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2021年09月24日21:37:07 科學 1830


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神經膠質瘤】屬腦部惡性腫瘤,今年的我就親身經歷過它的厲害。

一.最初發病體征:

今年3月底,我的左手突然出現感知異常,總有麻木感覺。似乎不是自己的手,最初起幾根手指無法正常活動,洗碗的時候還摔壞了一個,我還算很快感覺不對,去了醫院,但當時導診台讓我去】康復醫學科進行檢查。因此就一系列的先做肌電圖檢查(還排隊很久,)結果顯示可能是頸椎壓迫(核磁共振檢查出啦頸椎突出是有一點。但是主任醫生說並不算嚴重),於是進行一周的理療(什麼紅外線,干擾電,溫熱療法,牽引都做了一遍),一周療程後幾乎完全沒有改善,第二周主任再開了一周,連續2周做完後正好遇上五一放假,

二.壓力太大讓病情快速惡化。

5.1假期間由於公司項目需要,雖然在家,其實還是處於完全線上待命的狀態,尤其當時的項目是需要中國團隊跟新加坡團隊聯合完成,但是實際情況下很多溝通障礙。工作完全無法正常完成,壓力非常大,結果突然有一天睡醒了發現我的左手幾乎是完全動不了了。

三.從康復醫學科轉到神經內科檢查。

5月初再次去康復醫學科主任給我診斷的時候開始發現不對勁了,說如果是頸椎問題不可能理一點用沒有 而且還在惡化,於是主任建議我趕緊去神經內科專家看看。

神經內科醫生第一時間給我開了頭顱CT掃描檢查。當天檢查手診檢查我的手直接告知左手完全癱瘓。

後第二天就發現確實頭顱有陰影,於是又開了【增強核磁共振檢查】。

四.噩耗果然還是來了。

5.13日我在醫院公眾號上就看到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當時報告是考慮腫瘤。此時我幾乎崩潰了,一個人實在無法面對,這麼久以來,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去醫院晚上實在沒忍住,讓老公第二天陪我去見醫生。

5.14日,神經內科醫生跟我確認,確實是腦子長瘤了,他直接沒有任何處理意見,只是建議去神經外科看看是否可以手術切除,因為是腦子手術,我擔心的問了下是否有風險,沒想到內科醫生跟我說。肯定有,所以建議我們直接去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全全國最權威的神經外科)。

聽完醫生的語氣,我跟老公嚇壞了,先在候診室外面坐了好久才回過神來,然後趕緊上健康雲預約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專家,因為太知名的醫院,專家非常難約,最快也是10天以後,還好約到一位有特需門診的教授,

5.25來到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於佶教授門診,沒想到他一看到片子就說:手術可以幫你開,但是你的手和腳功能還是保不住,只能保命。

當時的我們已經不知道如何表達,也只能請求醫生幫我維持生命!沒想到醫生還說。具體維持多久還不確定。又讓我們幾乎崩潰了一回,而且還說這個腫瘤惡性程度非常高。所以這麼快完全攻擊我的左邊肢體運動神經。

五.入院手術。


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我是5月26號正是入院上海華山醫院東院神經外科手術排期在6月2號。

手術還算是非常順利.手術後我的恢復也很快。一個多星期後出院了。

六、後續放化療。

因為神經膠質瘤屬於惡性腫瘤,醫生的治療方案是必須要進行【放化療治療。】於是我又轉到華山醫院西院的放射治療科,經過醫生團隊建議。我需要連續進行30次的放療,同時放療期間還要搭配化療藥物一起吃。

這期間身體真的是經歷了絕大的痛苦,每一天早上去放射性治療後人就很累,完全沒有精神和胃口,睡眠也不好。還有輕微頭痛,加上化療藥物吃了影響整個消化系統,幾乎沒有一天是能夠正常排便的,那種感受實在無法形容。

七、終於在9.15號結束了放化療療程身體細胞幾乎完全殺光,白細胞,淋巴細胞極速下降。醫生讓我先回家休息28天後再去做一次核磁共振檢查和血常規檢查。

八、回家大補了一個星期。

每天差不多2小時要吃一頓,就像小嬰兒一樣,除了每天正常吃飯。我還額外補充很多營養元素。比如微量元素,海藻,燕窩,等等。

終於現在體能狀態恢復回來了。

九、自主康復訓練。


親身經歷的「神經膠質瘤究竟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現在的我在康復師的幫助下進行物理訓練,連續1個月下來有了很大進步,完全癱瘓的左手現在可以在右手的輔助下夾起小木棍了。而且康復師說我還是有機會回歸社會的。這讓我感覺很開心

【到底我為何會患病?】

老實說。我一直認為自己生活方式已經很注意了,為何還是會得這個病呢?在醫院的時候看到非常多跟我一樣的膠質瘤患者,而且年齡還比我更年期,有個男孩才19歲,本來在美國留學。而且剛拿到學位。結果因為手部局部癲癇入院檢查出來膠質瘤,於是送回國治療。

我總結下來我的最大原因可能還是壓力的關係,加上可能我們現在人手機輻射的影響(每天幾乎24小時手機不離身。而且很多時候都是線上待命,晚上也沒有關手機的習慣。就放在床頭邊上。

所以在多種因素的催化下身體最終扛不住了,

【對於預防神經膠質瘤,強烈建議現代人務必注意】

1、減少自身壓力。

我們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都是壓力巨大,尤其是40歲左右的中青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高壓一族,一定要學會釋放壓力。維持良好的睡眠。

2、減少手機的使用。尤其晚上睡覺手機不要放在床邊,實在無法一定要開啟飛行模式✈️,尤其越智能化的手機輻射更厲害。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引言生命,無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蹟。而蛋白質(proteins),正是構成生命大廈的無數微觀建築師。我們通常會將蛋白質想像成一個個靜態的、結構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奧秘遠不止於此——真正的蛋白質,更像是靈動萬變的「變形金剛」!它們能夠根據環境信號精確切換構象(conformational states),這種動態能力正是...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 天天要聞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尕海濕地位於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是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尕海保護站在附近的巡護點上,布設了近80台紅外相機,用來監測雪豹、岩羊等其他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每年的5月和10月,保護站工作人員都要回收查看紅外相機中的視頻畫面,為野生動物的監測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近日,總台記者跟隨保護站里...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 天天要聞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認證作者激勵計劃#細胞分裂是否對稱主要取決於我們討論的是哪種類型的細胞分裂以及具體的生物背景。細胞分裂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此外,某些情況下也會提到無性繁殖過程中的不對稱分裂。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中,一個母細胞會複製其遺傳
402片瀕危鯊魚翅進境有異味被查 - 天天要聞

402片瀕危鯊魚翅進境有異味被查

近日,深圳寶安機場海關查獲瀕危鯊魚翅402片。深圳寶安機場海關關員在對轉運貨物開展巡倉監管時,發現一票貨物外包裝破舊且散發出濃烈的異味,隨即對其開箱查驗。經查發現,紙箱內裝有用透明保鮮膜包裹的疑似魚翅一批。
行進中國|一根竹子的「七十二變」 - 天天要聞

行進中國|一根竹子的「七十二變」

廣德竹海。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竹編傳承人手工編織竹製品。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竹包包讓人愛不釋手。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竹桌椅搭配的休閑茶室。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用筍衣編成的動物擺件惟妙惟肖。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自帶藍牙功能的竹鍵盤和竹滑鼠。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人民網廣德5月25日電(記者汪瑞華、張俊、陳曦、苗子健)竹筷...
科學家首次實現超冷原子「超糾纏」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實現超冷原子「超糾纏」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Manuel Endres 團隊通過「光鑷」(基於激光的鑷子)對單個原子進行精細控制,首次在超冷原子體系中實現 "超糾纏" 量子態。相關研究成果已於 5 月 22 日發表於在《科學》上(IT之家附 DOI: 10.1126 / science.adn2618),展示了量子操控技術的新高度,或為量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