾病遺傳與多組學會場擷英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