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到歲數嘍,感覺自己都能聞到自己的身上的老人味了。」
張大爺已經七十多歲了,這天,他慢慢悠悠地在小區花園裡散步,看到那些充滿活力奔跑著的孩子,心中滿是感慨。回到家後,他坐在那張有些破舊卻無比熟悉的沙發上,輕輕嘆了口氣。他對自己說:「真的是到歲數嘍,感覺自己都能聞到自己身上的老人味了。」
那是一種難以描述的混合氣味,有點像陳舊的衣物加上淡淡的腐朽氣息。張大爺不禁想起了那些因病離世的老友,他們在患病之前似乎老人味也變得更重了,這讓他心裡有些擔憂。
在這個大多數人都關注年輕人和新生事物的社會裡,老人的健康問題就像被遺忘在角落的塵埃。而這老人味背後,是否真的隱藏著大病來襲的危險呢?
這不僅是張大爺的疑惑,也是許多老年人及其家人應該重視的問題。
「老人味」可能預示大病,離死亡越近?
在我們的生活里,常常會聽到「老人味」這個說法。那到底啥是「老人味」呢?其實啊,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老年人身上發出來的「奇怪」味道。
從生理上來說,老人的皮脂腺分泌會發生變化。皮脂腺就像皮膚的小油壺,以前分泌得比較正常,年齡大了就可能分泌得更多或者成分有改變。這些皮脂在皮膚表面,被氧化之後就容易產生一種特殊的氣味。
而且老人的皮膚新陳代謝慢,皮膚褶皺又多,就像小角落容易積灰一樣,皮膚的褶皺處也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這也會加重那種特殊的味道。
如果老年人不太注意個人衛生的話,這個味道可能更加明顯!
另外,有一種情況,醫生想要提醒各位家屬,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尤其是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給老人清洗乾淨,否則的話,異味可能更加明顯!
不過,老人味的存在並不一定是生理因素的作用,像老年女性如果存在婦科問題的話,異味可能就很明顯,但是,這是不是說明,「老人味越重,離死亡越近」這一說法是真的呢?別自己嚇自己!
生理因素造成的老人味,不會是離死亡近的信號;病理情況下的異味,也不一定意味著離死亡近了,及時接受科學治療的話,很可能不會影響壽命長短,所以說,各位老年朋友別怕。
然而,有些話,醫生想要給老年朋友強調一下:一些特殊氣味的存在,可能暗示疾病來襲,這時候我們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這是守護健康的關鍵一步。
老人要更警惕這幾種味道,守護健康!
先說這「爛蘋果味」。
這味道要是出現在老人身上,很可能是糖尿病在搗鬼。
根據《糖尿病研究與臨床實踐》雜誌中的數據,在糖尿病患者中,如果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身體就會開啟另一種供能模式,開始分解脂肪;這個過程會產生酮體,其中的丙酮就有爛蘋果味。
有研究表明,當酮體在血液中的濃度達到一定水平時,比如說每升超過0.5毫摩爾,那就意味著身體已經處於酮癥狀態了。要是不及時處理,發展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那可就危險了,這病的死亡率可不低呢。
再說說「臭雞蛋味」。
要是老人身上有這種味,很可能是肝臟出了毛病。
肝臟就像身體里的大化工廠,負責解毒等很多重要工作。當肝臟功能受損的時候,蛋氨酸經過消化和細菌作用後,會產生硫醇,這硫醇的味道就跟臭雞蛋似的。
《肝臟病學雜誌》里提到過,在肝硬化等肝臟疾病患者中,肝臟代謝功能紊亂,硫醇等物質在體內堆積,這種臭雞蛋味就會越來越明顯。肝臟疾病要是拖著不管,最後可能發展成肝癌或者肝衰竭,那可就嚴重威脅到老人的生命了。
放屁要是腥臭的話,那可不見得是啥好事兒啊。
這種情況啊,多半是腸道出毛病了呢。
腸道里有很多細菌,正常的時候大家相安無事,可要是腸道感染了,或者長了腫瘤啥的,細菌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就像一個和諧的小體態亂了套。
根據《胃腸病學》雜誌的研究,腸道腫瘤患者,腫瘤組織會影響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壞死、感染等情況會讓腸道里產生一些有腥臭氣味的物質。
腸道問題不重視,也會引起全身性的疾病,影響老人的健康和壽命。
還有「腐爛的臭肉」味。
這可能意味著老人身體有嚴重的感染或者局部組織壞死了。
老人的身體抵抗力差,如果身體某個部位感染了細菌或者病毒,沒有及時控制住,就可能導致組織壞死。比如說長期卧床的老人,要是生了褥瘡,處理不好就會感染,然後發出這種腐爛的臭肉味。
從醫學角度看,這時候細菌大量繁殖,釋放毒素,可能引發敗血症等嚴重的疾病,這對老人來說可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啊,咱們要是聞到老人身上有這些特別的味道,可不能掉以輕心。
家人要多關心老人,及時帶老人去醫院檢查檢查。老人們自己呢,也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咱們才能守護好老人的健康,讓他們安享晚年。
在探究了老人味背後可能預示的大病,以及需要對幾種特殊味道保持警惕來守護健康之後,我們的視角不妨從老人轉向寶寶。同樣是身體散發的味道,寶寶身上的「嬰兒味」卻和老人味有著截然不同的境遇,這中間有著很有趣的差別值得我們去探討。
延伸:為啥寶寶身上的「嬰兒味」,寶媽想猛「吸」,外人卻難以接受?
嘿,您有沒有發現這麼個有趣的現象呢?寶寶身上的「嬰兒味」,寶媽們總是愛得不得了,就想湊上去猛「吸」一口,可外人卻常常覺得難以接受。這其中啊,是有不少科學依據的呢。
首先啊,寶寶的皮膚構造就很特殊。
寶寶皮膚的汗腺和皮脂腺功能還在發育過程中,這就導致他們皮膚散發出來的氣味和成人不同。這種特殊的氣味中,夾雜著寶寶身體自然散發的一些油脂、汗液和新陳代謝的小分子物質。
對於寶媽來說,這裡面可大有文章。
從生理角度講,寶媽在懷孕和生產後,身體內的激素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像催乳素、雌激素等激素水平的改變,會影響寶媽的嗅覺感知。
《神經科學雜誌》提到,在產後,寶媽大腦中的嗅球區域對寶寶的氣味會產生特殊的反應,這種反應和母愛的本能相關聯。
就好像大腦告訴寶媽,這是自己孩子獨特的味道,是可愛、親昵的象徵,所以寶媽才會對這種味道著迷。
那外人為什麼難以接受呢?
一方面,外人沒有經歷寶媽那樣的激素變化過程,沒有那種生理上的本能反應。
另一方面,根據《嗅覺科學研究》中的說法,人類對於陌生的氣味往往會帶有一定的警惕性。外人不熟悉寶寶的這種「嬰兒味」,在他們的嗅覺習慣里,這種混合的氣味可能是比較奇特的,所以就不太能接受。
文獻來源:
[1]《人老了,身上真的會有「老人味」》, 趙晶,2022-04-15
[2]《「老人味」可能是疾病在作祟》,陳旭嬌,20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