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一查就是晚期?其實吃飯早給了暗示!有3個跡象,請儘早就醫

聲明:本文均是結合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節存在「藝術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

醫生,我這不就吃個飯老覺得脹,頂多是胃口差吧,怎麼可能是大問題?」万俟大叔皺著眉頭,滿臉疑惑地看著對面的徐醫生。

徐醫生是本地一家綜合醫院的消化科主任,年近五十,語氣溫和卻擲地有聲。

他翻了翻万俟大叔的體檢報告,推了推眼鏡,耐心地說道:「大叔,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像您這樣老是飯後脹、不消化,甚至胃口變差的人,要格外小心,這些小毛病可能是胃在給您發『警告信號』呢。如果不重視,等真查出問題,可能就晚了。」

万俟大叔是一位小學美術老師,平時愛好吃燒烤、喝啤酒,日子過得悠閑自在,腸胃不適也常常被他當作小事一樁。這次體檢,發現了一些異常指標,家人硬拉著他來消化科複查。他自覺身體還行,壓根兒沒把這事兒當回事。

徐醫生指著體檢報告,聲音低緩但帶著力量,「胃癌這毛病,可不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往往在它變嚴重之前,胃就已經用各種方式在提醒您了。尤其是吃飯的時候,身體可能早就暗示過您了。」

「就是一些癥狀啊,比如您經常覺得飯後胃脹,是不是還伴隨食慾變差?」徐醫生邊問邊觀察万俟大叔的表情。

「對啊,最近吃東西老覺得頂得慌,特別撐,隨便吃點就不想動了。」万俟大叔摸了摸肚子,「不過不就是消化不好嘛,我想著喝點山楂水能不能緩解。」

徐醫生搖了搖頭:「大叔,這可不是簡單的消化不好。飯後脹是胃動力不足的表現,也可能是胃黏膜被損傷導致的功能異常,甚至是早期胃癌的一種信號。」

如果長期胃脹,而且脹感逐漸加重,還伴有食慾減退,那就得格外注意了。這時候喝山楂水、吃點消食片,可能只能暫時緩解,但治標不治本,拖下去很可能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万俟大叔聽得一愣:「那醫生,這脹感還能是啥原因呢?」

可能性很多,比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這些都可能引發胃脹。如果再加上胃脹同時伴隨體重下降,就更得引起重視了。這可能說明胃吸收功能出了問題,或者胃內出現了佔位性病變,比如腫瘤。」

聽到「腫瘤」兩個字,万俟大叔的臉色變了:「那我這體重沒掉,應該問題不大吧?」

徐醫生點點頭:「這得看綜合表現,不單看體重。再來說第二個跡象,咱得注意有沒有『隱匿的疼痛』。就是那種不太明顯,但總覺得胃不舒服,有時隱隱作痛。」

這種情況呢,有可能是胃壁深處出現病變,早期胃癌有時就表現為這種『鈍痛』或者『燒灼感』,不像胃潰瘍那種劇烈疼痛,所以很多人容易忽略。

万俟大叔點點頭:「那我這胃倒是沒痛過,就偶爾覺得燒心。」

「燒心也是一個信號。徐醫生接著闡釋,「胃內的物質反流至食管,引發灼燒感,此狀況或許是胃食管反流病,亦或許表明胃的屏障功能減退。」雖然燒心不一定是癌症,但如果長期燒心,還伴有其他癥狀,就不能掉以輕心。」

万俟大叔皺眉:「那除了脹和痛,還有啥跡象?」

徐醫生抬起第三根手指,認真地說道:「最重要的一個跡象——黑便或者大便隱血。如果胃黏膜受損嚴重,或者胃內出現病變,比如癌變,就可能引發出血。這種出血可能是少量的、隱性的,用肉眼看不出來,但可以通過便常規檢測發現。」

万俟大叔聽完,臉色有些發白:「黑便?那我沒見過這種情況,是不是就沒事?」

徐醫生緩緩點頭:「黑便確實是比較嚴重的表現,但沒有黑便不代表就沒有風險。您要注意檢查大便隱血,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有沒有貧血、乏力、臉色差的情況。」

如果這些問題都有,那就需要進一步檢查胃鏡,確認是否存在胃內病變。

万俟大叔咽了咽口水,猶豫了一會兒問:「那醫生,胃鏡一定得做嗎?我聽說這檢查挺嚇人的。」

徐醫生微微一笑,說道:「大叔,胃鏡乃是探查胃部病變最為直觀且精準的方式。當下的無痛胃鏡技術,可使您幾乎察覺不到任何不適。其在保障檢查效果的同時,極大地提升了您的就醫體驗。」

關於胃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1]葉婧.胃癌患者術後腸內營養期間引起腹瀉的危險因素及干預對策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