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近5億人生活在冠狀病毒可能溢出的地區,新冠只是冰山一角,還會有更多SARS樣病毒

2021年09月16日21:28:03 科學 1841
「Science」近5億人生活在冠狀病毒可能溢出的地區,新冠只是冰山一角,還會有更多SARS樣病毒 - 天天要聞「Science」近5億人生活在冠狀病毒可能溢出的地區,新冠只是冰山一角,還會有更多SARS樣病毒 - 天天要聞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Daisy

導讀:近日,刊登在《Science》上的頭條發現,每年平均有40萬人可能感染與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研究人員繪製了23種已知攜帶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蝙蝠物種棲息地的詳細地圖——發現近5億人生活在可能發生溢出效應的地區。其實,自然界蝙蝠種類很多,還有其他野生動物物種,現在發現的病毒實際上只是冰山一角,病毒溢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更頻繁。如果想避免發生下一次傳染病大爆發,必須提前去研究在自然界野生動物攜帶的這些未知病毒,提前預防,並且能夠儲備一些檢測、預防或者治療的藥物。

在過去20年中,兩種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爆發:2003年導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SARS冠狀病毒和導致COVID-19的SARS-CoV-2(今天依然存在)。但一份新的研究論文稱,這可能只是未被發現的蝙蝠相關病毒感染的冰山一角。在medRxiv上最近公布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估計,每年平均有40萬人可能感染與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這種病毒的溢出效應永遠不會發展成為可檢測的疫情

「Science」近5億人生活在冠狀病毒可能溢出的地區,新冠只是冰山一角,還會有更多SARS樣病毒 - 天天要聞

9月15日,研究人員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ARS-like viruses may jump from animals to peopl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imes a year」的文章,引發了熱議。

「Science」近5億人生活在冠狀病毒可能溢出的地區,新冠只是冰山一角,還會有更多SARS樣病毒 - 天天要聞

這一數字帶有很大的警告意義,這會讓整個科學界大開眼界,因為我們不太了解人畜共患病的蔓延頻率,」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薩斯喀徹溫大學病毒學家Angela Rasmussen說, 「這需要改變,因為否則我們嚴重低估了這一點。」

包括生態健康聯盟的Peter Daszak和新加坡杜克國立大學醫學院的Linfa Wang在內的研究人員,繪製了23種已知攜帶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蝙蝠物種棲息地的詳細地圖,SARS-CoV和SARS-CoV-2屬於這一類,然後將其與人類居住的地方的數據疊加,繪製了一個潛在感染熱點地圖。他們發現,近5億人生活在可能發生溢出效應的地區,包括印度北部、尼泊爾、緬甸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中國南部、越南、柬埔寨、爪哇島和印度尼西亞其他島嶼的風險最高(見下圖)。

「Science」近5億人生活在冠狀病毒可能溢出的地區,新冠只是冰山一角,還會有更多SARS樣病毒 - 天天要聞

地圖顯示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相關冠狀病毒的相對溢出風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是潛在的人類感染熱點。C. A. SÁNCHEZ ET AL., MEDRXIV (2021) 10.1101/2021.09.09.21263359

Daszak說:「這是對下一個SARS或類冠狀病毒最有可能在地球上的何處出現的權威性分析。」這些地圖可以通過改變高危社區的行為和針對性的監測來更早地發現新的疫情爆發,從而努力減少疫情蔓延的可能性。Daszak是「新冠病毒來自野外而非研究實驗室」這一假說的積極擁護者,這些地圖還可以指導尋找病毒自然來源的工作。(有幾項研究正在進行或計劃,在馬蹄形蝙蝠和其他動物身上尋找新冠病毒及其親屬。)

但研究人員之前的研究已經更近了一步。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前進行的小型調查表明,東南亞一些人具有針對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抗體。將這些數據與人們接觸蝙蝠的頻率和抗體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相結合,研究人員計算出,該地區每年約有40萬例未被發現的人類感染這些病毒

Daszak 說:「人們與蝙蝠的互動比人們想像的要普遍得多,僅僅生活在那裡就意味著你暴露在其中:人們躲在洞穴里避難,他們從洞穴中挖出鳥糞,還有捕食蝙蝠。」

他還指出,這篇論文甚至沒有提到有多少人從事野生動物貿易工作當蝙蝠病毒首先感染另一種動物時,有多少人可能會被間接感染

Rasmussen表示:「雖然每年40萬例感染聽起來很多,但在一個可能有數億隻蝙蝠和近5億人口的地區,就並不是那麼多。」然而,每年的置信區間從1例3500多萬例隱性感染,Rasmussen開玩笑說道:」這都足以讓整個馬蹄蝠種群飛過。」

研究冠狀病毒的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病毒學家Vincent Munster說:「模型的質量取決於輸入到模型中的數據。」他指出,有關抗體的數據只包括幾千人,用於檢測抗體的分析方法很容易導致假陽性。

Rasmussen說,大多數隱性感染可能是短暫的,不會導致進一步傳播,因為病毒對人類適應性不強。它們可能不會感染足夠的細胞或正確類型的細胞,沒有使得感染者傳播給另一個人;或者它們可能無法逃避人類的免疫防禦。在病毒確實傳播的情況下,純粹的機會可能使它局限於一個小的、孤立的社區

Daszak說:「許多病毒可能無法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但我毫不懷疑由於這些病毒導致的一些疾病會被誤診或從未被診斷出來。比如,緬甸的農民幾乎不可能因為一點點咳嗽就去診所。」

參考資料: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ars-viruses-may-jump-animals-people-hundreds-thousands-times-year

2.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9.09.21263359v1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學研究進展,不能作為治療方案參考。如需獲得健康指導,請至正規醫院就診。

「Science」近5億人生活在冠狀病毒可能溢出的地區,新冠只是冰山一角,還會有更多SARS樣病毒 - 天天要聞

熱門·文章

基因測序

【Nature子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DNAm基因研究:確定了與血液中420,509個DNAm位點的DNAm相關的遺傳變異

腫瘤研究

【重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基因的自我矯正功能能夠抵禦血癌,這有望成為治療血癌的重大突破!

基因檢測

【Nature子刊】150萬規模最大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定了近600個與反社會行為、酗酒、阿片類藥物成癮有關的基因位點

新冠病毒

【Nature】重磅!德爾塔變異病毒為何能夠如此快速而兇猛地傳播?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帶你了解它

肥胖健康

【柳葉刀子刊】警惕!200多萬人群經過超900萬次的BMI測量發現,18至24歲的年輕人在未來十年超重或肥胖的風險最高

新冠病毒

【Nature】全球首款無針DNA新冠疫苗即將在印度率先使用!經2.8萬人群的調查研究,其有效性達67%,甚至可預防Delta

疫苗研究

【Cell】你接種HPV疫苗了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如果趁年輕接種,25年後將免受咽喉癌、宮頸癌的折磨

腸道健康

【研究】「萬能「的腸道微生物群:4萬數據確認抗生素導致患癌的直接原因

推薦·活動

第三屆上海國際癌症大會

第五屆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 天天要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當AI從工具到與人類齊平,再到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向在座的聽眾們拋出這一問題。這是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人民政府禮堂舉辦的「以科學的態度認知人工智慧與我們的關係——從初始到對未來的期許」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現場,陳虔為西紅門鎮政府近百位公務員帶來一場融合AI技術解析與...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器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器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器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 天天要聞

位元組、快手、騰訊同時加入專利池

作者:黃鶯2025年7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的專利池管理機構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視頻分發專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專利池的首個進展——首批被許可方和許可方名單,其中位元組跳動、快手和騰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 天天要聞

論證70餘年,黃河上的「超級工程」要來了?

什麼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前期工作迎來最新進展——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 黃河流域治理長期...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 天天要聞

第41次南極考察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4位科考隊員講

原標題: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隊在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進發(弘揚科學家精神)一次卸貨任務中,承擔人員轉運任務的「雪鷹301」直升機正在降落「雪龍2」號艉甲板。科考隊員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搖鑽。科考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