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NASA科學部主管明確表示,不打算和中國航天部門交換月球土壤。這種交換在以往只是正常的科學研究,而且在航天領域一直是個常見現象,目的只是為了讓全人類了解月球。但是在這一方面,美國依然表現出他們慣有的做法,那就是對這些合作項目不進行開放。目前,白宮和國會已經禁止了這一方面的合作。
美國相關部門模稜兩可的態度
在俄羅斯刊登報道之後,美國媒體網站也援引了該主管的語言,表示兩個國家目前沒有合作與交換的計劃。網站還指出,這一次原本打算進行交換的土壤是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採集時間為去年12月份。這一份土壤比美國自己帶回來的土壤研究價值更高,這是因為這份土壤的地理位置不一樣。至少在科研方面來看,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科學部主管告知媒體,兩個國家難以完成交換,是因為受到了沃爾夫修正案的影響。因為相關法規禁止了中國與NASA在航天方面進行合作,但是他還指出,當前不能鬆動,並不只表示以後也沒有合作的機會。因為該法案沒有徹底關死亞洲地區的大門,在該主管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可能重啟合作的大門,他也會為此事做出一定程度的努力。
這是一個模稜兩可的說法,並沒有體現出什麼誠意。首先,沃爾夫條款本身就是一種霸權體現,這次拿這個條款出來背書,只能說美國還是在鞏固太空領域的霸權,因此拒絕合作對於美國來說才是正常現象。
NASA又開始立牌坊
但是對於美國來說,他們當前有很強的危機感,因為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是飛速的。當前用不了多長時間,中國的空間站就可以投入使用,而由美國主導,多個國家進行協作的國際空間站即將報廢。
就在近日,剛上任的NASA局長突然立起牌坊,他認為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沒合作的可能性,只存在競爭的局面。就即便是未來有可能合作,中國也必須遵守美國制定的規矩,按照美國的思路。由此可見,這還是一種霸權做法。如果真的要追求合作的公平性,那麼至少要尊重自己的合作夥伴。在航天領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準,面對別國的標準,另一個國家應該學會尊重,而不是強行對這個國家進行校正。有了美國航天局局長這番發言,外界對於中美兩國航天領域的合作更加不看好。
對俄羅斯也頗有敵意
在航天領域,中國是一個針對對象,俄羅斯也不堪其擾。美國和俄羅斯雖然有合作,但是合作過程當中波折不斷。尤其2014年之後,美國一直在嘗試限制俄羅斯的發展,但同時又提出一個合作項目,想要邀請俄羅斯一同研發下一代空間站。當前使用的國際空間站已經超時服役兩次,早就超過了原定的使用期限。就這半年的時間,發生了多次故障,明顯地呈現出頹勢。對於美國的請求,俄方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合作是可行的,但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不要對俄羅斯進行單方面制裁。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又在商討月球計劃,在媒體當中也多有宣傳,為重新登陸月球造勢。美國航天領域目前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接著書寫阿波羅計劃。在阿波羅計劃期間,這個國家完成了六次登月,將12名宇航員送入太空,同時帶回來了大量的月球土壤,對這些月球土壤進行了深入研究。到了2020年,中國也採集了月球土壤,也開始對這一方面做研究。並且中國還在這一期間與俄羅斯達成合作,兩方一起進行航天方面的科研,這一做法可能是讓美國感受到了危機,因此也推出了新計劃。
中國也可以拒絕美國
美國在登月這一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同時帶回來大量土壤樣本,只是起步早不代表後勁足,美國當前因為經費不足,新設立的登月計劃也只是口頭喊了喊,根本沒有錢去實行。
反觀中國這些年一直在踏踏實實尋求突破,通過嫦娥五號的發射,給有我國探索月球打下了基礎。在發射嫦娥五號的時候,美國就已經向中國伸手,要中國分享數據,美國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因為兩個國家採集的區域不同,中國採集的土壤比較有價值。但是對於美國提出的要求,中國也進行了回絕,並且表示按照《外空條約》的要求,中國會按照約定給其他國家分享這些樣本,但是美國是除外的。
結語
太空屬於全人類,美國卻是一個例外,依舊想在廣闊星空建立自己的霸權。對於這一做法,幾個航天大國都不支持。如果美國一直堅持這種霸道的做法,其實也相當於變相給自己封路,到某一天就會盡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