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了「中國心」,江蘇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康復出院

2021年08月31日20:43:30 科學 1992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感謝醫生!感謝邵主任團隊為我做手術,感謝省人民醫院給了我重生的機會,謝謝你們!」8月31日,34歲的劉先生走出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病房,準備回家。

用上了「中國心」,江蘇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康復出院 - 天天要聞用上了「中國心」,江蘇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康復出院 - 天天要聞

7月1日,劉先生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成功接受了江蘇省首例人工心臟同時也是首例國產人工心臟「植入式磁懸浮心室輔助裝置」植入術。他腰前的背帶里裝著一個「心臟」控制器,通過一根電線管道連接至體內,兩側還有兩塊電池,這便是劉先生的「新心臟」。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唐金海表示,該技術為眾多需接受心臟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帶來重生希望。

用上了「中國心」,江蘇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康復出院 - 天天要聞

年僅34歲,他被確診為終末期心力衰竭

患者劉先生29歲起常常活動後胸悶氣喘,雙腿也有浮腫,嚴重時甚至不能躺著睡覺,睡著後打呼嚕還會出現呼吸暫停的情況。家人說,劉先生五年間住過很多次醫院,每次住十天左右浮腫情況就會消失,便又與常人無異。

用上了「中國心」,江蘇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康復出院 - 天天要聞

今年3月份的幾次發病,讓他意識到身體已超負荷,胸悶氣喘癥狀嚴重到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為尋求進一步治療,劉先生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求診,心血管內科鄒建剛主任醫師接診後,診斷其為擴張性心肌病,心功能四級,屬於終末期心力衰竭,且單靠藥物治療已無法取得良好效果。於是聯絡該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豐教授會診,希望通過心臟移植的方式進行治療。 「當時,邵主任趕到我的診室時還穿著手術服,他看到我第一眼也很驚訝,他沒想到我體型這麼大。」劉先生回憶。據了解,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確定劉先生的病情符合心臟移植手術指征,但因為劉先生體重達112公斤、病情嚴重,及時尋找到合適的供體成為一大難題。 「一是供體緊缺,二是心臟移植採用供體心臟的重要標準是受體和供體的體重差要小於20%,對劉先生而言,就需要儘快找到至少90公斤的供體來提供心臟,不然就相當於把轎車的發動機裝在卡車上,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邵永豐教授結合病人情況,聯合醫院多學科專家會診、討論,最終慎重決定採用另一種治療方法——植入心室輔助裝置。

江蘇首例,國產人工心臟讓他「重獲心生」

入住心臟大血管外科治療一段時間後,劉先生的癥狀稍有好轉,但仍無法隨意下床活動,心電監護也檢測到劉先生有陣發性的心律失常,他迫切需要一個跳動有力的心臟。「怎麼樣也要搏一搏,他還這麼年輕,我們不希望孩子走在爸媽的前面」,劉先生父親介紹,此時,植入式磁液懸浮心室輔助裝置——人工心臟給了他們一線生機。

據了解,心室輔助裝置是國際公認的心衰治療手段,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單台產品的售價約在10萬美元左右,並已納入醫保。「心室輔助裝置的需求量在國內也非常大,考慮到經濟、社會因素,即使按照國內心衰病人群每年僅千分之一的人可使用本產品,年需求量也超過1萬套」,邵永豐介紹,本次手術使用的植入式磁液懸浮心室輔助裝置是國內首個原創並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人工心臟,植入人體內後能夠有效為心衰患者提供支持和幫助,「它的植入相當於為患者自身心臟裝了一個能動心臟『泵』,通過『泵』的工作原理來輔助或代替真實心臟的泵血功能,從而讓自身心臟得到『休息』,同時也保證了腦、腎、肝臟等重要器官灌注的目的。」邵永豐說。

用上了「中國心」,江蘇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康復出院 - 天天要聞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院黨委書記唐金海、院長趙俊、副院長劉雲等研究部署,各處室全面協調,全院上下通力合作,心臟大血管外科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患者術前準備、新技術倫理審核與准入許可工作,同時與心血管內科、手術室、麻醉與圍手術醫學科、重症監護室、體外循環、輸血科、檢驗科等相關兄弟科室組成專家團隊,多次開會,對術前準備、手術步驟以及術後處置進行討論,制定出詳細的手術方案。 6月30日下午16點,專家團隊召開術前最後一次病例討論,並就各環節進行周密部署,為手術做好充分準備。7月1日上午10點,手術正式開始,邵永豐教授團隊順利為劉先生植入人工心臟,手術過程順利,術後生命體征平穩。

用上了「中國心」,江蘇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康復出院 - 天天要聞

純國產人工心臟為心力衰竭患者帶來希望

據了解,心力衰竭是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期階段,對於大部分的心力衰竭患者來說,挽救生命的治療方案就是實施心臟移植手術和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據統計,我國目前至少有100萬名心力衰竭患者,而每年實施心臟移植手術僅有500例左右。「由於供體稀缺、手術操作難度大等因素,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等待供體的漫長時間裡不幸去世。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的普及推廣,將為這部分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經調查,術後部分患者原有心臟功能還可能恢復,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再將人工心臟摘除。」邵永豐說。 「出院後,我就要適應這位『新朋友』,學會怎麼和它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劉先生說,身前背包里裝著的像小盒子一樣的就是他的「心臟」體外控制器,這個控制器還配有兩塊電池,每塊電池可以使用6小時左右。控制器上還有一根纜線連接體內,纜線的另一端,即為安裝在心臟下方的血液泵,用以代替或輔助心臟泵血功能,重量只有180克。「將來,我只要確保電池不斷電,纜線不斷聯,就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劉先生說。 據了解,患者劉先生植入的是江蘇省內第一例植入式磁液懸浮心室輔助裝置,其設備小巧,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小,創下國內四個「唯一」——唯一純國資企業生產;唯一自始至終醫工結合;唯一國內原創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唯一全套產品國內研製。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仲崇山 王子傑 通訊員 何雨田 萬莉 李潔銀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