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術後需要吃靶向葯嗎?最新解讀來了

2021年09月03日23:52:03 科學 1591

對於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來說,腫瘤完全切除手術並不是終點,依然要警惕腫瘤複發、轉移和第二原發腫瘤的發生。

術後輔助治療就是在手術後進行藥物或其他形式的治療,目的是進一步提高長期生存。目前最常用的術後輔助化療,可以提高大約5%的5年生存率。然而,靶向治療開啟了晚期NSCLC治療的新時代,也正在把化療這個「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對於術後NSCLC患者,有沒有必要吃靶向葯呢?輔助化療和輔助靶向治療如何選擇?


2021年4月1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NMPA)已正式批准靶向藥物奧希替尼(osimertinib)用於IB-IIIA期存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L858R)置換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患者須既往接受過手術切除治療,並由醫生決定接受或不接受輔助化療。


這對於佔NSCLC 30%左右的可手術早中期患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堪比「改朝換代」的大事件。「患者指南」特意整理了輔助靶向治療的常見疑問,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01為什麼手術了,還是會複發?

在確診和進行治療之前,原發腫瘤常常就已經釋放大量的癌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中,早期進入血液或健康組織中癌細胞大多數會死亡,但仍有少數細胞作為「潛伏種子」在宿主組織中存活下來。這些「潛伏種子」一旦激活,生長能力為一般癌細胞的200倍。


因此,即使臨床觀察到腫瘤已經消失,但只要殘留少量「潛伏種子」,就存在腫瘤複發或轉移的可能。


肺癌術後需要吃靶向葯嗎?最新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02腫瘤複發的概率有多大?

對於完全性切除術後的I~II期NSCLC,約20%~40%的患者會發生局部或遠處複發。腫瘤分期越晚的患者,複發和轉移的風險越高,且IIIA期患者相比II期患者更早發生顱內轉移。


超過50%的腫瘤複發和轉移發生在術後前2年,但術後3~5年複發和轉移風險仍偏高,直到術後5年腫瘤複發和轉移風險才顯著降低。


除了複發轉移,早中期術後患者還要警惕第二原發肺癌的風險。和複發轉移的風險隨著時間下降不同,第二原發腫瘤的風險相對穩定,一般在每人年1%~6%。


03輔助化療有用嗎?

輔助化療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治療手段。雖然能帶來生存獲益,但獲益相對有限,難以讓人滿意,5年生存率僅提高約5%。


並且,化療藥物的副作用較大,進行輔助化療需要充分的評估患者的情況,身體狀況差、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存在嚴重合併症或併發症、活動性感染、持續性發熱、嚴重出血傾向、造血功能異常(血紅蛋白、白細胞和血小板低)等,都不宜採用輔助化療。


04輔助靶向治療有用嗎?

從奧希替尼輔助治療的III期研究(ADAURA)、吉非替尼輔助治療的III期研究(ADJUVANT)、埃克替尼輔助治療的III期研究(EVIDENCE)和厄洛替尼輔助治療的II期研究(EVAN)等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結果來看,EGFR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輔助治療可延長EGFR突變陽性早中期NSCLC患者的無病生存期(從清除腫瘤到重新出現病灶複發的時間),其中,奧希替尼可顯著降低腦轉移風險。


肺癌術後需要吃靶向葯嗎?最新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05已接受化療,還要吃靶向葯嗎?


亞裔人群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陽性率約為50%。需要做術後輔助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後病理標本常規進行組織學診斷時,建議同步進行EGFR基因突變檢測。


在使用EGFR-TKI進行輔助治療時,既可以使用EGFR-TKI單葯,也可以採用輔助化療之後接著進行EGFR-TKI治療的模式。需要根據患者的風險、身體狀況和個人意願進行抉擇。


對於接受過輔助化療的EGFR突變陽性患者,可繼續接受第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輔助治療,開始奧希替尼輔助治療的時間不晚於術後26周。術後EGFR-TKI輔助治療的時間不少於2年。


06所有人都需要輔助治療嗎?

既往研究發現,IA期患者接受輔助化療並無獲益,且大部分輔助靶向治療的研究並未納入IA期患者,因此IA期推薦術後定期隨訪,不推薦輔助化療。


IB期,EGFR突變陰性患者除了有高危因素(低分化腫瘤、臟層胸膜侵犯、脈管侵犯、氣腔內播散),常規不推薦輔助化療;EGFR突變陽性患者,可考慮應用奧希替尼輔助治療。


07III期患者輔助治療需要注意什麼?

III期NSCLC患者有較高的腦轉移風險,而奧希替尼輔助治療能降低腦轉移或死亡風險82%,對於III期患者推薦奧希替尼輔助治療。


肺癌術後需要吃靶向葯嗎?最新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參考來源:

[1]曾進,陳忠.泌尿系腫瘤複發原因和轉移機制研究進展[J].現代泌尿生殖腫瘤雜誌,2017,9(06):321-324.

[2]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Ⅰ~ⅢB期非小細胞肺癌完全切除術後輔助治療指南(2021版)[J].中華醫學雜誌,2021,101(16):1132-1142.

[3]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文僅為傳遞醫藥前沿信息、科普醫學知識,不作為對任何藥物的商業推廣或對診療方案的推薦。所有數據僅供參考,具體醫療建議請遵從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的指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沉痛悼念陸樹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創面修復中心主任、上海市燒傷研究所原所長,《中華燒傷與創面修複雜志》常務編輯委員,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2日13時05分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64歲。陸樹良教授專註於燒傷診療、創面修復及組織再生等學術研究,曾主持國家「...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在蘭花種植領域,一種看似「跨界」的養護方法正逐漸被蘭友們接受——利用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促進蘭花生長、增強抗性。這一方法看似神奇,實則蘊含著植物生理學的科學原理。本文將從成分解析、作用機制、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系統闡述阿司匹林在蘭花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聞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慧重塑未來的時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質化困局、培養真正具有開創精神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深度解析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破局之道:從變革「唯論文」評價體系到構建「拓方差」育人生態,從擁抱非常規思維到在AI時代堅守科學本源。當星辰大海的抱負與躬身入局的勇氣相...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