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饅頭健康,還是吃米飯健康?醫生告訴你答案,這樣吃似乎更健康

小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早在闖關東的時期,她的祖父就帶著全家老小從河南老家遷徙到了山東,然後一直生活在這裡。

也許祖輩的骨子裡被種上了麵食的基因,打從她記事開始,她就發現家裡頓頓離不開饅頭和麵條基本沒吃過米飯。

不過,有趣的是,在成年之後,她卻意外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學,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的校園生活之中,她驚訝地發現南北方的民眾在飲食方面有著巨大差異。

比如,大多數的北方同學還是會習慣性的在食堂吃饅頭和麵條,而包括江蘇浙江和上海本地的南方同學更喜歡吃米飯,反而對饅頭不屑一顧,甚至拒絕吃各種麵食。

「我可真的吃不慣饅頭,我感覺饅頭的味道不太好吃,而且聽說吃饅頭這樣的麵食會讓人發胖,我覺得還是吃米飯更加健康,更容易代謝出去,不至於讓我變胖」。同學的一番話讓小魏摸不著頭腦。

這巨大的飲食文化差異也讓小魏好奇不已,那從科學角度來說,究竟是吃饅頭健康還是吃米飯健康呢?

也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區別於國外,中國的南北方存在著社會習俗和飲食文化方面的巨大差異。但總的來說,無論是米飯還是饅頭,這都是備受群眾喜愛的主食之一。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網上掀起了有關吃饅頭健康還是吃米飯健康的話題討論,不少南北風的網友更是吵得不可罷休。

比如,有一部分網友認為米飯有豐富的礦物質、澱粉、維生素蛋白質等,而饅頭之中只有澱粉和少許礦物質。那從這一層面來看,似乎米飯的營養更勝一籌。

很多北方網友卻不服氣,他們中的很多人聲稱饅頭似乎更頂餓,而且熱量也比較高,這可以很好的幫助大家維持一天所需要的能量和熱量。

從科學角度來說,吃米飯和吃饅頭究竟誰更健康呢?為保證身體健康,我國開始倡導民眾遵循地中海的飲食原則。

這指的就是大家每日要從新鮮的水果蔬菜、肉蛋奶全穀物中攝取充足的營養,以保證食物的多樣性和營養的多樣性。

按米方面的選擇來說,就早已有精細米和粗糧米之分。在如今大多數的人已經習慣吃了有著多道加工程序的精細米,它的口感更加細膩,看起來更加的潔白和晶瑩。

而相比之下,口感略微粗糙的雜糧米則有著更多的膳食纖維,這也被很多老年人用來煮粥喝,以促進腸胃蠕動和身體排毒。

至於米飯的做法,除了可以直接蒸著吃,還可以煮粥或者是做炒米吃,更可以成為米粉和米線米制

在不放任何糖的情況之下,大多數的米被送入嘴中,人體的唾液,在與其接觸的時候就會分泌唾液澱粉酶,而這也可以更好的激發米中的糖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干吃米飯都會覺得有一絲絲甜味。

說起饅頭,在這個糧食緊缺的年代,很多人可能還吃過各種窩窩頭粗糧饅頭。殊不知,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養生饅頭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如蕎麥饅頭紫薯饅頭和芝麻饅頭等。

可以說饅頭種類的豐富也讓越來越多愛吃饅頭的朋友有了選擇。不過通過對比同分量的米飯和饅頭之後,竟意外發現饅頭的熱量會略高於米飯。

大概一份200克左右的饅頭熱量為300大卡,而同等重量的米飯熱量僅為200大卡,因此,對一些比較注重維持自己身材管理的朋友來說,似乎吃米飯更不容易發胖。

拋去熱量不談,就營養價值方面來說,米飯富含膳食纖維者更好的可以幫助大家的腸胃做做操。

而且在吃米飯的時候,有一些人也會就著肉類、水果或者是蔬菜去吃,如此一來,這樣的搭配方式無疑是可以幫助大家攝取多種營養。

相比之下,大多數北方人在吃饅頭的時候可能更喜歡直接吃或者是蘸醬吃,從而減少了青菜和肉類的攝入量。從長遠角度來說,這可能會對身體的生長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如缺乏維生素等。

吃米飯和吃饅頭都各有利弊,但從現代的營養學和飲食觀念出發,吃米飯似乎更加合理和科學,不過,最好大家也不要在吃米飯的時候貪多。

在大多數時候,大家還是要遵循吃飯只吃七分飽的原則,過飽則很容易給腸胃增加負擔,也還會因為碳水攝入過多而導致人昏昏欲睡,無心面對工作生活和學習。

如若碳水攝入太少的話,很容易讓人變得貧血或者是身心疲憊,因此,大家除了要注意主食的「質」之外,還要注意主食的量。

關於饅頭米飯的區別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來源:老方醫學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