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並浸潤其他非造血組織和器官,同時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白血病也被稱作血癌,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髮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
2021年8月5日,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曾英堅主任通過特殊的方式為一名病情危急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進行了成功診療。20歲的小木(化名)原本是一個富有青春活力的俊朗男孩,但10餘日前開始出現反覆發熱,並呈進行性加重,後入某三甲醫院住院系統檢查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並重度感染,住院期間經使用多種高檔抗生素治療但仍反覆發熱,體溫動輒高達39℃以上,病情未見好轉。無奈之餘,患者家屬慕名求診於曾英堅主任,希望通過服用中藥幫助減輕發熱癥狀和改善病情。由於疫情原因以及患者身體虛弱緣故,且患者此時正在外院住院治療,故由小木家人前來代為陳述病情,並通過手機視頻方式進行了系統的中醫辨證診療,了解到小木除了有反覆高熱外,還伴有身熱以及大汗出,偶有惡寒發熱,且言語及深呼吸即咳嗽不止,偶有咳泡沫痰,同時口乾多飲,時右脅下疼痛,舌質偏淡,苔白底浮黃厚膩。
曾英堅主任介紹說,中醫藥治療白血病的優勢在於扶正祛邪、調平求衡,可以和現代醫學技術形成很好的結合、整合效果。急性白血病可歸屬於祖國醫學中的「溫毒」、「熱勞」等範疇,病位在骨髓,由於毒瘀熱之邪,侵入骨髓,導致五臟六腑受損、氣血陰陽俱虛,從而形成一系列的複雜難治病症。根據小木當前的中醫癥候,曾英堅主任辨證其屬肺經氣分證,指出「太陰溫病,脈浮洪,舌黃,渴甚,大汗,面赤,惡熱者,辛涼重劑白虎湯主之」。曾英堅主任在診療實踐中反覆強調中醫經典的重要性,注重經典與臨床相結合,對於疑難病症往往取得較好療效!
用藥當天,小木家屬反饋,白天未見發熱,夜間體溫37.5℃,發熱已明顯減退。第四天家屬再次反饋,近幾日體溫穩定在36.9-37.2℃,小木各方面病情已明顯好轉!
白血病的早期癥狀需警惕
1.發熱
發熱是白血病的典型性癥狀,多為持續性,體溫一般達到37.5-40度,時有冷感,但不寒戰。但是由於發熱是常見癥狀,很多患者在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後,都會認為可能是感冒或者感染而引起的,往往會忽略白血病的因素,容易導致白血病迅速發展。
2.貧血
很多人在白血病的早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食慾下降、疲乏無力,有時會出現心悸和氣短,嚴重時還會出現由貧血而導致的下肢水腫。
3.出血
白血病的患者會發生出血現象,出血的部位不受限制,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多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的現象發生。
4.白細胞異常升高
出現白血病的患者,往往都會有不明原因的白細胞異常升高,尤其是會出現未成熟的白細胞增高,所以這作為白血病的一種主要特徵,在做常規檢查時可以發現。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系統診治各類血液疾病,受到廣大患友的一致好評!科室始終把守護患友健康放在工作職責的第一位,以其精誠服務不懈的為大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專家介紹
曾英堅: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具有豐富的西醫臨床、中醫臨證及中西醫結合診療經驗。擅長惡性血液病、腫瘤化療後的中醫調治及不能耐受化療惡性血液病、腫瘤的中醫治療;擅長中西醫綜合治療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白細胞減少、貧血、過敏性紫癜、難治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擅長中醫藥聯合個體化減毒增效化療方案、去甲基化方案、最新醫學技術及轉化醫學方案綜合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老年惡性血液病。目前中西醫結合診療血液疾病的技術水平處於省內領先及國內先進水平。
還擅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更年期綜合征以及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頭暈乏力、心慌失眠、抑鬱心煩、自汗盜汗、手足心汗、畏寒燥熱、月經不調、口苦口乾、胃腸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等內分泌失調性疾病的中醫調治和中醫疑難雜病的治療。
學術任職及榮譽:中華中醫藥學會血液病分會青年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血液病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中西醫整合醫學學組委員,亞太醫學生物免疫學會血液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血液病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康復醫學會血液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西省中醫藥學會血液病分會主任委員,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分會主任委員,江西省中醫藥學會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西醫結合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疾病診療專家組專家成員,全國中西醫結合血液病中青年專家,全國第四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江西省首批中醫藥中青年骨幹人才,獲江西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衛健委抗疫「記大功」獎勵。
坐診時間:總院門診:周一、周四上午,周三下午;體檢中心診後專家門診:周五上午;紅谷灘國醫堂:周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