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手術頸不留痕!廣東醫生與「達芬奇」同操刀,走這一隱秘通道

2021年09月01日23:43:35 科學 1610

甲狀腺癌手術頸不留痕!廣東醫生與「達芬奇」同操刀,走這一隱秘通道 - 天天要聞


按照傳統的手術方式和路徑,甲狀腺相關手術的患者,被「割頸」是常態。留下顯眼的疤痕,不僅影響美觀,更時刻提醒患者曾得過一場病,經歷過手術這一劫,滿滿的心理負擔。


隨著醫學的進步,這些不愉快的「傷疤」其實也可以「藏」在不顯眼的地方,令人遺忘。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頭頸科劉學奎教授團隊就通過達芬奇機器人,尋找了一條最恰當的秘密通道,為兩名甲狀腺癌女性患者順利完成了手術,她們的脖子上毫無手術痕迹。


甲狀腺癌手術頸不留痕!廣東醫生與「達芬奇」同操刀,走這一隱秘通道 - 天天要聞


如何頸部不留痕切除甲狀腺癌?

兩位女士同為乳腺癌術後患者,近期體檢又發現甲狀腺癌。曾挨過刀的她們,實在不願意在顯眼的脖子上留疤痕,於是找到劉學奎教授團隊治療。


治療甲狀腺癌能不手術嗎?劉學奎教授團隊經討論後還是建議手術。「與其他癌症相比,甲狀腺癌具有發展緩慢、無明顯伴隨癥狀、惡性程度較低等特點,其治療方法以手術切除為主,大部分患者預後良好。」劉學奎教授解釋。


除了傳統的開放式手術,治療甲狀腺癌還有更新的微創手術。劉學奎教授團隊決定啟用達芬奇機器人或腔鏡輔助手術,並通過尋找一條「隱秘通道」實現頸不留痕。


甲狀腺癌手術頸不留痕!廣東醫生與「達芬奇」同操刀,走這一隱秘通道 - 天天要聞

▲劉學奎教授建立手術腔道



經腋窩入路清掃病灶

患者三天可出院

入院後,經完善相關檢查,專家團隊發現兩位女士的病情類似,高度懷疑惡性甲狀腺病症與之前乳腺癌病灶為同一側,且甲狀腺對側還具有可疑良性結節。


患者複雜病情,如開放式手術,術後留下長條疤痕在所難免。為了降低對患者的創傷,劉學奎教授操作達芬奇機器人,為兩位患者實施「經腋窩入路甲狀腺一側葉全切及另一側葉部分切除+VI區淋巴結清掃術」。


甲狀腺癌手術頸不留痕!廣東醫生與「達芬奇」同操刀,走這一隱秘通道 - 天天要聞

▲劉學奎教授操作機器人主控台


「機器人可將手術野放大至少10倍,讓手術更精細、更精準。」劉學奎教授介紹,此次手術並沒有給患者新增傷口,甲狀腺癌手術的傷口仍是患者此前乳腺癌手術的切口。


在放大的高清視野和靈活的機械臂輔助下,劉學奎教授團隊先後迅速成功地為兩位患者實施甲狀腺癌根治術,並切除了對側甲狀腺的良性結節。


甲狀腺癌手術頸不留痕!廣東醫生與「達芬奇」同操刀,走這一隱秘通道 - 天天要聞

▲達芬奇機器人的機械臂輔助完成手術


術後當天,兩位女士就可正常飲食,次日則可下地行走,說話聲音正常,沒有出現甲狀腺手術的相關併發症,頸部依舊完美,術後第三天就可拔出引流管並出院。


甲狀腺癌手術頸不留痕!廣東醫生與「達芬奇」同操刀,走這一隱秘通道 - 天天要聞

▲按患者的原腋窩手術切口進行手術,患者頸部無手術切口


據劉學奎教授介紹,隨著醫學的進展、人們對生活質量追求的不斷提高、精準治療理念的不斷推廣,通過手術治療甲狀腺相關疾病,已由最初僅追求療效,逐漸發展到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兼顧術後的美學效果。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黃埔院區擁有廣州最新一代的手術機器人,針對患者的需求,將手術切口轉移到身體其他隱蔽的部位,通過建立手術腔道,在內鏡輔助下完成手術,可確保甲狀腺癌得到根治,同時保證患者頸部無疤痕,在醫學和美學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




記者 | 陳樂

編輯 | 尹蓁 責編 | 張秀麗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沉痛悼念陸樹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創面修復中心主任、上海市燒傷研究所原所長,《中華燒傷與創面修複雜志》常務編輯委員,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2日13時05分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64歲。陸樹良教授專註於燒傷診療、創面修復及組織再生等學術研究,曾主持國家「...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在蘭花種植領域,一種看似「跨界」的養護方法正逐漸被蘭友們接受——利用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促進蘭花生長、增強抗性。這一方法看似神奇,實則蘊含著植物生理學的科學原理。本文將從成分解析、作用機制、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系統闡述阿司匹林在蘭花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聞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慧重塑未來的時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質化困局、培養真正具有開創精神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深度解析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破局之道:從變革「唯論文」評價體系到構建「拓方差」育人生態,從擁抱非常規思維到在AI時代堅守科學本源。當星辰大海的抱負與躬身入局的勇氣相...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