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精華、創新突破、成果轉化、走向國際。2月24日,第二十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河北石家莊盛大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賈偉平教授在主論壇學術報告環節作題為《中國糖尿病和慢性併發症流行現狀及防控策略》的主旨報告,圍繞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病情況及防治策略進行分享,強調糖尿病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中西醫結合,可全力推進糖尿病治療向全程健康管理轉變。
賈偉平院士在會上作學術報告
賈偉平院士指出,在各種代謝疾病當中,糖尿病是我國上升最快、危害最嚴重、最緊迫的健康問題,當前我國對糖尿病的防控表現為三個「1/3」。糖尿病的知曉率比較低,僅有1/3,已診斷糖尿病只佔到了1.25億糖尿病患者中的38%;已經確診的糖尿病的治療率,僅有1/3;對於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也只有1/3的人血糖水平得到了控制。
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低,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948.4萬人因糖尿病併發症導致失明、腎衰、中風、心梗、截肢,平均壽命縮短9年。
為最大程度掌握不同地區城鄉糖尿病患者多種併發症的人群流行特徵,評估心血管代謝危險控制的情況和目前規範診療的實施情況,2017年賈偉平院士牽頭開展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血管病變以及神經病變全國範圍的調查。結果顯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病率達到了16.3%,據此估計我國約1950萬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值得慶幸的是,80%屬於非嚴重視力威脅病變,通過代謝控制,降血糖、降血壓、調血脂就可以延緩它的發展,這提示我國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可通過定期篩查和積極干預來預防其視力喪失。」賈偉平院士指出,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腎臟病患病率達32.7%,這預示糖尿病相關的慢性腎臟病也是今後糖尿病防治的一個重點。
賈偉平院士認為,當前,基層慢性病患者數量龐大,是糖尿病防控的主戰場之一,在糖尿病治療方面不僅僅要遵循西醫的臨床規範指南,把糖尿病的中醫藥防治列入基層指南也非常重要。研究發現,對於糖尿病的防治管理,中藥津力達顆粒聯合二甲雙胍效果更佳,被納入《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報告中,賈偉平院士系統回顧了津力達顆粒開展的大量臨床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開展的一項納入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研究顯示,對於服用二甲雙胍穩定劑量血糖仍不達標的患者,加用津力達顆粒可進一步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1c)0.92%,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顯著提高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改善口渴、乏力、便秘等癥狀,且安全性較高,對減緩或預防併發症有潛在治療優勢。進一步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在HbA1c>8.5%、年齡>60歲的患者,津力達顆粒降低HbA1c及空腹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效果更為顯著。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仝小林院士團隊開展的另一項納入我國15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RCT)的薈萃分析(共1810例患者)結果顯示:與單獨使用降糖藥物相比,聯用津力達顆粒可進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HbA1c,同時改善胰島功能,減輕體重。
賈偉平院士還介紹了自己牽頭開展的「津力達顆粒對於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影響的隨機、雙盲、對照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改善血糖波動方面,與對照組相比,津力達顆粒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標準差在治療後顯著降低,血糖目標範圍內時間(TIR)在治療後提升了23.2%,達到了國內外指南推薦的TIR控制目標。
此外,賈偉平院士還提到,基於脈絡學說「孫絡-微循環」研發的另一款創新中藥通絡明目膠囊,具有化瘀通絡、益氣養陰、止血明目的作用,研究證實其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總有效率達61%,可糾正糖代謝紊亂,保護視網膜微血管,保護視神經細胞,改善氣絡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最後,賈偉平院士強調,糖尿病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在了解糖尿病治療通用方案的同時,要知道疾病每一階段的特點,要善用中西醫結合的手段,全力推進糖尿病治療向全程健康管理轉變。
閃電新聞記者 趙強 報道